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改革开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改革开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27 19: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9课 “改革开放”
备课时间:2013.3
备课人:
课标与教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以深圳等经验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本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经济政策转变的具体阐述,本课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学情
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基本上都拥有自主查阅和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条件。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习负担较重,无法做到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改革形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实施讨论,以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
(2)师生充分利用历史教育资源,利用交流、展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知动结合,积极参加历史学习,充分体现师生平等的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因及结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初步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突破方法:利用充分的文字、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我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局势,从而认识到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难点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突破方法:这两个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需大量借助于改革后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去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教学方法与媒体
多媒体辅助下的:讲述法、提问引导法、材料运用法、归纳法。启发式发现法教学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 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 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按《历史填图册》的要求,先在课本或《历史地图册》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 ? A.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 ? 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 ? 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 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2.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3.根据《历史填图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 A.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 D.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教师讲解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 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 ? 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2.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 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 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当时随着对内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的格局也逐步形成了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按《历史填图册》的要求,先在课本或《历史地图册》上圈出相关地名,然后完成填图练习: ? A.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 ? B.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 ? C.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 D.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2.组织学生“接龙”练习: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教师讲解并指导学生完成《历史填图册》: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3.根据《历史填图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 A.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B.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主无法独立;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C.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 D.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教师讲解过渡:随着农村改革的成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城市改革在1985年也全面展开了,其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 1.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 A.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B.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和经营责任制; ? C.实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 2.1992年后,怎样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教师小结:学了这一课,大家要明白,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实际情况和世界发展趋势。所以,大家要自觉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长大了才能肩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导入新课:
展示文字材料:
──2004年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选。提问:这是哪一座城市?为什么它可以具备这样的经济活力
出示课题──第9课 改革开放
讲授新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树起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里程碑。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就在这一天,安徽农村发生了这样的一幕:视频
提问:为什么要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教师结合课件展示。并 结合凤阳县农业生产数字进行小结。
国有企业的改革
教师首先提问: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出示材料:提问:上述材料反映出企业没有活力的原因有哪些?当时的国有企业面临怎样的困境?师生总结城市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师出示:歌词及问题
【演示】《对外开放格局形势图》问题探究:
1.建立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2.深圳作为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代表,有改革开放的领头羊这样的美誉,它最大的活力是什么?
师生共同完成导学案。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