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08 16:0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认知提示: 正确评价成吉思汗对蒙古和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解读:10—13 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民族活动高峰时期,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北方民族政权: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和蒙古人建立的元。其中,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的历史,主要涉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统一全国。虽然统一的过程都伴随着不断的边境冲突和民族征服战争,使得中原农业文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和破坏,但与此同时,蒙古族又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等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各子目间一脉相承、相互联系,同时也是《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的历史背景,需要做好教学铺垫。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结束草原诸部纷争混战局面,随后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唐朝灭亡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的局面,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落实好本课的知识,对后边几课的教学有着铺垫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分析: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在学习中得到交流与展示,因此要针对学生特点,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学生思维。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小,对历史的想象能力有限,这就限制了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因此,应该依靠网络,搜集大量的图片与资料,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增加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认知分析:在学生的知识储备中,对蒙古族、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知识有所涉猎。这些因素配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都成为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再加上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分析、思考、与他人合作、发散思维的能力。所以教师只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就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教学难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突破:利用充分的文字、图片资料、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感知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故事。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难点突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需大量借助于成吉思汗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去证明,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自己是少数民族的身份,为学生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产生历史的前后对比,形成知识迁移,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PPT展示:
教师提示:图片中的人们属于哪个少数民族?(蒙古族)
2、【播放视频】:蒙古族的兴起
3、PPT展示图片,教师讲述:亚洲腹地,辽阔的草原和无垠的沙漠点缀其中,这里生活着一个伟大的民族。13世纪上半期,这个让全世界震惊的草原游牧帝国,像一轮太阳跃出地平线。
“蒙古” 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基本史实。
新课讲授
目录:
0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 铁蹄争霸;
02、蒙古灭西夏与金 —— 所向披靡;
03、元朝的建立与统 —— 行汉法一统天下;
目标导学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铁蹄争霸;
1.(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基本情况。
提示: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在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徙,进入草原地区。
蒙古族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过游牧生活。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与教材,思考:12世纪的蒙古草原是什么样的状况?
材料:
有星的天旋转着,
众百姓反了,
不进自己的卧内,
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
全部百姓反了,
不卧自己被儿里,
互相攻打。
——《蒙古秘史》
提示: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生灵涂炭。人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成吉思汗是谁?为何称其为“一代天骄”?
材料:
沁园春 雪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提示:铁木真经历了部落纷争的磨难,认识到只有将草原上的各部落统一起来,才能给草原带来和平,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铁木真经过多年战争,打败四周各部,统一蒙古。
4、人物扫描:铁木真(1162年—1227年),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建立蒙古政权,定都和林。
5、播放视频:《成吉思汗经历》,说出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原因及史实,探究其对蒙古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1)小组合作讨论。
(2)分析归纳:
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原因:部落混战,民族压迫;人民渴望统一,顺应历史统一的潮流;强大的军队;铁木真个人的品质:坚强、机敏,立志实现统一的决心。
铁木真统一史实:
①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
②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③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巩固统治的措施: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军事方面:建立一支护卫部队。
行政方面: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3)文化方面:创制蒙古文字。
6.如何评价成吉思汗?
提示: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随后又不断向外扩张,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得以进一步扩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个王朝。但是,成吉思汗的扩张战争具有很大的掠夺性和野蛮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7.【教师过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开始了征伐之路。蒙古先后灭掉了哪些政权呢?
目标导学二、蒙古灭西夏与金——所向披靡
1、结合《蒙古灭西夏与金》地图,说出蒙古军灭西夏、金的过程及时间。
提示:
1)蒙古灭西夏的具体情况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首先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援。由于西夏曾和金交恶,所以金朝皇帝拒绝支援西夏。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的情况及影响。
(1)概况: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借道宋境进攻金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2)影响: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2、教师讲述:蒙古人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创建了当时世界上领土最辽阔的帝国。
3. 过渡:蒙古政权与南宋对峙40多年,最后,建立元朝政权、灭掉南宋。完成全国统一的是谁?
目标导学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 行汉法一统天下
1.(多媒体展示忽必烈图像)读图学史
元朝的建立: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他就是元世祖。
2.(PPT展示)元朝疆域(中国历史上最广阔的领土,1300平方公里)
人物扫描:忽必烈
忽必烈,(1215—1294),元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是铁木真之孙,监国拖雷的第四子。政治家、军事家。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3.播放视频《忽必烈建立元朝》,教师提问: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和文化,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
提示:
1)接受“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实行“治国安民”方略;
2)政治措施: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广开言路,整顿吏治;
3)经济措施:注重农桑,鼓励垦田。
4.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和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提示:元朝行汉法提高了民族素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整个民族的凝聚力;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播放视频:元大都,请观察《元大都平面图》,其布局和建筑有何特点?元朝为何要迁都?
提示:元大都的布局与汉文化颇有渊源,它的设计建造者刘秉忠就是汉人,设计理念来源于《周礼·考工记》。建设孔庙等说明了当时蒙古族在不断地学习汉族文明。
6.播放视频《南宋灭亡》,教师提问:说一说南宋灭亡情况?
提示:
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宋室南迁,1279年,宋末帝8岁的赵昺( bǐng )被大臣陆秀夫背着在崖山跳海而死,南宋覆亡。
PPT展示:
教师讲解文天祥抗元斗争:
提示: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开展抗元斗争。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英雄。20岁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1278年元兵进犯,奋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宁死不降。1282年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正气歌》等。
8.教师讲述元朝的统一:1279年,元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9.教师提问:回顾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探究元朝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提示:1)PPT展示统一过程:
2)、对元朝来说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促进了蒙古族的封建化进程;
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3)、对后世发展来说
元朝的统一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0.合作探究:有人认为,既然元朝统一全国是进步的,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答案提示:不矛盾。元朝统一全国,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角度来看具有进步性。元朝统一后,疆域广大,社会安定,有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蒙古军队是通过军事征服来完成全国统一的,大肆屠杀和掠夺激起各族的反抗,而文天祥反抗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11.拓展延伸: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有哪些?
提示:(秦、西晋、隋朝、元朝)
课堂总结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铁木真完成了蒙古各部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蒙古灭西夏和金,为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元朝建立后,灭掉了南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以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斗争体现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应该继承和发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是本单元中的重点课,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掌握成吉思汗及元朝建立的相关历史史实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成吉思汗和铁木真文天祥相关知识,课堂上给大家讲述。这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运用了自主学习、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中设计了融入了小组评分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学生回答问题兴致高昂,掌握情况良好。并且对课前收集到资料展示,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教学中,用大量图片、课本剧和视频的形式讲成吉思汗、铁木真、文天祥的故事,深入到学生的脑海之中。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知、情、意的统-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同时也存在教学材料过多的问题,注意今后精简材料。
四、课堂检测
1.下列事件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A.①②③④⑤ B.⑤③①④② C.①⑤②④③ D.⑤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①忽必烈继承汗位是1260年,②南宋灭亡是1276年,③蒙古灭金是1234年,④元朝建立是1271年,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是1206年。所以事件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⑤③①④②,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结束长期的分裂实现统一的政权有
A.秦、西汉、隋、元 B.秦、西晋、隋、元
C.秦、西晋、隋、唐 D.秦、西汉、西晋、隋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22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南北朝时分裂割据的局面,使南北朝重归统一;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结束了我国自唐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B正确;西汉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大一统局面,AD排除;唐朝时已经实现了大一统,属于统一巩固时期,C排除;故选B。
3.一位同学在做课程总结时,写出了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从并立走向统一”,他概括的是那个历史时期的特征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辽宋夏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从并立走向统一”,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建立时期,同时并存的还有少数民族政权辽朝、西夏;之后女真族建立金,金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北宋灭亡后,皇室南迁建立了南宋。又出现了南宋、西夏、金并存时期,蒙古族建立蒙古政权,灭掉西夏、金和南宋,最终完成祖国统一。故这一时期特点是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C正确;秦汉时期的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A排除;隋唐时期的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排除;明清时期的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D排除;故选C。
4.列宁说:“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以下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蒙古统一中国 B.金与南宋之战
C.辽攻打北宋之战 D.辽攻金之战
【答案】A
【解析】依据从材料中“战争、惨祸、暴行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可见这是肯定战争具有进步意义。结合课本所学,蒙古统一中国的战争属于进步的战争,它结束了中国封建割据的局面,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各民族彼此之间的行和联系加强了,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増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现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A项符合题意;金与南宋之战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战争带来种种惨祸、暴行和痛苦,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不合题意;辽攻北宋之战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使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C项不合题意;辽攻金之战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使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故。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