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3-27 19:06: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并翻译课文。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欣赏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学习作者乐观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二、教学重难点
1.品味句子,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2.领略文中月色的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歌曲《水调歌头》导入,引出作者苏轼,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学生活动:我所了解的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韩柳”、“三苏”、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二)提出问题:《记承天寺夜游》
解说题目。记承天寺夜游(记,记录,写下;承天寺,地名,作者被贬之地<背景>;夜游,晚上游览。)正常语序是:夜游承天寺。
(三)探究问题
1.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重难点字词。
寝 积 藻荇
(2)播放录音朗读,请同学们注意朗读节奏,然后自由朗读。
(3)请两位学生(男女各一位)范读,大家进行评价。
提示:注意节奏。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想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请小组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教师巡回答疑;男女生各派代表进行全文翻译,老师进行适当点拨。
明确:欣然,高兴地样子;户:窗;寝,睡觉;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原来是;但,只是,只。
3.合作翻译:给大家5分钟时间,同桌互相翻译。
4.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说说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①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的原因。
②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③惋惜无人赏月。
(2)请分析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看见月色,每个地方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月色、竹柏都是大自然的美景,月色、竹柏虽然不能时常看到,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无所不在(《美在何方》“美在生活中,美在每个人心中”)。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怎么理解?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明确:“闲人”并不是今天那些闲得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有着安闲自适的心境的人,有着闲情逸致、兴趣高雅的人。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那些深陷官场、追名逐利的人是无法领略这番景象的;借月抒情,既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四)反思体验
写作训练: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苏轼说点什么?你认同苏轼的人生态度、处世之道吗?请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提高
1.背诵课文。
2.《记承天寺夜游》的练习册。
四、板书设计
中庭赏月——叙事
庭中月景——写景 宁静淡泊
乐观豁达——抒情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扎扎实实积累了文言词,还感受到了月夜美景,进而感悟到了积极水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节课比较注重学生的读,“读中悟、悟中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足的主要有两点:
1、自主体现不充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譬如,在小组讨论翻译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翻译,让学生明确自己不懂的地方,在小组讨论中就有目的性了,这样效果会更好。
2、学生集体回答问题的次数过于多,导致有的学生滥竽充数,这样不利于老师的反馈,应该更有针对性,争取做到堂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