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专项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6分)
一、单选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B.人在河边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C.“海市蜃楼”奇观;
D.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
2、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 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立竿见影
B.在河岸上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
D.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4、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
B.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人我们的眼晴
C.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D.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 卓玛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4 m
C. 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D. “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D.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7、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处“弯折”;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倒影;雨后彩虹;日食和月食等。上述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B.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8、如图所示的四种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9、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诗仙李白《月下独酌》诗中的两句。诗中的“三人”除作者本人外,另一“人”是明月,再一“人”为地面上的人影。从物理角度分析,地面上的人影是由于
A.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的折射形成的
C.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光的反射、折射共同形成的
10、以相等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的某点的光线数( )
A、只能有一条 B、可以有两条 C、可以有四条 D、可以有无数条
1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壁”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壁”是折射形成的虚像.
12、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
A. 楼台倒影入池塘 B. 风吹草低见牛羊
C. 潭清凝水浅 D. 云生结海楼
第Ⅱ卷(非选择题 64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如图,MM′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也发生折射.由图可知,A0是 光线,OB是 光线,OC是 光线,∠N′0C是 角.
2、黄冈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到处都有天然湖或人造湖。湖岸边树木在地上形成 “婆娑”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所形成的,湖岸边绽放有各种颜色的花朵,其中黄色的菊花 (填“吸收”或“反射”)黄色光,湖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缘故。
3、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______ ,折射角是 ______ 度.界面的 ______ (选填 “ 上 ”、“ 下 ” 、 “ 左 ” 、 “ 右 ” )侧是空气.
4、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鼠标垫(如图所示),并被反射到鼠标内的光学感应器.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确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会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5、人在河岸上观察到水中有白云,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造成的;如果观察水中的鱼,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 (选填“深些”或“浅些”),这是由于光的 现象造成.
三、计算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多少?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织女星与地球相距约2.6×1017m,则地球上看见织女星所发出的光传播了多少s,合多少年?
四、实验探究(1小题,每小题14分,共计14分)
1、图为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N为法线。实验时,当 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从这一现象可以初步说明 等于 。若把此装置中的小门向后转动一角度,则在小门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这一现象表明 ____ _________ 。 进一步研究,当把光由BO射入,发现反射光恰好由OA射出此事实说明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解析】
A.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距等于物距,所以镜中的像与镜子相距也为2m,所以镜中的像与她相距4 m,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们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均匀的大气使光发生了折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 A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解析】
A、“楼台倒影入池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符合题意;
B、“风吹草低现牛羊”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潭清疑水浅”是由于池底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云生结海楼”是海市蜃楼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通过诗句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要注意区分。光沿直线传播,比如日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的反射,平面镜反射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透镜成像、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海市蜃楼现象、彩虹等都是利用光的折射现象。
二、填空题
1、答:入射 反射 折射 折射
2、答:反射 反射 折射
3、答:CO 30 左
4、答:漫反射 实像
5、答:反射 浅些 折射
三、计算题
1、答: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激光从地球到月球单趟用的时间:t=×2.56s=1.28s,由得s=vt 所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s=vt=3×108m/s×1.28s=3.84×108m=3.84×105km
2、答:27.5年
四、实验探究
1、答案:反射角;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光路是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