(共30张PPT)
5.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情境导入
春柳依依,夏荷清丽,秋枫热烈,冬雪皑皑。……大自然丰富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仿佛会说话似的,告诉我们很多有关气候的信息,教我们更好地生活、生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学习目标
1.积累物候学的知识,了解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2.理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3.学习本文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文本解读
文体知识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引用、
画图表、分类别、下定义、做诠释、摹状貌等。
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按说明特点分:自然科学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
分类:
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中国卓越的科学史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可桢全集》。
背景链接
竺可桢是我国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4年,他就曾对推动农作物的观测工作做出重要贡献,并致力于观测冬小麦、棉花、水稻的物候现象。1961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制定了《物候观测方法(草案)》,确定了国内共同物候观测种类。竺可桢带头撰写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发表了他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即本文改写所依据的原文。
基础知识
萌发 翩然 簌簌 物候 载途
农谚 刺槐 连翘 孕育 海棠
衰草连天 悬殊 销声匿迹 草长莺飞
piān
hòu
zài
sù
huái
yùn
yàn
qiáo
shū
zhǎnɡ
nì
shuāi
méng
táng
jù
占据
jū
拮据
载
qiáo
连翘、翘首
qiào
翘起
翘
据
zǎi
记载、千载
zài
下载、承载
初步感知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根据下列问题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分别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精读析文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物候: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第一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春
孕育果实
夏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秋
衰草连天
大自然
的语言
冬
作用:
四季的物候景观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为下文写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
万物萌发
3、第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
草木枯荣、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关联
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课后习题第二题第1小题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1962年
1961年
1960年
从反面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影响
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
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中,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北京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第二……第三……此外……
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说明。
纬度
经度
高下
古今
主要
次要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海南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二月海南
二月雪乡
南京桃花盛开
北京桃花含苞待放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
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
天山山顶和山下的差异
高下对物候的影响
古今对物候的影响
现代三月的长城
古代三月的长城
思考: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课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逻辑关系严密,条理清晰,所以不能调换。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1、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课文学习到这里,你能说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什么是物候、物候学(描述物候现象)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探究原因)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作出解释)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阐述意义)
现象——本质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考查形式:①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什么作用 ②选文某些段落的顺序能否调换 请说明理由。
(3)答题模式:①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与把握。②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的说明顺序进行介绍,条理清晰,调换后不合逻辑(不易使读者理解)。
结构梳理
物候学
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
物候学
物候
重要性
纬度
经度
高下
古今
意义
时间
空间
主
具体
抽象
逻辑顺序
——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
内容:
介绍知识
结构:
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拓展出文
参考答案:
1.语言生动、优美。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关系,也出色地勾画了大自然的迷人色彩;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为下文讲解做好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2.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一词说程度,表明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是除了经度、纬度、高下差异以外居于次要地位的又一因素。“平均”一词说范围,表明文中所述的提早日期是十年的统筹情况,并非专指某一年。“七种”“十年”“九天”所指明晰,准确说明了古今差异对物候的显著影响。
课堂小结
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
布置作业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