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 提分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 提分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8 20:01:05

文档简介

17.短 文 两 篇
陋 室 铭
一、字音识记
德馨(xīn)    苔痕(tái)    鸿儒(rú)
案牍(dú) 西蜀(shǔ) 陋室(lòu)
二、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2)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 今义:鸿雁,书信
三、词类活用
(1)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长到)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乱”、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乱,
扰乱;使……劳累)
四、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句:有何陋 )
五、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祖籍洛阳。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文学上,他比较重视文艺的社会价值。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六、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诫勉励;一类是埋于地下用来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也就是墓志铭。这两类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是一样的:押韵、简约、开阔、优美。
七、主题概括
  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八、疑难探究
1.《陋室铭》开头写山和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
2.“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九、写作借鉴
1.托物言志,抒发情怀
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有“名”和“灵”的性质。紧接着对“陋室”的环境和人进行描写,表明“陋室”不陋,更展示了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2.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本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整齐之美。但“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十、课文翻译
陋 室 铭
[唐]刘禹锡
原文呈现 标准译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子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 莲 说
一、字音识记
淤泥(yū)   亵玩(xiè)  隐逸(yì)
蕃(fán) 濯(zhuó) 鲜有闻(xiǎn)
二、古今异义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 今义:栽种,种植
(2)陶后鲜有闻
古义:少 今义:新鲜
三、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名词“蔓”“枝”受否定副词“不”修饰,
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2)香远益清
(形容词“远”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
形容词“清”受副词“益”修饰,用作动词,显得清幽)
四、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下面三句中宾语“菊”“莲”“牡丹”均借助结构助词“之”放在动词“爱”前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判断句
以下三句均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3)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五、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等。他被公认为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
七、主题概括
  本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的鄙弃,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疑难探究
1.课文第1段和第2段前半部分均是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来写呢
2.《爱莲说》中三次写到菊、牡丹,这是不是喧宾夺主了
九、写作借鉴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
2.巧用衬托,线索新颖
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同时,作者以“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串全篇,将全文连缀成一个整体。全文中“爱”字共出现七次,几句一个“爱”字,感情深沉,引人深思,反复出现,衔接自然。
十、课文翻译
爱 莲 说
[北宋]周敦颐
原文呈现 标准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爱好菊花的人,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17.短 文 两 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   ) 甚蕃(   ) 淤泥(   )
清涟(   ) 周敦颐(   ) 亵玩(   ) 洗濯 (   )
鲜有闻(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惟吾德馨(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调素琴(   )
(4)晋陶渊明独爱菊(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6)亭亭净植(   )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有仙则名
古义:    今义:名称,名声
(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
古义:    今义:栽种
(4)宜乎众矣
古义:    今义:合适
4.翻译下列句子。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   
5.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   朝   (人名)。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爱莲说》作者是   (人名),   (朝代)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标两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2)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   
(3)晋陶渊明独爱菊。
答: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答:   
7.根据要求默写。
(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   。
(2)《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的诗句是:   ,   。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4)《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是:   ,   。
8.《陋室铭》中作者从   、   两个方面表达了主人的节操。
9.《陋室铭》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用“   ”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   ,   ”相呼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的情趣,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10.《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和君子。
11.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包含的意蕴。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   
PAGE17.短 文 两 篇
陋 室 铭
一、字音识记
德馨(xīn)    苔痕(tái)    鸿儒(rú)
案牍(dú) 西蜀(shǔ) 陋室(lòu)
二、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2)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 今义:鸿雁,书信
三、词类活用
(1)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长到)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乱”、动词“劳”均为使动用法:使……乱,
扰乱;使……劳累)
四、特殊句式
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句:有何陋 )
五、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祖籍洛阳。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文学上,他比较重视文艺的社会价值。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六、文体知识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沿着器物之铭发展下来的述功纪行的文字,有时用于警诫勉励;一类是埋于地下用来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字,也就是墓志铭。这两类内容不同,形制有异,但语言的特色却是一样的:押韵、简约、开阔、优美。
七、主题概括
  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八、疑难探究
1.《陋室铭》开头写山和水,这与陋室有何关系
探究 本文是用“山”“水”的出名或神异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同时这也是作类比的论证,表明“陋室”也有“名”与“灵”的性质,使前后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2.“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探究 这两者不矛盾。前者指悦耳的声音,暗示作者在陋室中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后者指庸俗的灯红酒绿之中的声音,暗示作者不与官场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这两者不过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同一问题做描写罢了。
九、写作借鉴
1.托物言志,抒发情怀
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有“名”和“灵”的性质。紧接着对“陋室”的环境和人进行描写,表明“陋室”不陋,更展示了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本文借“陋室”抒发了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
2.骈散结合,错落有致
本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整齐之美。但“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十、课文翻译
陋 室 铭
[唐]刘禹锡
原文呈现 标准译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可以弹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子云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 莲 说
一、字音识记
淤泥(yū)   亵玩(xiè)  隐逸(yì)
蕃(fán) 濯(zhuó) 鲜有闻(xiǎn)
二、古今异义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古义:竖立 今义:栽种,种植
(2)陶后鲜有闻
古义:少 今义:新鲜
三、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名词“蔓”“枝”受否定副词“不”修饰,
用作动词,生枝蔓,长枝节)
(2)香远益清
(形容词“远”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
形容词“清”受副词“益”修饰,用作动词,显得清幽)
四、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下面三句中宾语“菊”“莲”“牡丹”均借助结构助词“之”放在动词“爱”前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判断句
以下三句均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3)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五、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等。他被公认为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文体知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
七、主题概括
  本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的鄙弃,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八、疑难探究
1.课文第1段和第2段前半部分均是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来写呢
探究 前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的放在前面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
2.《爱莲说》中三次写到菊、牡丹,这是不是喧宾夺主了
探究 作者三次写到菊、牡丹,主要是用来衬托莲花,并不是喧宾夺主。
第一次写菊、牡丹,然后写自己“独爱莲”。这是用别人的喜好来陪衬自己的喜好,实际上是为了说明自己人品的高洁。
第二次是写菊、牡丹自身的特性:菊为隐逸者,牡丹为富贵者,而莲是君子。这里对三种花进行了概括性的揭示。作者把莲放在最后说,突出了莲在自己心中无与伦比的地位,而菊、牡丹只起陪衬作用。
最后作者又回到第一次出现的“爱菊”“爱牡丹”的角度再次申明自己的“莲之爱”,进一步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虽然三次写到菊、牡丹,但每一次都是为陪衬莲而写的,这样就更突出了莲的高洁和端庄的品格,也写出了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鄙弃和厌恶。
九、写作借鉴
1.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作者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文中分别赋予菊、牡丹和莲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的概括,突出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立本的道德信念。
2.巧用衬托,线索新颖
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的喜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同时,作者以“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串全篇,将全文连缀成一个整体。全文中“爱”字共出现七次,几句一个“爱”字,感情深沉,引人深思,反复出现,衔接自然。
十、课文翻译
爱 莲 说
[北宋]周敦颐
原文呈现 标准译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爱好菊花的人,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17.短 文 两 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 xīn ) 案牍 ( dú ) 甚蕃( fán ) 淤泥( yū )
清涟( lián ) 周敦颐( yí ) 亵玩( xiè ) 洗濯 ( zhuó )
鲜有闻( xiǎn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
(2)谈笑有鸿儒( 大 )
(3)可以调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
(4)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 )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
(6)亭亭净植( 洁净 )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有仙则名
古义: 出名,有名  今义:名称,名声
(2)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 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
古义: 竖立  今义:栽种
(4)宜乎众矣
古义: 应当  今义:合适
4.翻译下列句子。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5.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作者是 唐 朝 刘禹锡 (人名)。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警诫自己 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爱莲说》作者是 周敦颐 (人名), 北宋 (朝代)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标两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 孔子/云:何陋/之有  
(3)晋陶渊明独爱菊。
答: 晋/陶渊明/独爱菊。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答: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7.根据要求默写。
(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2)《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的诗句是: 南阳诸葛庐 , 西蜀子云亭 。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4)《爱莲说》中,作者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是: 牡丹之爱 , 宜乎众矣 。
8.《陋室铭》中作者从 居室环境 、 日常生活 两个方面表达了主人的节操。
9.《陋室铭》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用“ 何陋之有 ”反问,言外之意是“不陋”,与文章开头“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相呼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 安贫乐道 的情趣,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10.《爱莲说》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水陆草木之花 为莲的总陪衬,以 菊和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隐逸者 、 富贵者 和君子。
11.结合语境,赏析加点词语包含的意蕴。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 两个“独”字表现出周敦颐和陶渊明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