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战争在收获的季节来到欧洲……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哲学家罗素评论说,英国人一般是赞成战争的,法国作家阿兰·福尼尔指出:“战争是美好的、正义的和伟大的”。 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
——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秩序的变动。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03
一战之后的国际秩序
02
噩梦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01
山雨欲来:世界大战的酝酿
CONTENTS
目 录
01
山雨欲来:
世界大战的酝酿
5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山雨欲来:世界大战的酝酿
结合教材内容及材料,思考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情况;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6
山雨欲来:世界大战的酝酿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我们无意将任何人推入阴影,但是我们也要在阳光下取得一席之地……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交部长标洛在议会的演说
结合教材内容及材料,思考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情况;
3.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7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奥匈帝国与俄国的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形成,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集团,英国、法国、俄国组成“协约国”集团。
山雨欲来:世界大战的酝酿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原因)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枪杀。两大集团利用这一突发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不发动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
——德皇威廉二世
巴尔干问题
巴尔干问题
殖民地\霸权
普法战争后果
突尼斯问题
同盟国
协约国
8
山雨欲来:世界大战的酝酿
9
(一)一战的背景:
1.原因:
(1)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
(2)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3)导火线(直接):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4)意识形态上: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泛滥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山雨欲来:世界大战的酝酿
2.条件:
(1)客观性:20C初的世界基本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可能性:生产力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现实性: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场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性质)
(二)一战的爆发: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
军国主义是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极端民族主义者支持国家对外扩张,鼓吹国民对国家绝对效忠、爱国,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称本民族利益受到对手损害,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
【概念解析】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
10
山雨欲来:世界大战的酝酿
02
噩梦进行时:
第一次世界大战
12
噩梦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西线
德国VS英法(1914年和1916年重点)
东线
德奥联军VS俄军(1915年重点)
南线
奥军VS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决定战场
13
(一)一战的进程:
战争阶段 时间 战线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年 西线 马恩河战役,德军战败,标志德国“速决战”破产
其它 日本对德宣战,占领中国山东,次年提出“二十一条”
第二阶段 (胶着状态) 1915年 东线 南线 意大利倒戈;德奥取得胜利但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
1916年 西线 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飞机、毒气。)
索姆河战役(索姆河地域”、首现坦克)
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年 美国和中国(北洋政府)参战
1918年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11.11同盟国投降。
噩梦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14
噩梦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1、1914年9月,马恩河战役(德国进攻法国)
结果:德军失败而告终,标志其“速决战”的计划破产
施利芬计划
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
15
噩梦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日本参战:1914年,对德国宣战的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租借地,第二年便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企图灭亡中国。
噩梦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3、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战役 持续时间 伤亡 备注
凡尔登战役 1916.2-1916.12 70多万 “凡尔登绞肉机”
索姆河战役 1916.7-1916.11 130多万 “索姆河地狱”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17
噩梦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4、日德兰海战: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1916年5月31日,德国为打败英国的海上封锁,发动了日德兰海战,它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其中英国损失较大,被击毁战舰14艘,15.5万吨,伤亡6800人。德国损失战舰11艘,6.1万吨,伤亡近3100人。但德国未能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英国仍牢牢的控制着制海权,没有实现预定的战略目标。
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输出劳工和原料),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贡献,约有3000名华工在这次战争中献出了生命。法国“诺莱特”华工墓园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
一战与中国相关的史实:
经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短暂的春天;
政治:美日争夺中国,府院之争;
外交: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引发山东问题(1914);“二十一条”(1915);中国参加一战(1917);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思想: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反思西方文明(文化保守主义抬头)。
18
噩梦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 1: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成了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极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19
噩梦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探究一:一战的影响
材料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1、对欧洲: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美日崛起,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材料3: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对世界: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03
战争过后:
一战之后的国际秩序
21
(一)构成:
巴黎和会小档案
时间:1919.1.18-1919.6.28
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人员:1000多人、全权代表70人、美、英、法、意首领几乎是全程在场。(巴黎会议四巨头)
活动:开会、提案、争吵、思考、协商、还可以一起去剧院、野餐,建立私人感情。
目的: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分赃的国际会议。
地位:是现代世界时间最长的一次,政治家可以仔细商量人类前途的会议。
1.巴黎和会
1919年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一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2
(一)构成:
2.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太平洋会议)
一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3
1920年成立国际联盟—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一)构成:
3.国际联盟(1920年)
一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关系: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3)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24
(4)评价:
①形成“全体一致”原则。
②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③美国没有参加,严重削弱了国联的权威性。
④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联徽标(1920-1946)
(一)构成:
3.国际联盟(1920年)
25
探究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及其影响
一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材料二:列宁称“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材料一:《凡尔赛条约》: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实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按照现有的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的产物,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欧洲、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探究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及其影响
26
一战之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积极:对国际关系和欧美各国的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
①体系形成后,世界保持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有利于欧
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开国际会议、成立国际机构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
对以后国际关系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2.消极: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
①牺牲弱小国利益,反映大国强权政治,具有鲜明的帝国主
义特征;
②体系下隐藏着各种矛盾,从而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
了隐患。
课堂小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山雨欲来:世界大战的酝酿
噩梦进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过后:一战之后的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
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表现:帝国主义列强矛盾重重
结果: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开始
一战的进程:三条战线、三个阶段
一战的结束
一战的影响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标志: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缔结
主要内容
影响
国际联盟:简介、评价
高考演练
1.(2022·浙江·高考真题)一战前,德国按速决战思想制定了作战计划,提出“必须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必须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即法国身上,迅速击贵它"。下列项中,导致该“作战计划”破产的因素有①比利时和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②俄军出人意料地攻大东普鲁士③英国很快参战 ④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必须避免两线同时作战,德国必须扑在最强大最有力最危险的那个敌人即法国身上,迅速击溃它"及所学知识可得,德国的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失败的原因主要有比利时和法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俄军出人意料地攻打东普鲁士,英国很快参战,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新型武器坦克的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出现的,不能称之为期计划破产的原因,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021·辽宁·高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 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进一步控制了经济领域的多个部门,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项正确;资本主义转型属于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的问题,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产业结构是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的五维空间关系。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1·浙江·高考真题)如图所示为英国人阿瑟·摩尔兰德所绘漫画《最糟糕的就在我们身后》,反映的是1918年8月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的一次会战。结合所学,分析此时战争形势,正确的是
A.坦克决定了战争胜负B.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C.东线战事胶着,转入持久阵地战D.协约国在西线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注:撤退的德军士兵与追击中的坦克
【答案】D由漫画中的信息可知,在坦克的追击下德军纷纷撤退;结合“1918年8月”的时间信息可知,协约国在西线进行了大规模反攻,战线已推进到马恩河一线,故D正确;先进武器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故A错误;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破产,故B错误;这是西线战场,故C错误。
4.(2020·山东·高考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答案】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战争削弱了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实力,而美国在战争中实力大增,成为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国际格局发生了变化,欧洲国际地位遭受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卡来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A正确;凡尔赛体系激化了法德矛盾,排除B;美国联邦制确立时间是在1787年,与库登霍夫—卡来基的倡议提出时间相隔久远,而且“欧洲合众国”的构建模式不是联邦制模式,排除C;国际联盟中不仅仅有欧洲国家,而且德国在1926年才加入国联,排除D。
5.(2020·浙江·高考真题)作家茨威格以“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记录下曾亲历的社会政治事件。其中写道:曾经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那一天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宽慰。因为我们——当时全欧洲的人也和我们一样——相信战争永远结束了。蹂躏我们这个人类世界的野兽都已被制伏。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下列项中,与作者回忆直接相关的是①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 ②美国崛起,国联建立③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 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曾经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指的是德国战败;材料信息“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指的是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材料信息“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指的是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故①③④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美国崛起,国联建立,故②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ABD错误。
6.(2019·浙江·高考真题)【加试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D.—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答案】D根据材料“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一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D选项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战争的破坏性,B选项排除。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7.(2015·天津·高考真题)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战初期,日本参战,其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日本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他们殖民地的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实力。材料中日本的声明和演说只是为了其掩盖参战意图。所以本题选B。C、D项是日本方面为了掩盖参战意图的说法,所以排除。A项只是对表象的描述,没有看到历史事件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