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专题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一滴露珠悬附在叶片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露珠是霜熔化形成的
B.露珠静止不动是因为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风吹叶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露珠掉落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2、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B.扩散现象使人们直接看到了分子的运动
C.固、液、气都会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最显著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很小的
3、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粉笔蹭到衣服上,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
4、下列有关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中甲静止于墙面上,甲受到的摩擦力随着对墙面的压力F甲的增大而增大
B. 图中装满水的塑料管,倒置后纸片不会掉落,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C. 图中向两只纸片中间吹气,两纸片靠拢,说明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D. 图中环卫工人在扫地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 )
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D.分子间有空隙
6、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
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7、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八月桂花飘香 B.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C.压紧的铅块不易被拉开 D.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
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分子之间的斥力大于引力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隔
9、对于分子、原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的
B.春暖花开时闻到远处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体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没有间隙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10、2021年5月5日上午7:30,湖北长江超级半程马拉松比赛在五座城市同时鸣枪开跑。其中,有8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在奔跑中体验空港新城—魅力鄂州。关于比赛过程和情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手们听到鸣枪开跑,枪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选手们途中闻到花香是由于扩散现象引起的
C.小勇在赶超前面的小强时,感觉小强在后退
D.第一个到达终点的选手撞线后不能马上停止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小明把柚子皮放到冰箱的保鲜层,把猪肉放到冰冻层中。过一段时间,打开冰箱会闻到柚皮的香味,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分析,香味的存在说明了 ;宏观上看到柚子皮又干又瘪,说明轴子皮这段时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冰冻的猪肉上面有一层白霜,这是冰冻层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出于安全考虑,电冰箱、洗衣机等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都应使用 (选填“两”或“三”)线插头供电。
2、如图甲用一纸片盖住倒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纸片将水托住,可说明 的存在。如图乙所示提起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需要的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 。
3、按要求填空。
(1)如图1,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根据 (选填上或下)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2)如图 2,木块在木板表面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 N。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在压力一定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如图3,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 。
4、小明同学将左右手的中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图甲),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图乙),这时两手指的感觉 (填“相同”或“不相同”).拿出手指,用滴管分别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小心地滴入一滴红墨水(题8图 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迅速变红,这一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5、夏日荷花飘香,这是分子 的结果。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 构成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
6、在盛水的玻璃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这说明了 ,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过程中 (选填“要”或“不要”)搅动杯子里的水。
三、实验探究(4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40分)
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而神奇的现象,光电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于1887年发现,而正确的解释为爱因斯坦所提出.光电效应分为光电子发射、光电导效应和阻挡层光电效应,又称光生伏特效应.前一种现象发生在物体表面,又称外光电效应.后两种现象发生在物体内部,称为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是指被光激发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的现象(如图甲),只有入射光的频率高于一定值时,才能激发电子逸出物质表面(在可见光中,红光的频率最低).内光电效应是指被光激发所产生的电荷仍在物质内部运动,但使物质的导电能力发生变化或在物体两端产生电压的现象。
光敏电阻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度而改变的电阻器: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声和影完全配合一致的有声电影,就是利用了光电效应.影片摄制完后,要进行录音,录音是通过专门的设备使声音的变化转变成光的变化,从而把声音的“像”摄制在影片的边缘上,这就是影片边上的声道.放映电影时,用强度不变的光束照射声道,由于影片上各处的声道不同,所以在影片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声道的光也就不断变化;变化的光射向图乙中的光敏电阻时,在电路中产生变化的电流,通过喇叭就可以把“声音的照片”还原成声音。
(1)外光电效应会从物质中激发出_____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如果绿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能产生外光电效应,则下列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产生外光电效应的是_____
A.红光、紫光 B.红光、黄光 C.蓝光、紫光 D.黄光、蓝光
(3)太阳能电池板在光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喇叭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 。
(4)如图丙为某影片的部分声道图,其透光性从左至右越来越差.当它按图示方向在放映条件下匀速通过光敏电阻上方时,喇叭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2)图 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
3、物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是否有关呢?提出你的猜想,并从下列提供器材中选择你所需要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器材:冷水、一瓶开水、两只玻璃杯、天平、弹簧测力计、红墨水、蓝墨水、刻度尺、细线、钢笔.
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子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子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中,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
(1)物理学中把这个现象叫做 现象。
(2)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A.露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露珠静止不动是因为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
C.风吹叶动,叶片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符合题意;
D.露珠掉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结合选项分析求解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答】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直径数量级在 ,人们不可能直接看到分子的运动,而只是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反映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固、液、气都会发生扩散现象,由于气体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气体扩散最显著,C符合题意;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很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答案】A
【解析】【解答】A.闻到香皂的香味是因为香味分子进入人的鼻子,这是扩散现象,A符合题意;
BCD.粉笔灰的飞舞、衣服上的粉笔痕迹、雪花飞舞,这些都是肉眼看得到的宏观物体的运动,所以不是扩散现象,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木块处于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两个力,即重力和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是由引起运动趋势的重力决定的,与水平压力F甲无关,A不符合题意;
B、装满水的塑料管,倒置后纸片不会掉落,盖在杯口的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出,正是大气压支持着杯内的水不会流出来,B符合题意;
C、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纸片靠拢,说明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C不符合题意;
D、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是物体的运动,是可见的,不属于分子的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总有一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趋势,这就是物体的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没有关系。
5、【答案】B
【解析】【解答】A.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但是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的作用力,A不符合题意;
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
C.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的时候,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但是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C不符合题意;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与分子间有空隙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6、【答案】B
【解析】【解答】A.不论温度高低,一切分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A不符合题意;
B.露珠靠很近之后就汇聚在一起,是因为水分子直接存在引力,B符合题意;
C.分子是肉眼看不到的,落叶不是分子,C不符合题意;
D.积雪间的孔洞是物体间的空隙,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7、【答案】A
【解析】【解答】A.桂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是香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A符合题意;
B.尘埃在空中飞舞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肉眼能够看见,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B不符合题意;
C.压紧的铅块不易被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不符合题意;
D.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8、【答案】C
【解析】【解答】A.气体受热膨胀,其实分子的体积和个数没有变化,只是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走过花园,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两块平整的玻璃不能压成一块玻璃,是因为它们分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分子力作用的范围,从而使二者之间几乎没有分子引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的知识分析判断。
9、【答案】B
【解析】【解答】A.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阻组成,A不符合题意;
B.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进入到鼻子中,而分子能进入鼻子,是因为它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B符合题意;
C.固体分子排列虽然十分紧密,但是分子间仍然有间隙,C不符合题意;
D.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0、【答案】D
【解析】【解答】A.枪声通过空气传到人耳,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分子进入鼻子,这是扩散现象,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小勇赶超了小强,以小勇为参照物,小强在小勇后面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是向后退的,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选手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止,是因为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该题目考查是惯性的应用,结合小车和小球的相对运动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惯性并不是一种力。
二、填空题
1、【答案】分子不停作无规则运动(或扩散现象);汽化(或蒸发);凝华;三
【解析】【解答】打开冰箱会闻到柚皮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分子不停作无规则运动。宏观上看到柚子皮又干又瘪是因为柚子皮内的水分蒸发的缘故。冰冻的猪肉上面有一层白霜,霜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都需要用三孔插座,使金属外壳接地,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分析】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分子不停作无规则运动,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现象,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都需要用三孔插座。
2、【答案】大气压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
【解析】【解答】杯子如甲图倒置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这说明了大气有向上的压强。当玻璃板与水面接触时,玻璃板与水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当用力向上拉时,除重力外,还要克服水分子间的作用力,所以拉力比玻璃板的重力要大,反映了水分子和玻璃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
【分析】覆杯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答案】(1)上
(2)3.6;接触面越粗糙
(3)变大;引力
【解析】【解答】(1)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气体放到上方的话,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缘故,二氧化氮分子也会下沉到下方的空气瓶子中去,就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气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根据上瓶内的气体颜色会变红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
(2)图2中,测力计分度值为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6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3.6N。
图2中,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同,可以得到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玻璃板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稍稍向上拉玻璃板,在玻璃板离开水面之前,弹簧测力计读数会变大,说明这个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1)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拉力等于摩擦力;物体与地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4、【答案】不相同;热;温度
【解析】【解答】将左右手的中手指分别插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玻璃杯中,过一会儿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再把这两根手指拿出同时插入盛有温水的玻璃杯中,这时两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向盛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热水迅速变红,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不相同;热;温度。
【分析】手感温度不准确,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5、【答案】无规则运动;原子;斥力
【解析】【解答】荷花飘香,是荷花的芳香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从微观角度上讲,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之间虽然有空隙,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物质是不能轻易被压缩的。
【分析】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空隙,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着斥力。
6、【答案】扩散;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不要
【解析】【解答】滴入一滴红墨水,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扩散现象,这说明了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搅动,是为了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分析】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三、实验探究
1、【答案】(1)D
(2)C
(3)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变大
【解析】【解答】(1)读材料可知,“外光电效应是指被光激发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的现象”因此,外光电效应会从物质中激发出电子,D符合题意。
(2)因为“只有入射光的频率高于一定值时,才能激发电子逸出物质表面”,而在可见光中,蓝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能产生外光电效应,光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故紫光的频率大,当照射到某金属表面时能产生外光电效应,C符合题意。
(3)太阳能电池板在光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喇叭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如图丙所示,当强度不变的光束照射音道,由于音道的不同,所以在影片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音道的光也就不断变化,且根据图中色彩判断,颜色越深,光照强度越强。所以从左向右移动,光照强度增强,电流增大,故喇叭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将变大。
【分析】(1)外光电效应会从物质中激发出电子;(2)蓝光和紫光频率大,在金属表面能产生外光电效应;(3)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4)通过喇叭的电流越大,响度越大。
2、【答案】(1)a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be;分子间存在引力
【解析】【解答】解:图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b: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图c: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图d: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图e: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故答案为:(1)ad;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2)be;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1)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 . 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就会使两个物体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3)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变小,证明了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
3、【答案】解:(1)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墨水在不同温度水中扩散的快慢来比较分子运动的快慢.
故答案为:
猜想:物质分子的运动剧烈程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器材:冷水、一瓶开水、两只玻璃杯、红墨水、钢笔.
实验步骤:在两只玻璃杯中分别装冷水和开水,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在哪杯水中扩散得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得快.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②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扩散现象越快说明分子运动越剧烈.
4、【答案】(1)扩散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解答】(1)二氧化氮气体比空气的密度大,空气要处于二氧化氮气体的上方,抽掉玻璃板后,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中,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淡,最后两瓶中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2)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可以产生这种现象。
【分析】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