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五中高二生物期中考试答案
单选题 DACAC BCDCA ABCDD DB
不定项选择 B ACD ABC AC
22.(1)捕食 第二和第三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 分解者 (3) 有机物 甲 乙 丙
(4)物质循环 (5) 3600
23.(1)2.31×107; 13.6 (2)S;负反馈 (3)自我调节
24.(1)非生物环境 就地
(2)直接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3)盲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从而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1)纤维素 碳源 选择 高压蒸汽灭菌法
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或感染实验操作者
刚果红 ③
少
(5)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细胞壁
(2)PEG(或聚乙二醇)
(3)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4) 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怀化五中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
班级 姓名
一、单选题(每个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2 分,共34 分)
1.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B.碳元素以无机物的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 C.生物群落中的碳都是通过①②③过程进入无机环境中的
D.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大气中的 CO2 通过④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的量
是相对稳定的
2.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
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可直接联系,消费者无关紧要
3.如图表示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
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稻→鸡→猪”是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B.沼渣、塘泥可以为水稻、大豆提供物质和能量 C.鸡粪中的能量不属于鸡同化的能量
D.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4.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输入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能不只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除去农田中的杂草,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体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D.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并为生产者提供能量
5.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A、B、C、D、E、F 代表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 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B.A 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
C.C/B 的数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
D.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
6.金钱豹用尿液划出自己的领域范围以此来警告同类。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7.北极苔原指北极地区北冰洋与泰加林带之间的永久冻土地和沼泽地带,苔原气候属荒漠气
候,年降水量低。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 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下列关于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及其稳定
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网相对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B.北极苔原气候条件差,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C.物种特性如抗逆性与抵抗力稳定性有关,与恢复力稳定性无关
D.冰川大量融化会影响北极苔原的现有稳定性
8.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A.为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围湖造田 B.为发展畜牧业,不断扩大放牧规模
C.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为防止土地荒漠化,人工建造防护
9.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①②③分别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结构
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
10.下图为某牧场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E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E1、E2、E3分
别表示流入牲畜、蝗虫、鼠的能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蛇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B.该牧场所有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能量为E C.牲畜能获得E的10%~20%左右
D.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分解者
11.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
庚同化1 kJ的能量,求丙需同化的能量为 ( )
A.550 kJ B.500 kJ
C.400 kJ D.100 kJ
12.以下有关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雨中主要的酸是硝酸和盐酸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尽管全球气候变暖,但海平面也基本不会上升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13.如图表示某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就图示而言,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环原理
B.在玉米田中引种大豆并引入食虫鸟,可提高抵抗力稳定性,遵循自生原理
C.此地区的玉米生态工程实现了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
D.遵循自然规律,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是整体原理的体现
14.下列关于泡菜的制作过程及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泡菜所利用的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
B.制作泡菜的坛子必须密封,是为了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要的无氧条件
C.盐浓度过高导致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
D.制作泡菜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减少,种类减少
15.用106倍稀释液以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量为0.1ml)测定某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作
如下操作,正确的是( )
A.涂布1个平板,统计菌落数是230,计算出菌落总数为2.3×109个/ml
B.涂布2个平板,统计菌落数是303和287,计算出菌落总数为2.95×109个/ml
C.涂布3个平板,统计菌落数是21、212和256,计算出菌落总数为1.63×109个/ml
D.涂布3个平板,统计菌落数是210、240和250,计算出菌落总数为2.33×109个/ml
16.下列关于培养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基质的是固体培养基
B.培养基中含量最高的是碳源
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17.为纯化菌种,在选择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完成图中操作,接种环需经过4次灼烧灭菌 B.该方法也可用于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C.将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培养作为对照,以检测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D.在每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下一次划线,以此稀释菌种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个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全对计4分,不全计2分,选错计0分, 共16分)
18.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丁作为最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少
丙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甲
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可表示为:甲→乙→丙→丁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甲、乙、丙、丁、戊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 )
该生态系统中仅有一条食物链b→c→d→e
c、d和e的存在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小型食肉类同化的能量大部分流向了e类群
各生物成分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20.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相反关系
C.本图不能表示所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D.除去农田中的杂草可以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21.下列实验所需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错误的是( )
A.制泡菜 乳酸菌 异养需氧型 B.果酒 酵母菌 异养兼性厌氧型
C.果醋 醋酸菌 异养厌氧型 D.腐乳 毛霉 异养需氧型
三.非选择题
22(10 分,除注明外,每空1 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表示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
乙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称为_____________。北极狐为__________营养级。甲图若 要构成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甲代表___________,丁为___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______的
形式进行流动。
(3)写出乙图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5)假如北极狐的食物 1/2 来自雷鸟,1/8 来自植物,且该系统中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一定时期内,北极狐种 群增加的质量为80 g,那么消耗植物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2 分)
23(10分,每空2分).研究人员对某处于群落演替过程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进行调查。如图是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请回答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__J/(cm2·a),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1 位)。
(2)在春季,植被越来越茂盛,昆虫的数量也随之而增加,昆虫总体上会呈现_______形增
长,主要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环境阻力和_______调节作用。
(3)少量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会使该森林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_______能力。
24.(10分,每空2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的“肾”,保护湿地的
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________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我国已建立多 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属于_______保护。
(2)在辽河三角洲湿地中生长着一种能呈现红色的植物赤碱蓬,形成了“红海滩”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价值。湖泊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退田还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湿地中不应盲目引入外来物种,以避免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结合生物多样 性知识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5(10分,每空1分).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纤维素酶,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使人们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出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 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的化合物A是 ,为微生物的生长
提供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该培养基通
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
(2)在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进行平板划线时,每次
划线结束后仍然要灼烧接种环,原因是 。
(3)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通常用 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
直接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筛选。甲同学在实验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则纤维素分解菌位
于 (用图中标号作答)内。
(4)某同学采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
(5)接种和纯化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是 和
26(10分,每空2分).如图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其中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回答。
(1)图中①过程通常用 处理,目的是去除 ,获得原生质体。
(2)过程②常使用 作为诱导剂。
(3)过程④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通常需要经过哪两种激素的诱导?
(4)该技术的优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