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重点知识积累
一、常考易错字
丁卯(mǎo) 触及(chù) 恳切(kěn)
修润(rùn) 商酌(zhuó) 诲人不倦(juàn)
不妥(tuǒ) 恢复(huī) 打拱(ɡǒnɡ)
譬如(pì) 拖沓(tà) 不耻下问(chǐ)
累赘(zhui) 监督(dū) 生疏(shū)
朦胧(ménɡ) 哉(zāi) 颠沛流离(pèi)
三、词语释义
修润:修改润色。
学而不厌: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四、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文本归纳分析
主体概况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为人处世和对工作的态度等方面的记叙,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贵品德,同时也阐明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疑难探究
1.本文记述叶圣陶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主张有何作用
探究 本文是写人记事散文,文中用不少笔墨写叶圣陶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一些主张,如写作要明白如话,用语要简洁。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在语文教育方面有许多中肯的见解,作者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也多在共同从事的教材编写工作中,对文风存在的问题,两人有一致的看法。这些言论体现出叶圣陶先生的学术品格和专于事业的精神。
2.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探究 (1)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
(2)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指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所以,叶先生“写话”主张的本质是坚决反对这种文风。
写作借鉴
1.感情表达方面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2.人物刻画方面
本文主要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但因作者并非空乏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3.文风方面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行文平易,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内涵深厚。
【微写作】
文风朴素简洁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但因作者并非空乏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亲爱的同学,请你运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人物,写一个片段作文。
参考示例: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处处离不开眼镜,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服服帖帖。一天下午,哥哥要洗头了。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我得意地想:哼!我先给你跑跑腿,然后再治你。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哥哥搓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他像盲人摸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还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镜。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生疏( shū ) 触及( chù ) 修润( rùn ) 诲人不倦( huì )
商酌( zhuó ) 譬如( pì ) 累赘( zhui ) 颠沛流离( pèi )
2.根据拼音写词语。
(1)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tuǒ tiē 妥帖 决不放松。
(2)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jū ɡōnɡ
鞠躬 ,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3)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kěn qiè 恳切 。
(4)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tuō tà 拖沓 无理为简洁合理。
3.解释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学而不厌 :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2) 不耻下问 :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3) 颠沛流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5)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6)自作自受: 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担不好的后果。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 感动 (感激 感动 )。
(2)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 悲伤 (悲痛 悲伤)。
(3)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 监督 (监督 监理)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5.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 张中行 ,原名张璇,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 负暄琐话 》等。
(2)叶圣陶,原名 叶绍钧 ,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倪焕之 》,童话集《稻草人》等。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
A.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比喻)
B.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排比)
C.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反复)
D.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拟人)
7.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上,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D )
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中最可宝贵的一点光焰。 。 , , 。
①英雄常在我们心中煽燃这一点光焰
②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
③常提醒我们人性尊严的意识
④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在烛照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8.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
(1)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答: 这句议论是对叶圣陶先生最高的评价,叶先生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
(2)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答: 这句话描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好客,注重礼节。
9.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色,请填空。
全文详略得当地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鲜明地表现出叶圣陶先生的人物形象;文章善于运用 以小见大 的方法,从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小事,突出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律己修身的人物特点,升华主旨;文中多处引用 古文 或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色彩。
PAGE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重点知识积累
一、常考易错字
丁卯(mǎo) 触及(chù) 恳切(kěn)
修润(rùn) 商酌(zhuó) 诲人不倦(juàn)
不妥(tuǒ) 恢复(huī) 打拱(ɡǒnɡ)
譬如(pì) 拖沓(tà) 不耻下问(chǐ)
累赘(zhui) 监督(dū) 生疏(shū)
朦胧(ménɡ) 哉(zāi) 颠沛流离(pèi)
三、词语释义
修润:修改润色。
学而不厌: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四、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文本归纳分析
主体概况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为人处世和对工作的态度等方面的记叙,赞美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高贵品德,同时也阐明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疑难探究
1.本文记述叶圣陶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主张有何作用
2.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写作借鉴
1.感情表达方面
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把这种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
2.人物刻画方面
本文主要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但因作者并非空乏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3.文风方面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行文平易,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挚,内涵深厚。
【微写作】
文风朴素简洁
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但因作者并非空乏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亲爱的同学,请你运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人物,写一个片段作文。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生疏( ) 触及( ) 修润( ) 诲人不倦( )
商酌( ) 譬如( ) 累赘( ) 颠沛流离( )
2.根据拼音写词语。
(1)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tuǒ tiē 决不放松。
(2)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jū ɡōnɡ
,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3)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kěn qiè 。
(4)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tuō tà 无理为简洁合理。
3.解释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2) :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
(3)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诲人不倦:
(5)以身作则:
(6)自作自受: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 (感激 感动 )。
(2)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 (悲痛 悲伤)。
(3)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 (监督 监理)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5.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 ,原名张璇,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 》等。
(2)叶圣陶,原名 ,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童话集《稻草人》等。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比喻)
B.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排比)
C.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反复)
D.秋天的枯叶轻叹一声,从枝头飘落,投入大地的怀抱。(拟人)
7.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上,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中最可宝贵的一点光焰。 。 , , 。
①英雄常在我们心中煽燃这一点光焰
②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
③常提醒我们人性尊严的意识
④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在烛照
A.①③④② B.③①④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8.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
(1)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答:
(2)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答:
9.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色,请填空。
全文详略得当地介绍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鲜明地表现出叶圣陶先生的人物形象;文章善于运用 的方法,从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小事,突出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律己修身的人物特点,升华主旨;文中多处引用 或诗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色彩。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