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8 11:2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课程标准: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
重难点:
难点: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难点:铁在生产工具中的运用情况;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1、耕作工具的变化
时期 变化 材质 趋势
原始社会
新石器晚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南北朝时期 唐朝 出现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的定型
石、木、蚌(耒耜)
青铜器农具(数量少)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铁农具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
出现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石、木头、骨头
青铜器

生产效率逐渐提高
毛泽东曾说:“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工具是人创造的。”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的主宰,其关键就是人类会创造和使用工具。那么,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探究:生产工具的发明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耕作方式变革,推动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
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增加
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刀耕火种
石器锄犁
铁犁牛耕
靠天吃饭
主动参与
用农具解放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两汉时期:出现耦犁和犁壁,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
隋唐: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并为后世所沿用。
铁犁牛耕发展
2、灌溉工具的变化
时期 变化 趋势
原始社会末期
春秋时期 三国时期 唐朝时期 宋朝时期 明清时期 陶器
桔槔
翻车(马钧改进)
筒车
高转筒车
风力水车
人力到自然力
灌溉工具日益复杂
灌溉工具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率,促进农业精耕细作
对农业区域的扩大和土地的开发利用有一定的推动性
3、畜牧工具的变化
情境探究一
参考点: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
使得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提高了灌溉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材料一:杜甫在田园诗《春水》中写道: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己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材料二: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 执……其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请思考材料反映的是哪两种生产工具的发明,生产工具的发明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耕作工
耕作工具 灌溉工具 畜牧
中国 原始社会 ①旧石器(打制石器) ②新石器(磨制石器) ③新石器晚期 ——小件青铜器 陶器汲水灌溉
先秦 ①有限青铜农具 ②战国铁农具推广 杠杆原理(桔槔) 秦汉 —— 明清 ①南北朝——灌钢法 ②唐朝——曲辕犁 (标志步犁定型) ①东汉末—翻车 ②唐朝——筒车 世界 ①青铜农具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 ②小亚细亚率先冶铁 古埃及 ——杠杆 圈厩
猪圈
马槽
小结: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纺织工具的进步
纺织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 具 用 途
3万年前
新石器后期
汉 代
元代以后
陶纺轮
织布机
骨针
纺车
缝制兽皮
纺线
纺纱
织布
二、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古代西方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陶瓷工具进步简表 时 期 工具/方式 用 途
最 初
新石器晚期
中国南朝
唐 宋
(二)陶瓷工具的进步
泥条盘筑
坯 车
匣 钵
支 钉
防止粘连
制造陶器
制坯
防止污损坯件
官窑穿戴瓶
钧窑玫瑰紫釉尊
哥窑海棠式花盆
定窑孩儿枕
汝窑天青长颈瓶
清朝雍正粉彩蝠桃纹瓶
介绍
解说语: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出现于康熙晚期,至雍正王朝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粉彩瓷艳丽清逸、色调柔和,所绘花鸟虫鱼形态逼真,其精者甚至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充分反映了雍正时期制瓷工艺的精致细美。
在200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的惊人价格拍出。价格创下当时清代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清朝珐琅彩瓷
康 熙 年 间
黄地珐琅彩花瓷碗
光绪年间
粉彩云龙盘螭长瓶
解说语:康熙时期出现了珐琅彩的瓷器,其花纹凸起有立体感,画面瑰丽,华美绝伦。到雍正时期,把珐琅彩中花、鸟、竹、石与诗、书法融为一体,富丽中见古雅之风, 使人爱不释手。
成交价: 1亿1千5百4拾8万港元
清朝乾隆年间御制珐琅彩瓶
455-586万美元
乾隆年间粉彩八桃天球瓶
清乾隆御 制珐琅彩
杏林春燕图碗
1.5亿港币
冶金工具进步简表 冶金方式 冶金工具 作用
锻打 (小型)
铸造 (大型)
东汉
(三)冶金工具的进步
土炉

坩锅


水排
熔化金属原料
打击金属原料
磨平金属
熔化金属
定型,商周时制作青铜器
定型,战国后制作铁农具
冶铁鼓风工具
情境探究二
参考点:
劳动人民的智慧
科技(技术)的进步
市场的扩大
Ps:政府的支持
材料: 下图为 “花机图 ”,史书记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 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
据材料分析,当时能制造和使用结构如此复杂和精密的工具因素是什么?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一)农业家庭式劳作
农业家庭式劳作 时 期 特点 原因
商周时期 千耦其耘 生产力低下
春秋战国
古罗马
男耕女织
铁犁牛耕
家庭劳作
①农业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地位)
②保证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为国家提供了税源
③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发展
④将人们固定在土地上,减少人员的流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思考: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积极
局限
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以后产生不良影响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二)农业庄园式劳作
农业庄园式劳作 背景 中央集权弱化,割据势力增强
特点
代表 罗马
中古西欧
魏晋南北朝
①奴隶或农奴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②经济生产市场化程度低,劳动者人身依附于庄园主。
大型奴隶制庄园
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坞堡,除军事作用外和庄园经济
古代中国的庄园经济
①开始时间:
东汉——魏晋南北朝
②原因:
豪强地主占有地方大量土地(土地兼并),并招抚大量依附农民(流民)为其耕种土地,这种劳作方式逐渐形成庄园经济。
材料 东晋南朝时期,门阀政治发展到鼎盛,政权更迭频繁,土地私有制的浪潮又汹涌奔袭,东晋南朝时期的庄园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轨迹中大放异彩。战乱不息的中原大地促使士族冠带之家携家带眷避乱江左建立庄园,而战乱所导致的流民又为庄园的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据考证,当时为北来士族庄园建立重镇的会稽,直到刘宋时期也还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庄园使仓惶离乱的士族获得了安身立命之所。颠沛流离的移民重获安家立业之地。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被修建,原本为北方所种植的早地作物被推广至南方。
——摘編自胡宗飞《东晋南朝庄园生产经营研究》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庄园制生产特点:
①生产力不够发达;
②国家权力弱而割据权力强;
③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低;
④劳动者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青瓷坞堡
三国时期的青瓷坞堡,是一件能充分反映当时地主庄园经济缩影的典型器物。长方形。由围墙、前门楼、四隅角楼、左右厢房和四个盖钵式谷仓组成。门楼内站立一个武士俑,周边一圈有回廊栏板。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三)手工业劳作方式
手工业劳作方式 类别 含义 特点
家庭式劳作
作坊式劳作 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
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
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
造纸作坊
出现 管理方式 产品用途 流通 地位
官营 西周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素称发达,领先世界。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一般不在市场流通 直到明代前期一直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占主导地位。
私营 春秋战国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叶之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 春秋战国 农户的副业 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稳定了小农经济;
近代逐渐破产。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
知识拓展
探究:小农经济的特征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作用?
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
(1)分散性:多数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
(2)封闭性:生产的产品仅供家庭使用,基本不会流入市场。
(3)脆弱性:遇到天灾人祸无法抵御。
(4)精耕细作:人多地少,为了提高产量改进生产工具,实行精耕细作。
(1)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可以满足多数家庭的生活需求。
(2)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赋税财政的主要来源;农民又是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3)小农经济满足自给自足会阻碍商品经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以后产生不良影响。
【课堂小结】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文明)时代→铁器时代
农业工具的变化
手工业工具的变化
作用:促进了农业精耕细作;提高了粮食产量
行业:纺织工具—陶瓷业工具—冶金业工具
劳作方式的发展
特点:工匠推动下的技术革新;技术革新缓慢
家庭式劳作:①中国战国以来的男耕女织模式②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
庄园劳作:①奴隶制庄园②封建制庄园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农业
劳作
手工业
的劳作
①家庭手工业:随着小农经济而产生
③官营作坊手工业:商周“工商食官”
②民营作坊手工业:在春秋时期出现
【课堂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①②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 家庭农业 B.采集经济 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 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 铁犁牛耕
D
【课堂练习】
2.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约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A.欧洲深受中国科技影响
B.科学与技术实现紧密结合
C.政治运动推动经济发展
D.社会需求助力科技活跃
3.《唐会要》中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三月“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沿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由这则材料可获取的信息是
A.政府重视推广灌溉技术 B.政府对农户的控制严格
C.高转筒车已应用于生产 D.中原农业生产歉收严重
D
A
【课堂练习】
6.(2021·浙江1月选考历史·3)某博物馆收藏了一批古代铜镜,上有铭文:“郡举孝廉州博士,少不努力老大悔”“孝言之始孝为右”“居必忠必信”等。从这些铭文中无法确切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铜镜制造于西汉
D.宣扬儒家伦理思想
7.《管子 · 海王》:“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yáo)奉(jú)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此材料可以佐证
A.先秦时期已有铁器工具 B.春秋时期纺织技术先进
C.战国时期铁器工具普遍 D.先期时期服务行业兴盛
C
A
(1)出现: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2)传播: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思考:西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原因。①赫梯王国铁矿资源丰富;②靠近海边,利用海风吹动鼓风机,将温度提升到冶炼铁矿石的程度。(一)农耕工具的变化农业工具的变化3.铁器时代:铁质农具(3)优点: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