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 乡愁[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绍兴市 乡愁[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4-13 16:19:00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制作者 百官中学 樊香娟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诵读感知
余光中
朗读感知
走近作者
朗读欣赏
品读赏析
深读探究
阅读拓展
练习延伸
学习目标
正确处理朗读节奏和重音,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乡愁》一诗中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形象的艺术手法
赏析《乡愁》,体会诗人传达的思乡爱国之情
品味《乡愁》一诗的结构美、音乐美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
走近作者
朗读欣赏
小时侯
乡 愁 /是一枚/小 小 的/邮 票
我/在这 头
母亲/在那 头
长大后
乡 愁 /是一张/窄 窄 的/船 票
我/在这 头
新娘/在那 头
后来啊
乡 愁 /是一方/矮 矮 的/坟 墓
我/在外 头
母亲/在里 头
而现在
乡 愁 /是一湾/浅 浅 的/海 峡
我/在这 头
大陆/在那 头
诵读感知
整首诗歌在形式上分为四个小节,它们是按什么顺序组合起来的?分别对应着人生的哪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分别是什么?
时 间 人生阶段 乡愁对应物
小时侯 母子分离 邮票
长大后 夫妻分离 船票
后 来 母子死别 坟墓
现 在 两岸分离 海峡
品读赏析
请说说作者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
些事物上分别寄寓了怎样的“乡愁”。
借指书信。因为年少时外出求学,背井离乡,只有通过邮寄书信,寄托对母亲的思念。
邮票
船票
借指回乡探亲。成年后外出求职,与妻子难得一见,只有通过乘船回家探亲,来排解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坟墓
借指母亲去世。这时只有回乡扫墓才能慰籍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海峡
暗指台湾和大陆的长期隔绝。这时的乡愁就是诗人对两岸和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渴望。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个人的故乡之思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深读探究
《乡愁》诗具有多方面的美,请说说其美在何处?(可从
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谈)
整体结构 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美在一唱三叹的音律上
如:
构思立意 美在四幅画面的时空变幻上
美在托物寄情的形象比喻上
词句运用 美在量词的特色运用上
美在叠词长短句的错落有致上
思想感情 美在怀乡思国断肠凄婉上
美在主题发掘逐层升华上
阅读拓展
比较下面这首诗与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乡 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相同之处: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
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写一首诗,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
练习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