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 提分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阿长与《山海经》 提分训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8 20:43:03

内容文字预览

10.阿长与《山海经》
重点知识积累
一、常考易错字
惊骇(hài)  疮疤(chuānɡ)  疏懒(shū)
掳去(lǔ)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ɡ)
针灸(jiǔ) 孤孀(shuānɡ) 诘问(jié)
惶急(huánɡ) 粗拙(zhuō) 惧惮(dàn)
憎恶(wù) 烦琐(suǒ) 胸脯(pú)
三、词语释义
诘问:追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烦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粗拙:粗糙低劣。
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惶急:惊慌急迫。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四、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文集》《而已集》等。
五、文体知识:叙事散文
概念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真情
分类 记事散文 往往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于对事件的叙述,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诚的感情
写人散文 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粗线条勾勒,偏重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取材 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中能触及人的灵魂的动人故事、民间故事等
文本归纳分析
主体概况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关于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她能够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本文表达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疑难探究
1.为什么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乎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探究 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主题思想贯串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主题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2.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探究 对阿长不好的习惯,“我”最先是憎恶、讨厌的,用文中第三段的一个词说就是“不大佩服”;对她一些令人厌烦的规矩(吃福橘等),“我”觉得是磨难,烦琐之至,使作者觉得“不耐烦”;当听到长毛的故事后,“我”对阿长产生了空前的敬意——“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但当阿长谋害“我”的隐鼠后,“我”对她的敬意“完全消失”了;当长妈妈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时,“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可概括为:不大佩服——最讨厌——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写作借鉴
1.欲扬先抑,真实写人
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我”对阿长的憎恶与讨厌。谋死隐鼠;“切切察察”;“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让“我”去做非常麻烦的事情;阿长所讲的故事可笑、荒谬。这些真切的描写,都带着贬义,是“抑”的一面,可以说都是在为写《山海经》一事做铺垫。虽是“抑”的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长妈妈善良、朴实的品质。
后半部分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主要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我”渴慕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因为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没有文化的阿长主动来问,并且在她告假回来时买回了《山海经》,使“我”确信她有“伟大的神力”。
文章通过先抑后扬、前后呼应的写法,塑造了一个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文章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由来、“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却详写远房叔祖、接触书籍和对《山海经》的渴慕,这样的铺垫、烘托为下文写“我”得到图书时的心理感受做了极好的阐释,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突出了阿长的热心和对“我”成长的意义。
【微写作】
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阿长与<山海经>》便运用了欲扬先抑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充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怀念之情。
亲爱的同学,请你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片段,品味这种手法的妙处。
  参考示例:近了,我不禁哑然——那不是什么玫瑰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连色彩都是那么浅淡!
  让我惊奇的是,它被遗弃在沟旁、路边,饱经风霜却能昂首挺胸。刺梨花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与娇艳,不会被人拥入怀中,置于案头,但它能结出刺梨儿,做药,做茶,在默默中奉献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样活得轰轰烈烈,虽然平平淡淡,却也堂堂正正地生活;从未有过惊天动地,只是在默默中奋进。这样的人生不也一样有意义吗
  我蹲下身去,摘了两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里,感觉它同玫瑰花一般美丽。不,它比玫瑰花还美丽。
10.阿长与《山海经》
1.给加点字注音。
惶急 ( huánɡ ) 憎恶( zēnɡ ) 诘问 ( jié )  惧惮( dàn )
疏懒( shū ) 肚脐( qí ) 震悚( sǒnɡ ) 粗拙( zhuō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xiāo ( 宵 ) zhènɡ ( 郑 )重 烦suǒ ( 琐 ) 渴mù ( 慕 )  
和ǎi ( 蔼 ) mò lì( 茉 ) ( 莉 )  ɡē( 搁 )置 书zhāi ( 斋 )
pī lì( 霹 )( 雳 ) còu ( 凑 )合 守ɡuǎ( 寡 )
3.解释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惶急 :恐惧而又焦急。
(2)面如土色: 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3)深不可测: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4)情有可原: 根据实情,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5)莫名其妙: 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形容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6) 诘问 :追问;责问。
(7) 震悚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朝花夕拾》是我渴慕已久的一本书,今天终于得到了!
B.“你怎么才赶到 !”没等他说话,科长辟头就问。
C.校长正在诘问小王昨天舍己救人的事迹,准备在全校予以表扬。
D.她惶急地跑过来,大声喊道:“叔叔,救救我!”
5.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②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   地看着我。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   起来。
A.淡薄 惶急 震悚      B.冷淡 急切 震惊
C.冷漠 惶急 震悚   D.淡薄 惊惶 震撼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A.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B.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C.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
D.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7.请将下列句子进行排序: ⑤②④①③ 
①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
②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④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⑤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8.文学常识填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十八卷,包括《 山经 》五卷和《 海经 》十三卷。作者不详,各卷著作时代亦无定论,显然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其中十四卷是战国时作品,四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书本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如《 夸父逐日 》《 精卫填海 》《 嫦娥奔月 》等。
9.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 )
(2)《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表示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 × )
(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 )
(4)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称呼的来历,以及买《山海经》送“我”这件事,其余为略写。( × )
10.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段话。
例句: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仿句: 示例:我以为那只爱斗的公鸡已死了,既不吃,又不喝,也毫不动弹,况且头上还血迹斑斑。 
PAGE10.阿长与《山海经》
重点知识积累
一、常考易错字
惊骇(hài)  疮疤(chuānɡ)  疏懒(shū)
掳去(lǔ)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ɡ)
针灸(jiǔ) 孤孀(shuānɡ) 诘问(jié)
惶急(huánɡ) 粗拙(zhuō) 惧惮(dàn)
憎恶(wù) 烦琐(suǒ) 胸脯(pú)
三、词语释义
诘问:追问;责问。
渴慕:非常思慕。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烦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比喻不易捉摸。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粗拙:粗糙低劣。
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惶急:惊慌急迫。
情有可原: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四、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他以“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文集》《而已集》等。
五、文体知识:叙事散文
概念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真情
分类 记事散文 往往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于对事件的叙述,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诚的感情
写人散文 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做粗线条勾勒,偏重于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
取材 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中能触及人的灵魂的动人故事、民间故事等
文本归纳分析
主体概况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代关于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是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她能够做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本文表达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疑难探究
1.为什么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乎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2.阅读课文,分析作者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写作借鉴
1.欲扬先抑,真实写人
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我”对阿长的憎恶与讨厌。谋死隐鼠;“切切察察”;“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让“我”去做非常麻烦的事情;阿长所讲的故事可笑、荒谬。这些真切的描写,都带着贬义,是“抑”的一面,可以说都是在为写《山海经》一事做铺垫。虽是“抑”的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长妈妈善良、朴实的品质。
后半部分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佩服和敬意,主要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我”渴慕已久的神话传说图画书,但一直难以得到,因为谁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只有没有文化的阿长主动来问,并且在她告假回来时买回了《山海经》,使“我”确信她有“伟大的神力”。
文章通过先抑后扬、前后呼应的写法,塑造了一个善良、热心、忠厚、真诚的阿长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详略得当,突出中心
文章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由来、“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故事,却详写远房叔祖、接触书籍和对《山海经》的渴慕,这样的铺垫、烘托为下文写“我”得到图书时的心理感受做了极好的阐释,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突出了阿长的热心和对“我”成长的意义。
【微写作】
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阿长与<山海经>》便运用了欲扬先抑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充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怀念之情。
亲爱的同学,请你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一个片段,品味这种手法的妙处。
 
10.阿长与《山海经》
1.给加点字注音。
惶急 ( ) 憎恶( ) 诘问 ( )  惧惮( )
疏懒( ) 肚脐( ) 震悚( ) 粗拙(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元xiāo ( ) zhènɡ ( )重 烦suǒ ( ) 渴mù ( )  
和ǎi ( ) mò lì( ) ( )  ɡē( )置 书zhāi ( )
pī lì( )( ) còu ( )合 守ɡuǎ( )
3.解释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   :恐惧而又焦急。
(2)面如土色:   
(3)深不可测:   
(4)情有可原:   
(5)莫名其妙:   
(6)   :追问;责问。
(7)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我渴慕已久的一本书,今天终于得到了!
B.“你怎么才赶到 !”没等他说话,科长辟头就问。
C.校长正在诘问小王昨天舍己救人的事迹,准备在全校予以表扬。
D.她惶急地跑过来,大声喊道:“叔叔,救救我!”
5.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
②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   地看着我。
③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   起来。
A.淡薄 惶急 震悚      B.冷淡 急切 震惊
C.冷漠 惶急 震悚   D.淡薄 惊惶 震撼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B.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C.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
D.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7.请将下列句子进行排序:   
①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
②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③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④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⑤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8.文学常识填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十八卷,包括《   》五卷和《   》十三卷。作者不详,各卷著作时代亦无定论,显然不是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其中十四卷是战国时作品,四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书本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如《   》《   》《   》等。
9.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
(2)《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我”表示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   )
(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
(4)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阿长称呼的来历,以及买《山海经》送“我”这件事,其余为略写。(   )
10.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一段话。
例句: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
仿句: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