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建设和外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课承上启下,主要介绍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通过全面介绍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以及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说明了五十年代时新中国的外交情况。这也为《外交事业的发展》的教学做了铺垫。本课的重点就是外交政策的两项重要的精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把本课整合为四部分。
01、外交方针政策——----------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02、与苏联等国建交——--------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0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04、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合作——--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外交历史往往较感兴趣,尤其对周恩来的外交风采格外敬佩,但是他们对外交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往往不太清楚。为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一些历史图片和资料,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另外,八年级的学生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需要营造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能感受到当时中国外交的困境,从而让学生体验周恩来的外交成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作用。②简介万隆会议的过程,说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主要作用。③说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和作用。④通过比较新、旧中国外交成就的异同,说出新中国的外交特点。⑤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事业”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知识,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与国际帝国主义干涉与破坏进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以及新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几则周恩来外交故事:
1、“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2、中国有多少钱?
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 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这位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两种可能性,一个是嘲笑中国穷,实力差,国库空虚;一个是想刺探中国的经济情报。周总理在高级外交场合,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让人折服。你说这样的问题事先怎么准备,没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怎么可能做到?
3、嫦娥奔月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不腐女尸引起世界轰动。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时曾向周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周总理听后哈哈一笑说:“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听后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经历千年而不腐烂,这是一个应当严禁外泄的国家科研机密。周总理不为基辛格博士提出的用月土交换木炭的方案所动心,并且巧妙地借用中国古代传说,婉转地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2.提问:你觉得周总理在外交中表现出怎样的品质?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板书课题】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二、新课讲授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周恩来在会中提出的方针等基础知识;回顾建国初期国家面临的局势及观看视频,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认识到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PPT展示
01、外交方针政策——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02、与苏联等国建交——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0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04、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合作——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目标导学一:外交方针政策——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1.史料展示: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摘自《周恩来传》
2、根据材料和所学回答: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
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
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被迫、屈辱的外交。
3、近代屈辱外交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社会制度落后;②综合国力衰弱;③统治者的腐朽。
4、PPT出示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形势:
材料1:
材料2:1949—1955年,是新中国的年轻时期,饱经磨难的东方古国终于从连年的战火中解脱出来,百废待兴。中央人民政府一方面要在国内恢复经济,另一方面还要在国际上广泛宣传,树立新中国的形象,广交朋友,扩大影响。
——刘守华:《中国档案》
材料3:“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
提问:新中国如何应对这种艰难?
提示:面对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播放视频】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目标导学二:与苏联等国建交——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1、教师讲述: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独立和自由,毛泽东分析了二战后国际格局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把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1950年,周恩来代表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提问:通过图片我们发现最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什么特点?
提示:在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中,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不仅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目标导学三: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1.史料展示:
材料:“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相信,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将会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从而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2004年6月,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讲话
2.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基本情况。其内容是什么。
提示:1953年首次提出,1954年正式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读材料,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4.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提示:几个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存在着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以富压贫的不平等现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与这种现象相对立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当代新型国际关系最本质的特征。因为它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之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证了国家根本利益,它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之间,也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之间。因此,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阶段小结】
5、有人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过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在中国同印度政府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中提出的,后经发展,由中、印、缅三国共同提出。具体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当今社会,新的政治秩序还没有完全形成,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威胁着世界的安全,因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可以作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指导原则。
【知识拓展】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材料研读】
6、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提示:对中国: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②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7、讲述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提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8、播放视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日内瓦会议》
教师过渡:随着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中国开始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
目标导学四: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合作--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1.图片展示:
万隆会议上的周总理
2.教师讲述:简要介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
3.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的基础。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X k B 1 . c o m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4.提出问题:面对一些国家的咄咄相逼,当时周总理采取了哪些对策?
提示: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5、启发学生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提示: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6、指导学生归纳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提示:(1)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4年,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3)1954年,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7、播放视频:中美高层对话
8、出示材料: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将采取措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投资,并将相关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据外电报道,波及的中国产品价值高达600亿美元。
9、提问:根据材料及所学,谈谈外交部部长在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应该体现怎样的立场、观点和策略?
提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中方不想跟任何人打贸易战,但如果有人非逼迫我们打,我们一不会怕,二不会躲。如果美方采取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动,中方必将采取坚决和必要的应对措施,维护好自身的正当权益。
【素养提升】学有所悟:学史给我们的力量和智慧!
国家利益的实现不仅依靠外交方针与策略,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同学们一定不要忘记
一个政策(生答: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个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次会议(万隆会议),
一个方针(独立、自主、平等),
一位伟人(周恩来)。
四、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今天,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之间是否还存在“同”与“异”?是否还需要“万隆精神”?
提示: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依据课标进行整合划分,采取了版块式教学方法,以四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首先使用漫画和材料导入课堂,并借助大量文字材料充实课堂。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其次,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紧扣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最后,结尾时补充周恩来总理外交成就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今后教学中值得反思的是: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注重教学实际经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构建轻松高效和谐的历史课课堂!
六、当堂检测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写道:“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材料中的“它”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一带一路”倡议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项正确;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B项错误;C项是我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护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符合材料“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信息,C项错误;“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错误。故选A。
2.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下表反映当时我国的外交特点是
A.屈辱外交 B.外交趋于成熟
C.走向世界的中国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反映了我国外交趋于成熟,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旧中国的外交特点,C项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特点,D项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某会议开创了亚非国家独立自主讨论与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先例,且推进了第三世界的形成,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多哈会议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非洲、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会议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独立。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正确;日内瓦会议是在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排除A;材料描述的会议于CD不符,排除。故选B。
4.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上,利用了他个人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他”的“外交机敏”是指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答案】B
【解析】根据“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亚非29个独立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中国派出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B符合题意;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排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C排除;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排除。故选择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