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专项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自行车的脚踏板
B.剪头发的剪刀
C.夹核桃的夹子
D.自行车的刹车闸
2、如图所示,九年级小明同学正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试估算他做一次完整的引体向上运动(从图甲状态到图乙状态),需要做功大约为( )
甲 乙
A.400J B.1000J C.1200J D.1600J
3、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使用的一种起重机的滑轮组。一次提升货物A的质量为2.7×103kg,30s内货物A被匀速提升了3m,动滑轮的重力3×103N(不计起重机钢绳重和一切摩擦)。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钢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0.1m/s
B.拉力F的功率为1.5×103W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D.钢绳的拉力F的大小为1.0×104N
4、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B.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做功一定快
C.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快 D.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多
5、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6、关于物理课上的一些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师用粉笔写板书时,粉笔断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学生用签字笔记笔记时,签字笔是省力杠杆
C.风吹动书翻页,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
D.用橡皮蹭掉画错的图时,橡皮与纸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7、在图中,手持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的示数是15牛,若OB=30厘米,AB=20厘米,则物体重为( )
A.15牛 B.45牛 C.30牛 D.22.5牛
8、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其重力均为20N。分别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将重400N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m,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1做的功大于F2做的功
B.F1和F2做的功相等
C.F1做功的功率小于F2做功的功率
D.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
9、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
C.拉力F的功率为4W
D.有用功为120J
10、如图所示,工人用撬棍撬石头时,小石块的位置不变,手放在撬棍最左端,垂直于撬棍向下压比竖直向下压更省力。根据这一现象大家提出了下列科学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
A.为什么手垂直于撬棍向下压比竖直向下压更省力?
B.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有什么关系?
C.当动力和动力臂一定时,阻力和阻力臂有什么关系?
D.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动力和动力臂有什么关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重力为50牛的物体在大小为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在水平地面上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3米,拉力做的功为 焦,功率为 瓦;重力做功为 焦。
2、如图所示是电动传送机,传送带斜面长15m,高7.5m,每袋货物质量m=30kg。传送机匀速传送一袋货物到A处所做的有用功为 J,传送机工作时的机械效率是75%,则传送一袋货物所做的额外功是 J。(g取10N/kg)
3、物理学中,常用新的物理量对不同事物进行描述,例如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这个物理量。为了描述 的快慢,我们引人了物理量 。
4、如图是一浮式起重机。滑轮和挂钩共重200N,现吊着重为5000N的物体静止在空中时,钢丝绳的拉力是 ;若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钢丝绳的拉力是 。若加速上升时,钢丝绳的拉力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小件的防疫物资用传送带装入飞机,请在下图中画出正在传送带上向上传送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 (不计空气阻力,力的大小不作要求)。
大宗物品用升降机装入飞机,如图所示,升降机托举2t的货物上升5m再水平运动2m进入机舱,此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J(g取10N/kg)。飞机起飞过程中,机械能逐渐 ,落地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飞机具有 。
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
1、如图,某同学用40N的拉力,在6s内将重9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和摩擦。在此过程中,求∶
(1)拉力F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拉力开的功率是多少?
(4)若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5N,请计算说明,使用该滑轮组能否提起重120N的物体?
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斜面长 ,高 ,秒表每格1s。重为1N的小车在沿斜面方向、大小为0.3N的拉力F作用下,从底端匀速到达顶端,秒表变化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求:
(1)拉力的功率;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桑塔纳轿车的质量是1.5吨,它以108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20分钟, 轿车受阻力是车重0.1倍
(1)求发动机的牵引力F;
(2)求发动机所做的功W;
(3)求发动机的功率P。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
1、如图甲所示为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示意图.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绳子自由端,将质量为200g的钩码从A位置匀速提升至B位置,同时弹簧测力计从图中的A'位置匀速竖直上升至B'位置,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绳的拉力为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g取10N/kg)
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拉力F所做的功为 J.
②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结果保留到0.1%)
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第三次实验时的拉力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所受的重力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cm 拉力F/N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②
3 6 10 ① 30
(1)实验中应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表格中编号①的数据应为 ,编号②的数据应为 ;
(3)比较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使用同样的滑轮组,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在第一次实验时,若忽略绳重和摩擦,则计算出动滑轮的重力为 N。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A、自行车的脚踏板在使用过程中,是轮轴(轮半径大于轴半径),其实质是省力杠杆,错误;
B、剪头发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但能省距离,正确;
C、夹核桃的夹子 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错误;
D、自行车的刹车闸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杠杆的分类和特点: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
2、【答案】A
【解析】【解答】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同学做一次引体向上时上升高度h=0.5m,该同学做一次引体向上的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W=Gh=mgh=50kg×10N/kg×0.5m=250J,最接近400J。
故答案为:A。
【分析】首先估测中学生的体重及上升高度,再利用W=Gh=mgh计算即可.
3、【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绳子移动距离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
A不符合题意;
BD.货物A的重力为
钢绳的拉力F的大小是
拉力F做功
拉力F的功率为 ,BD不符合题意;
C.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结合绳子股数计算拉力的速度;根据物体的重力和高度的乘积计算有用功,拉力和移动的距离的乘积计算总功,功和手机端比值计算功率;有用功和总的比值计算机械效率;
4、【答案】C
【解析】【解答】A、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则机械效率与做功的多少无关,故A错误;
B、机械效率与机械功率大小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
C、功率反映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则做功快,故C正确;
D、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器做功一定快,但做功不一定多,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与功率无关。
5、【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滑轮组的绳子股数n=2,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时的拉力为 ;B图中滑轮组的绳子股数n =3,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时的拉力为 ;C图中滑轮为动滑轮,作用力作用在滑轮上,此时的拉力为F=2G;D图中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OA∶OB=OC∶OD=1m∶(1m+3m)=1∶4
F×OB=G×OA
F= ×G= G
综上所述,使用杠杆时的动力最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滑轮组省力情况和绳子股数有关,根据杠杆上力臂关系计算杠杆上的力。
6、【答案】D
【解析】【解答】A.老师用粉笔写板书时,粉笔断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错误;
B.学生用签字笔记笔记时,大拇指接触的位置相当于支点,阻力作用在笔尖上,而动力作用在食指上,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B错误;
C.风吹动书翻页,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故C错误;
D.用橡皮蹭掉画错的图时,橡皮与纸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运动状态的改变:静止变运动,运动变静止、运动方向改变和速度大小改变;
(2)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确定杠杆的分类;
(3)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判断;
(4)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7、【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OB=G OA,代入数据得:15N×30cm=G×(30cm﹣20cm),解得:G=45N,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即可.
8、【答案】C
【解析】【解答】AB.根据图像,甲是定滑轮,拉力F1只对物体做功,拉力F2对物体和动滑轮做功,则F1做功小于F2做功,A不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因为F1做的功小于F2做的功,在相同时间内,F1的功率小于F2的功率,C符合题意;
D.甲图是定滑轮,没有额外功,乙是动滑轮,有额外功,所以,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体重力和滑轮重力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拉力大小,做功的多少和功率。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由图知,n=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绳=3s物=3v物t=3×0.2m/s×10s=6m,A不符合题意;
B、有用功W有=fs物,拉力做的总功W总=Fs绳,
因为η= = = = ,
所以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f=η×3F=80%×3×20N=48N,B符合题意;
C、拉力做功为:W总=Fs绳=20N×6m=120J,
拉力做功的功率:P= = =12W,C不符合题意;
D、有用功:W有=fs物=fv物t=48N×0.2m/s×10s=96J,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s=vt求物体移动距离,拉力端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利用η= = 求摩擦力f;再利用W总=Fs绳求拉力做的总功,再利用P= 功率公式求拉力做功功率;利用W有=fs物=fv物t计算拉力做的有用功.
10、【答案】D
【解析】【解答】A.为什么手垂直于撬棍向下压比竖直向下压更省力?只是针对现象提出问题,没有探究现象产生的本质,没有探究价值,A不符合题意;
B.探究四个因素有什么关系?实验室中是将杠杆至于水平位置,便于测量力臂,多次改变动力、阻力找出一般规律,属于不易于探究,B不符合题意;
CD.撬石头,阻力、阻力臂一定,改变动力和动力臂较容易该问题有价值且易于探究,而动力和动力臂一定,改变阻力和阻力臂较麻烦,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固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如果动力臂越大,那么动力就越小,如果动力臂越小,动力就越大。
二、填空题
1、【答案】30;3;0
【解析】【解答】拉力做的功为 功率为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沿水平方向前进,所以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J。
【分析】求解外力做功,利用外力大小乘以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可,即W=Fs;利用外力做的功除以做功需要的时间即为功率。
2、【答案】2250;750
【解析】【解答】传送一袋货物所做的有用功
由
得
所以
【分析】克服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再利用求得总功,进一步由得出额外功。
3、【答案】做功;功率
【解析】【解答】物理中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有两种:①做相同时间的功,比较做功的多少;②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这说明做功快慢是由做功多少和做功时间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所以物理学中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就引入了功率这个物理量.
【分析】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答案】2600;2600;变大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起重机动滑轮上有2段钢丝绳承担重物,
物体在空中静止时,受到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 (G物+G动)= (5000N+200N)=2600N;
当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受到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F′=2600N;
当加速上升时,受到合力的方向向上,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所以钢丝绳的拉力变大。
故答案为:2600;2600;变大。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再利用F= (G物+G动)求得拉力大小.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合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5、【答案】;1×105;增大;惯性
【解析】【解答】解:(1)在传送带上向上运动的物体B受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方向垂直于传送带向上)和摩擦力的作用;因B物体受重力作用而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所以B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如图所示:
;(2)升降机托举2t的货物上升5m再水平运动2m进入机舱,此过程中竖直提升时克服重力做功,而水平移动时没有克服重力做功,
则此过程中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W=Gh=mgh=2×103kg×10N/kg×5m=1×105J;(3)飞机起飞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高度增大,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因此其机械能逐渐增大;
落地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飞机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如上图所示;1×105;增大;惯性。
【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摩擦力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根据物体的重力和高度变化的乘积计算做功多少;质量不变时,速度增大、高度增大,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状态。
三、计算题
1、【答案】(1)解:由图可知,滑轮组的动滑轮绕3段绳。
拉力F做的有用功W有=Gh=90N×2m=180J
答:拉力F做的有用功是180J;
(2)解: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方法一:
方法二:
答: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75%;
(3)解:拉力F的功率
答:拉力开的功率是40W;
(4)解: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W额=W总-W有=240J-180J=60J
动滑轮的重力G动= =30N
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5N,提起物体的最大重力G最大=3F最大-G动=3×45N-30N=105N<120N
使用该滑轮组不能提起重120N的物体。
答:若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45N,使用该滑轮组不能否提起重120N的物体。
【解析】【分析】求解外力做功,利用外力大小乘以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可,即W=Fs;利用外力做的功除以做功需要的时间即为功率;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作的功为总功,克服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两者相除即为机械效率。
2、【答案】(1)解:拉力F做的总功W总=Fs=0.3N×2m=0.6J
由图可知,小车从底端匀速到达顶端所用时间t=5s,拉力的功率P= = =0.12W
即拉力的功率为0.12W。
答:拉力的功率为0.12W;
(2)有用功W有用=Gh=1N×0.5m=0.5J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 83.3%
即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3.3%。
答: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3.3%。
【解析】【分析】(1)求解外力做功,利用外力大小乘以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可,即W=Fs;利用外力做的功除以做功需要的时间即为功率;
(2)用斜面提升物体,拉力作的功为总功,克服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两者相除即为机械效率。
3、【答案】(1)解:轿车受到的重力:G=mg=1.5×103kg×10N/kg=1.5×104N;
轿车受到的阻力:f=0.1G=0.1×1.5×104N=1.5×103N;
因为轿车在水平面匀速行驶,轿车匀速运动,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平衡力,所以牵引力:F=f=1.5×103N;
答:求发动机的牵引力为1.5×103N
(2)解:轿车行驶的路程:s=vt=108km/h× h=36km=36000m;
发动机做功:W=Fs=1.5×103N×36000m=5.4×107J
答:求发动机所做的功为5.4×107J
(3)解:发动机所做功功率:P= =45000W
答:求发动机的功率为45000W。
【解析】【分析】(1)结合汽车的质量求解汽车的重力,进而求解水平方向的摩擦力,对汽车进行受力分析,水平方向上在牵引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利用平衡方程求解力的大小;
(2)(3)求解外力做功,利用外力大小乘以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可,即W=Fs;利用外力做的功除以做功需要的时间即为功率。
四、实验探究
1、【答案】1.2;0.24;83.3%
【解析】【解答】①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为:s=45cm-25cm=20cm=0.2m,
拉力F所做的功为:W=Fs=1.2N×0.2m=0.24J;
②钩码的重力为:G=mg=200×10-3kg×10N/kg=2N,
钩码上升的高度为:h=10cm-0cm=10cm=0.1m,
有用功为:W有用=Gh=2N×0.1m=0.2J,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 ×100%= ×100%≈83.3%
【分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即可;求解外力做功,利用外力大小乘以位移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可,即W=Fs;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拉力作的功为总功,克服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两者相除即为机械效率。
2、【答案】(1)竖直向上匀速
(2)2.2;88.9%
(3)提升的物体越重
(4)0.4
【解析】【解答】(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大小才等于拉力大小。
(2)由图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拉力为2.2N;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η=
(3)实验选用的同一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4)根据表中数据,在第一次实验做的总功W总1=F1s1=0.8N×0.3m=0.24J
做的有用功W有1=G1h=2N×0.1m=0.2J
做的额外功W额外=W总1﹣W有1=0.24J﹣0.2J=0.04J
因忽略绳重和摩擦,故所做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力阻力所做的功,则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 =0.4N
【分析】(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结合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读出拉力大小;根据η=求出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
(3)分析实验中相同量和不同量,得出机械效率与变化量的关系。
(4)根据表中数据,求出第一次实验时做的总功和有用功,从而得出额外功;因忽略绳重和摩擦,故所做额外功是克服动滑轮重力阻力所做的功,据此求出动滑轮的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