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依据课标,本课的教学主题可以确定为“宋元时期的科技和外传”。紧扣这一主题 ,突出以下特性:第一、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宋元时期的科技及对世界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第二、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人文性,以四大发明的成就及传播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四大发明有所了解,也颇感兴趣,但是他们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学习习惯也相对较差,整体认知能力偏弱,且个体差异很大。但学生学历历史知识积极性较强,热情度较高,可塑性较强。相应对策: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多种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发挥集体的智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PPT展示:请欣赏北京冬奥会焰火表演
教师提问:当遇到重要的日子,我们经常会放烟花炮竹来庆祝。你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你知道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吗?
提示:火药;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
教师提问: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四大发明是怎样发明与传播的?当时的中外交流情况又如何呢?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与外传;宋元时期中外交通状况的基本史实。
新课讲授
目录:
01、印刷技术再创新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02、远洋航行有保障 ——指南针的应用
03、火器作战效果显 ——火药的应用
04、陆海通畅交流频 ——发达的中外交通
目标导学一: 印刷技术再创新 ——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材料思考:雕版印刷术有什么缺点?
材料一: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长卷,纸本,长约533.3×33.3cm,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686年)的雕版印刷品。
材料二: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材料三: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材料四: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提示:雕刻版费工费时,浪费材料,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如果出错了,不易修改等等
2、【播放视频】《活字印刷术》;思考:活字印刷术是如何发明的。
(1)展示图片
(2)提出问题: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谁
学生回答:毕昇
3.教师接着提出问题:活字印刷的方法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方法:用胶泥混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挂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材料研读】
4、阅读材料,思考: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的优越性在哪里?
材料:沈括,北宋杰出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书中记录了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并指出这种技术印书,“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提示:变“死”为“活”;省工、省时(字可反复使用,贮存方便)、省料(胶泥——材料广泛廉价)。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情况?
提示:
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到了元代,著名的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6.教师进行阶段性小结:
【相关史实】
转轮排字架的主要构造,有轻质木料作成的圆桌面似的大轮盘和轮轴。轮盘直径约7尺,轮轴高约3尺。轮盘是贮存木活字的,可旋转自如。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思考: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何影响?又是如何传播的?
材料1:“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印刷术,欧洲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的状况,书面文献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著名学者 罗伯特
材料2:“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英)著名学者 培根
材料3:
提示:
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推动了知识的传播;(2)促进了世界文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目标导学二: 远洋航行有保障——指南针的应用;
(一)指南针的应用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司南)
2.教师简要介绍司南发明的相关知识。(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3.(多媒体出示问题:指南针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
提示: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人们用带有磁性的钢针放在碗边,或用线将针悬起,钢针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方。后来人们把这种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于是就制成了罗盘。北宋末年开始运用于航海。
4、观看视频:指南车
5.阅读材料,材料一、二中航海时对指南针的应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为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蕃志》
提示: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要靠指南针辨别方向;而在晴天仍然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来辨别方向。南宋时,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6、阅读材料三,思考:从下面的材料三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多媒体出示问题:指南针传播和影响)
材料三:“指南针知识是十二世纪(南宋时),通过西辽经陆路传到西方的。”
——(英)李约瑟 《中国科技史》
提示:
(1)传播: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2)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
目标导学三: 火器作战效果显——火药的应用;
1.图片展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分析讨论:火药用于军事有什么影响?
提示: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2.教师接着提问,火药的发明、应用过程如何?
提示:
火药的发明:唐朝。
火药的应用:
①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②宋元时期,火药式器广泛用于战争;
③宋金战争和蒙古人在灭金、灭宋的战争中,都大量使用了火器;
④南宋制造出枪炮的始祖一一突火枪;
⑤元朝用属取代竹筒,发明了威力更大的火统。
3.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火铳》,加深理解。
4.阅读材料后,教师提问:火药是如何传播的?又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
在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
——恩格斯
材料二
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那些穿戴盔甲的骑士们可能仍然在他们有护城河围绕的城堡里称王称霸,不可一世,而我们的社会可能仍然处在封建制度的奴役之下。
——德克·海德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往往带来殖民的血腥镇压,火药枪成为欧洲殖民者主要的镇压武器。
提示:
传播: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有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影响:改变了作战方式和作战思维,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归纳小结:火药的演变史
6、合作探究:宋元时期科技得到高度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国家相对统一,社会相对稳定;
(2)宋元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3)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4)继承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
(5)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等。
7、回顾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来说有什么重要贡献?
目标导学四: 陆海通畅交流频——发达的中外交通;
1.读教材讨论宋元时代交通发达的原因。
提示:
宋元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宋元时代陆上和海上交通发展概况。
提示:
①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②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③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3.学生分组讨论宋元时代海外交通的路线。
提示:
陆路: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海陆: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
4 .小组合作探究: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有何影响?
提示: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5.教师接着提问:具体表现如何?
提示:
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6.多媒体展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宋朝海外贸易及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宋朝农业和手工业发达,为海外贸易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宋朝与西方陆路交通受到阻碍,促使通过海路与外国发展贸易关系。
3).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航海技术,除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能够进行远洋航行。
4).宋朝政府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调动了中外商人的积极性。
7.材料研读:结合材料,观看视频后谈谈你认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材料一: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对外交流合作使得新中国的经济和科技以及国际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材料二:一带一路国际协作高峰论坛
Belt and Ror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课堂总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有着辉煌的过去,理应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科学,重视创新的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为四大发明感到自豪,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继承和学习先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不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故步自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只起到引导作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增强,也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还给学生一个生动的、自由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宋元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三大发明的应用、传播和意义。并概括出这些成就意义,即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继隋唐之后的又一个文化高峰。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掌握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贯穿始终,但也不忽视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符合历史课的教学特点。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四、课堂检测
1.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能够证明他这一说法的史实有
①纸币的流通 ②城市的兴盛 ③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方文艺复兴时代,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也沖破中世纪的黑暗获得较大发展;宋代时期具有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许多特征,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有较快发展;海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①②③正确,故A项符合题意;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故④错误,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下列成就不能支持此结论的是
A.造纸术的发明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指南针用于航海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代,人们发明了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而我国在西汉末年就发明了造纸术,A项不能说明“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这一结论,符合题意;BCD三项都能说明这一结论,不符合题意。故选A。
3.北宋靖康元年(116年),金军围攻汴梁城,宋兵于夜间向攻城金军发射露雳炮,他们被炮火烧乱阵脚,无奈北撤而去。可见,当时北宋火药武器的应用
A.阻止了北宋王朝的灭亡 B.打消了金军继续南下的念头
C.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D.发挥了在攻防作战中的优势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表述“金军围攻汴梁城,宋兵于夜间向攻城金军发射露雳炮”可见北宋火药武器发挥了在攻防作战中的优势,D选项符合题意。A、B、C三个选项在题中均未提及,故答案选D。
4.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元民族融合 D.宋代经济文化繁荣
【答案】D
【解析】依据图片,《清明上河图》和交子,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结合课本所学,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人们携带很不方便,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荣景象;图三和图四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反映的是科技文化的进步。宋元是我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推动社会的繁荣。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法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密布字印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科技发明?根据材料一指出此项科技发明的作用。
材料二
(2)材料二是我国古代哪项科技成果?请分别说明这项科技成果在中国和欧洲的应用情况。
材料三 马克思说:“…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总的来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3)对于宋代的三大发明,马克思有精辟的论述。请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其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答案】(1)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指南针;指南针北宋时期开始应用于航海。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
【解析】
(1)依据材一中的“胶泥刻字”可知,该材料讲的主要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毕昇将黏土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根据材料三“……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三大发明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创新,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