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色彩动起来--熟悉的旋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优秀作品的欣赏,启发创新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2)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运用组画、连环画、甚至动画等形式进行创作,创作时要把握好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充分体现韵律的美感。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不同音乐、诗歌作品,使学生感受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体验艺术的共通之处,感悟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韵律与节奏。
学情分析
绘画与诗歌、音乐都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它们以特有的语言倾诉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诗歌、音乐就是流动的画面,让我们用心感悟;让绚烂的画笔吟咏那一首首熟悉的旋律,让变幻无穷的色彩线条成为跳跃的音符。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体验探讨研究绘画与诗歌、绘画与音乐等学科之间的共通及联系,并能运用通感的手法,以熟悉的韵律,流动的音符为学生打开创造之门,培养创新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验与探索诗歌、音乐、绘画中的韵律美感、感受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运用通感的手法,用绘画的形式(如组画、连环画、动画等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诗词或音乐,并使作品具有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绘画的形式表达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
(1)课前安排:教室情境布置;电脑房、音乐室和图书室联系;多媒体演示设备的准备;发放美术课笺。
(2)教具准备:准备学生感兴趣的诗词录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及动画MTV若干、图片若干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美术课笺的制作和印刷;绘画工具。
学生:预习教材;收集自己喜欢的诗词和音乐;带好绘画工具及材料。
2、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
以英文歌曲《Yesterday Once More》作为课件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熟悉的韵律中进入课题。
(2)加强引导
①课件显示 “舒缓”一词后教师提问说说“舒缓”的含义,或者做一个“舒缓”动作,哼一段表现“舒缓”的音乐。学生回答或进行表演。
②听一段舒缓的音乐(《故乡的云》费翔)。
③再欣赏一段和前面风格反差较大音乐(《嘻唰唰》花儿乐队)后教师提问说说这段音乐又是表现怎样的一种韵律呢?能用那些词语说出。学生回答(激越、高昂……)。
④通过学生表演吟诵自己最熟悉的诗词,引导学生在评价中体验韵律的内涵。
(3)自主探寻
①欣赏国画作品,要求学生用诗词或音乐来表现这幅作品中的韵律。
②通过前面我们对音乐、诗词、绘画表现生活中的各种韵律的引导和了解,让学生探询生活中究尽有那些韵律美并寻找一种最能体现自己生活中熟悉韵律的表现形式。
方式:分小组合作(自由组合4人以内)。
③师生交流探询结果,填写美术课笺。
(4)学习大师
欣赏奥基弗的作品《蓝与绿》、杜菲的《向德彪西致敬—1》
设问一:
A你在奥基弗的《音乐—蓝与绿》中感受到音乐旋律吗?是一种怎样的音乐意境呢?
B这样的音乐你是如何从画中体验到的呢?
设问二:
A《向德彪西致敬—》杜菲表达出了他对德彪西的音乐一种怎样的感觉?
B作者运用了怎样的线条与色彩来表达这种感觉的?
C两位画家在用绘画表现音乐时,各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方式?
(5)构思实践
①师生共同欣赏几米的连环画。
要求:欣赏时要跟随作者的思绪,阅读作者的情感,听自己心里的声音。
②欣赏动画MTV《东风破》和《丁香花》。
③学生作业。
要求:我们的作品可以彼此之间没有联系,也可围绕同一主题,由小组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单幅画,再组成一个系列。另外各小组同学在作品中要注意构图和组画的样式。
(6)展示评价
①作品展示、交流时学生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
②各组选出一幅或一组作品在全班交流。
要求:每组同学在介绍自己的作业时还需要通过讲述、音乐或舞蹈等形式表达作品的韵律。
③交美术课笺。
④教师点评。
(7)拓展与延伸
①收集或绘制自己喜欢的图片,制作情感日记。
②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自己喜欢的诗词或音乐(可以自己吟诵或翻唱),制作成动画MTV。
附(一)美术课笺
你的姓名______________
你的班级______________
你所在小组的组长______________
你的伙伴(组员)______________
你们的课题______________
你的探询记录______________
你的课堂随录______________
组员共同讨论的程度:热烈( )一般( )冷淡( )
组员相互合作程度:密切( )一般( )不配合( )
我觉得______________最棒,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觉得______________小组最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教师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朋友(老师)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任教师: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