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回延安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 回延安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8 22:3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回延安
贺敬之
作者简介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
代表作有《放歌集》《雷锋之歌》《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等诗集。
1945年在集体创作著名歌剧《白毛女》中担任执笔,此剧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0年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
诗歌写于1956年。诗人从1940年至1946年,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1956年,在久别10年之后重返延安,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也看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昂扬的诗情,写出了这首诗。
诗人流露出来的情感主要表现为激动、难忘哺育恩情、热情歌颂、眷恋热爱等。
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昂扬
1、诗歌主要表现了哪些内容?
2、《回延安》中的“回”改为“到”,效果有什么不同?
3、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来看,诗人为什么能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颂延安
(1)与亲人重逢的激动和喜悦
(2)回忆当年的延安生活
(3)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4)描绘延安崭新面貌
(5)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展望前程
思路结构
2《回延安》中的“回”改为“到”,效果有什么不同?
“回”回到,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的地方,很容易让人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生活家园,一下子把延安和自己的关系揭示出来了。作者犹如一个远离家乡、久别母亲的孩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回字能表达出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
“回”是全诗的诗眼,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抒发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3、从修辞和词语运用的角度来看,诗人为什么能将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1运用拟人、比兴、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情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2运用凝练的词语表现情感。
修辞手法如:
1、“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运用拟人修辞,抒发了回到延安时无限欢喜的感情, 也揭示了“我”和延安的关系。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比兴手法写出自己和延安密不可分的关系。
3、“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排比,有气势,显示延安的繁华。
4、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夸张,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
凝练的词语如:
1.“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抒发了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感情。
2.“抓”“贴”动作急遽,感情深挚
“搂定”——“搂”拥抱,亲热;“定”紧紧的
“扑”干净利索,表现对延安母亲的依恋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曲调纯朴、高亢、悠扬,节奏自由。两句一节,一般是一节一韵,也可以几节押同一个韵;多用比兴方法。比,即比喻;兴,先写其他事物引起要写的事物。比兴,一般用在诗节的首句.
鲜明的地方色彩
 1、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
2、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使用了民歌中的修辞手法;
3、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白生生”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又如:“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图为今日延安街景)
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寿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诗人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感情。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
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