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7 18:5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3.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小时侯我们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听的最多的就是童话故事了它是我们幼年的 精神食粮,你听过或看过那些童话,能给大家说说吗?”(话音刚落,以有半数同学举手,他们各自讲了自己接触的童话)那好,今天让我们学习外国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你能归纳一下“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吗?你了解安徒生吗?他有哪些作品?学生交流资料。(可上网或图书馆查找。获取运用信息是当代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提出问题 讨论交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提问: “这篇童话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情节?围绕那个核心展开?”问题,让学生再次默读、筛选课文信息,请一两位学生概括。
生1:本文记叙了一位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的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并未存在的新装去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核心是“新装”。
生2:我也认为故事的核心是“新装”,骗子在做新装,大臣、皇帝去看新装最后皇帝穿着并不存在的新装参加游行大典。
大家抓住新装这一核心,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情节。学生概括,抓住核心便于整理文章脉络,迅速把握文章内容。
3、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美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书人分为四类:一类是计时的沙漏,留不下痕迹。一类是海绵什么都吸收,挤出来的东西不变。三类是虑豆浆的布袋,留下的是豆渣。四类是石床的矿工,把渣甩在一边,提出纯净宝石。我们完成的是从矿石到宝石的升华过程,即创造性阅读。)
1)师:按道理来说,皇帝、大臣都被骗了,骗子是可憎的,皇帝值得同情吗?为什么?
生:不值得同情,因为这个皇帝非常奢侈,又生怕自己看不见织的布,让人知道自己是个不称职的皇帝,心虚的很,但又非常狡猾,先派人去看看是个不错的办法,自己亲自去看,本来什么也看不见,还直夸“美极了”很虚伪。
2)师:当看不见骗子织的布时,皇帝、大臣什么心理活动?找出来并思考。而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生:(读心理描写的句子)
生:皇帝认为“我不愚蠢,我称职,够资格当皇帝”。自私、虚荣心理使他们不敢面对现实。
生:大臣认为(略)
师:可见这种心态的危害。
3)师:皇帝为什么在大庭广众中举行游行大典?请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回答。
4)这个童话故事很有趣,整个情节想象奇特,请大家分组找出你们认为想象奇特的情节。(分组寻找并交流,老师帮大家整理)
生1:不惜花掉所有的钱,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衣服。
生2:骗子能制造看不见的衣服,不称职和愚蠢的人都看不见。
生3:赤身裸体参加游行,所有人都自欺欺人地赞美。
5)师:大家说的很好,这些情节荒唐可笑,令人难以置信,可作者还大力渲染,是否说明童话中想象不受现实生活限制,随意发挥?请讨论。
生:(结合背景讨论)
师:尽管一些情节看来不合生活实际。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历史上确实有那种穷奢极欲、不理朝政,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由享乐的昏君存在。皇帝、大臣、乃至百姓,尽管地位不同,心理言行有些差别,却都因怕丢官职或被人嘲笑愚蠢而说假话,这样的想象非常符合当时专制淫威下的世态,由此可见作者是在一定事实基础上的提炼、发挥。
6)师:请同学们也展开巧妙想象
①皇帝赐封骗子为“御聘织师”时,这两个骗子的心理活动将是怎样的?
(展开想象运用夸张,以故事中对话形式呈现,请两位同学表演)
②假如宫中有一个真正敢讲真话的人向皇帝直言进谏,这将是怎样一番情形?
(三)深入探究
1.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问:骗子设计了一个什么圈套?
生:圈套是: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种衣服。
2.皇帝呢?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呢?
教师明确:皇帝也害怕别人说他是愚蠢的、不称职的,可以说:在同样世俗的压力下,皇帝自然而然地就说出了假话。
总结: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老百姓等人都是在世俗的压力下,因为自私、虚荣才上当受骗,继而又去骗别人的。(板书)
3.但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真话,是谁? ——一个孩子。为什么孩子能说真话?
明确:因为他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这种没有私心杂念也可以叫做无私。(板书)
4.讨论。在这样童话中,你觉得作者想要对你说什么?”这是关于主题的分析,是整堂课的高潮,是学生体验生活的时刻,于是我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觉得作者想借此告诉你们什么。
生:各阶层人物各种想法虽有些不同,但实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光天化日之下,混肴是非,自欺欺人,从而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腐朽。
(四)反思:
作者通过着意安排,让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揭开了骗局。这个“天真的声音”在一个谎言充塞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响亮,也格外珍贵。只有天真活泼的儿童,才是最纯洁无暇的。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
通过以上导读题,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课文、归纳出思想内容。同学们意见相当一致,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小孩天真,纯真,无私心,勇敢,无所顾忌。他们完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读懂了文本,读出了个人的体验,读出了文章的精髓与自己的见解。
学生从不同角度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我肯定每一位学生的理解,并且告诉学生童话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或是让人们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只要我们勇于去思考,认真去阅读,你就会发现文章的精华,实现从矿石到宝石的升华。
复述课文的设计既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为下面分析课文做了准备,同时又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一举数得,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分析人物被骗原因来归纳主题思想,避免了生硬地灌输,学生易接受、领悟。
(五)拓展提高:
布置作业。童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想象和夸张展开故事情节,学习本文写法,发挥想象力,沿着文章思路以“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为题续写。(将想像与创作暂给学生当作业,突出了课文要求培养学生想像的能力的特点。)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老大臣
    官 员    
    皇 帝 自私  被骗
    老百姓
    小 孩   无私  揭骗
《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

阅读是一个个性化的动态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和文本对话的。勿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教师对文学作品的认识趋向程式化、单一化、概念化、也体现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呆板化、标准化、甚至强制化。这无疑是忽略了学生的个性解读,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这些弊端让我重新审视阅读教学对学生能力与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面对新旧教材都被选入的课文,应更加重视教学的设计,以新的理念去设计环节。让我们再次解读《皇帝的新装》。
阅读中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见解或教参的解读强加到学生身上,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有题可做,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体现了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感知、理解,才能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意义,从而达到阅读目的。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表面文字含义外,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需要读者发现、破解。本文所设问题步步引导学生发掘文中内涵,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解决中得到了提升。
从头至尾我没有将个人的阅读体验强加到教学中,生怕这些会左右了学生的思考与体验,于是才有了多种见解的存在。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