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四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
01
趣味导入
02
资料链接
03
字词认读
04
句段感知
05
当堂测评
趣味导入
资料链接
张天翼(1906—1985)原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中国当代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等。
字词认读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别妖怪。
造句
①神话传说中称有妖术而害人的东西:妖怪;②装束、神态不正派:妖艳。
字义
yāo
字词认读
她只要一唱歌,就把所有的烦心事都撵跑了。
造句
驱逐,追赶:撵人、撵走。
字义
niǎn
撵
字词认读
他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
造句
含脂肪少,跟“胖”“肥”相对:瘦弱。
字义
shòu
字词认读
冲
①chōng:用开水等浇,水流撞击;快速向前闯:冲茶、冲锋;
②chòng:对着、向,猛烈:冲着、冲劲儿。
字词认读
méi féng
每
逢
每逢节假日,商场就挤满了人。
造句
每当遇到。
含义
字词认读
lián xì
联
系
朋友之间要经常联系。
造句
彼此接上关系。
含义
字词认读
huàn xiǎng
幻
想
长出翅膀,飞上蓝天,这只不过是我的一个幻想。
造句
虚而不实的思想;没有道理的想象。
含义
句段感知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可是我先得介绍介绍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开门见山
主人公——王葆和宝葫芦
句段感知
你们也许要问:“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
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我是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表明我的身份
思考:讲故事前,“我”为什么强调自己的身份?
疑问
强调“我”是一个极其平常而普通的人。
肯定语气
句段感知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思考:“我”和奶奶的规矩是什么?反映了奶奶对“我”怎样的情感?
句段感知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不烫啊。冷了好一会儿了。”
“那,我怕冷。
语言、动作描写
写“我”和奶奶的对话,奶奶让“我”洗脚,“我”为不想洗脚找理由。
体现了奶奶对“我”的宠爱。
形象地写出了奶奶无奈又急迫的心情。
句段感知
奶奶撵上了我,说洗脚水刚好不烫也不冷,非洗不可。
我只好让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你爱洗就让你洗。你可得讲个故事。”就这么着,奶奶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
“好小葆,别动!”奶奶刚给我洗了脚,忽然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来,“让我给你剪一剪……”
什么!剪脚指甲啊?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没有办法。
语言描写
反映了“我”的天真
反映了“我”的顽皮
可见奶奶是多么疼爱自己的孙子呀。
心理描写
写出了“我”心里的反应,说明“我”的顽皮。
句段感知
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那,非得讲故事。”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思考:奶奶每次讲的宝葫芦的故事相同和不同在哪里?由此可以看出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句段感知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我要是有了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衬托出宝葫芦的神奇。
表明了故事的神奇。
心理描写
表明“我”已经被故事中宝葫芦的神奇所吸引,表达了“我”想拥有宝葫芦的强烈愿望。
句段感知
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我”是个爱幻想的孩子。
说明宝葫芦对“我”的影响之大。
写出了想象中的神奇的向日葵,反映了“我“的好胜心理。
思考:“我”要有那么一个葫芦会怎么样?
句段感知
本文通过写奶奶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我”也想有一个宝葫芦,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善于幻想的少儿形象,表现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堂测评
思考: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王葆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是因为:⑴从奶奶讲的故事中知道得到宝葫芦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过上幸福的生活;⑵自己遇到了困难没办法解决,想通过宝葫芦达成自己的心愿。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