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化学
8 土地的誓言
文章主旨
在文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丧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自己对沦陷的故乡强烈的眷恋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结构图示
土地的誓言眷恋国土 爱国情深
考点提炼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问题]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句中加点的“埋葬”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对应训练见第6题)
[点拨]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释词语的本义,分析其在语境中的意思;观察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词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或表现了文章什么主题。
[解答] “埋葬”一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用在这里,说明作者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埋葬”一词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拓展链接
“端木蕻良”笔名的由来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表作品时为了掩人耳目,避免遭到迫害,曹京平就想给自己取一个既不被人怀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于是,他选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作为名字。这样,他的笔名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了。而“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于是他就又把“粱”改成了“良”。这样,曹京平的笔名就成了“端木蕻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挚痛(zhì) 胸膛(táng) 泛滥(làn) 亘古(héng)
B.白桦(huā) 呻吟(yín) 碾谷(niǎn) 镐头(gǎo)
C.斑斓(lán) 召唤(zhào) 谰语(lán) 嗥鸣(áo)
D.山涧(jiàn) 浆液(jiāng) 怪诞(dàn) 污秽(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汇合 皮鞭 喷踊 仰望
B.誓言 土壤 碧绿 飘扬
C.奔弛 破晓 高粱 标直
D.幽远 穿梭 呻呤 耻辱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 我走到哪里, 我睡得很沉, 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 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A.不管 还是 或者 总
B.不管 即使 或者 都
C.不论 或者 即使 都
D.不管 即使 还是 总
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不知道你曾否为土地涌现过许许多多的遐想
②当你坐在汽车上,倚着车窗看万里平畴的时候。
③或者,在农村里,看到一个老农捏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种植什么谷物和蔬菜的时候。
④或者,当你自己随着大伙在田里插秧,黑油油的泥土吱吱地冒出脚缝的时候。
⑤当你坐在飞机上,看着我们无边无际的像覆盖上一张绿色地毯的大地的时候。
⑥这里我想来谈谈大地,谈谈泥土。
A.①⑤②③④⑥ B.⑥⑤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⑤②⑥ D.⑥③④⑤②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泥土的声音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
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就用锄头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在与土地接触,而且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 苦。累么 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沾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中夹杂着细腻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内心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抔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选自《中华散文》,有改动)
5.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分)
6.第③段中说“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第④段中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两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4分)★
7.文中多次写到“我”匍匐在土地上,“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8.结合语境,揣摩第⑥段画线句子的含义,并分析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9.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3分)
答案
8 土地的誓言
1.[解析] D A项,“亘”应读“gèn”;B项,“桦”应读“huà”;C项,“嗥”应读“háo”。
2.[解析] B A项,“喷踊”应为“喷涌”;C项,“奔弛”应为“奔驰”;D项,“呻呤”应为“呻吟”。
3.B 4.B
5.[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记叙文的线索。第①段点题,第②段中有“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第③段中有“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第⑦段中有“我又听到泥土中夹杂着细腻的哔剥声”,从全文来看,“听泥土的声音”就是本文的线索,紧紧牵系着作者对泥土的感情。
[答案] 作者对土地的感情(或“听泥土的声音”“泥土的声音”)。
6.[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作者所写到的景象来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第③段作者写“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激动,更是对泥土上生机勃发的景象的感动,所以“战栗”;第④段则是写泥土上的收获,有一种如愿以偿的喜悦之情,内心平静。
[答案] “战栗”的本义是“发抖,哆嗦”。第③段写“我”仰望,“我”近观,“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土地所呈现出的无限生机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所以“战栗”。“安顿”的意思是“安稳”。第④段中,“我”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当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时,内心感到惬意和满足,心情自然安稳下来。
7.[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匍匐”“听”是一种倾注情感的亲切行为,行为上的亲切,自然是情感上的亲密,作者对泥土的依恋与热爱溢于言表。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亲近、热爱、依恋的思想感情。
8.含义:憨厚朴实的庄稼人不单单是在耕耘土地,播种希望,也是在亲近和敬重生长希望、养育生命的土地。
作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突出和深化主题。
9.[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能表达出自己对土地的认识,围绕土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即可。
[答案] 略。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