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日期: 2013 年 3 月 11 日 星期 1 第 3 节课
课型: 复习课 备课人: 于芳兰
课题: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单元复习课
一、学情分析
????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酸和碱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基本了解,但还没能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对酸和碱中常见实验探究题的认识,学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生活化,化学社会化”还没有较深的体会,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旨在一方面让学生系统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的总体设想
????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常见酸碱的有关知识,二是酸碱度的表示方法和中和反应的有关知识。酸碱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是考试的常考点,也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化学下册的一大重点知识,学生应该把酸碱知识结合进行综合性复习,联系化学生活化,化学社会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三、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酸和碱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了解酸的通性,能认识到酸的性质实质就是H+的性质,碱的性质就是OH_的性质。
(2)归纳出酸、碱的化学性质
(3)进一步了解中和反应的特点、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2.通过对酸碱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的求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 3.? 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 ?2、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中和反应实质的归纳整理
四、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五、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酸的化学性质 微观看酸,理解酸的实质
回顾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特性
微观看碱,理解碱的实质 复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中和反应 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抢答练习 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回顾与反思
六、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枣庄某地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流入峄城大沙河中,环保局监测发现废水呈酸性没有达到排放要求,勒令其处理后再排放。
现有一瓶取回的废水水样,请你设计几套不同的方案,证明这瓶水呈酸性。
【微观看酸 知识升华】
酸的实质是什么?
【补充知识,注重完整】
对于浓盐酸、浓稀硫酸,你了解它们的特性吗?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果废水呈碱性,经检测废水的碱性是熟石灰引起的,请同学们写出设计方案中有关化学方程式
【微观看碱 知识升华】
碱的实质是什么?
【补充知识,注重完整】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有哪些物理性质?
酸与碱的反应是什么反应?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微观看实质 知识再升华】
由图可以总结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争分夺秒,幸运抢答】
进入“风采展示”环节。将全班分为男生队和女生队两个队伍,进行抢答的比赛,看哪队的方法更多?
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你能用哪些方法将二者区分开?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法总结 完善知识】
【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问?
【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完成学案内容
?
观察、思考
如果废水中的酸是盐酸或硫酸,请你写出实验中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讨论总结出实验方案
紫色石蕊试液
PH试纸
金属如铁、镁等
Fe +H2SO4=FeSO4+H2↑
④金属氧化物Fe2O3+6HCl=2FeCl3+3H2O
⑤某些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Cu(OH)2+H2SO4=CuSO4+2H2O
⑥某些盐如
CaCO3+2HCl=CaCl2 + H2O + CO 2。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总结出
?酸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H+,酸的化学性质其实就是H+的化学性质。
??思考、讨论、总结
浓盐酸
浓硫酸
化学式
HCl
H2SO4
颜色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
产生白雾
无明显现象
气味
刺激性气味
无气味
挥发性
有挥发性
不易挥发
与水混合
无明显现象
放出大量的热
其它
腐蚀性
腐蚀性吸水性脱水性
思考、讨论、总结出实验方案
紫色石蕊试液
PH试纸
1.某些盐 如 CuCl2 、FeCl3
Ca(OH)2+CuCl2= Cu(OH)2↓+CaCl2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如 CO2 Ca(OH)2+CO2=CaCO3+H2O
3.碱和酸(借助指示剂)
Ca(OH)2+H2SO4=CaSO4+2H2O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总结出
?碱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OH-,碱的化学性质其实就是OH-的化学性质。
?
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
烧碱、火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性质
白色固体、易潮解、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强烈腐蚀性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有腐蚀性
中和反应
小组交流讨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 NaCl+H2O
?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H+和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即H + + OH - = H2O
学生思考分析,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简介,想出的方法有近十种。分别体现了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
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关键。
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上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
联系实际、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引导学生复习酸的化学性质之:
1.酸与指示剂作用
2.酸+活泼金属
3.酸 + 金属氧化物
4.酸 +某些盐
5.酸+碱
通过开放性试题题,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即酸的化学性质,达到复习的目的。
?
从微观角度理解酸的性质的实质。
?复习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殊性质。
?
引导学生复习碱的化学性质之:
1.碱与指示剂作用
2.碱+某些盐 (CuCl2,MgCl2,FeCl2)
3.碱+非金属氧化物 (CO2,SO2)
4.碱+酸 -- 盐+水
从微观角度理解碱的性质的实质。
复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俗称?
?
?
?
??
?培养学生化学反应的微粒观
促使学生将粒子构成的微观世界和可观察的宏观世界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此题的综合性较强,囊括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极大的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对酸与碱的性质有进行了巩固。
适当的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案
一、完善知识树图(相信你一定可以独立完成)
二、课堂练习,一显身手(相信自己的能力,我是最棒的)
1、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 )
A. 氢离子 B. 氢分子
C. 酸根离子 D. 酸分子
2.下列物质长时间盛放在敞口容器里,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石灰水??????????? D、烧碱固体
3.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A、CO2???????? B、NH3??????? C、H2??????????D、HCl
4、欲鉴别澄清石灰水、稀硫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的试剂有:
①Na2CO3溶液 ②紫色石蕊试纸 ③无色酚酞试液;只用一种即可将它们鉴别出来的试剂是( )
A、只有① B、①和② C、只有② D、①②③
5.常见食物pH的近似值范围如下:
常见食物
橘子汁
泡菜
酸牛奶
鸡蛋清
pH(近似值)
3.0~4.0
3.2~3.6
6.3~6.6
7.6~8.0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6.“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某同学 欲将其作为酚酞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放入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分别滴入白醋和食盐水中,看到 , 滴入澄清石灰水发现 ;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时,可观察到 ,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三、小试牛刀(给你一个舞台,展示你的风采)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物质本身不是酸的是 (??? )
A、SO3?????????B、 CaO??????? C、NaOH?????? D、NaCl
2.鲜鸡蛋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会通过蛋壳表面的大量微小孔隙呼出CO2,为停止鸡蛋的呼吸作用使其保鲜,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鲜鸡蛋的保鲜剂,其原理可用方程式表示为???????????????????? 。
3.按右图所示装置,在锥形瓶中盛浓硫酸,在分液漏斗中装入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中。
(1)你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
(2)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3)实验室怎样稀释浓硫酸?
?
4.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塑料饮料瓶(软质)和注射器设计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结合实验回答问题;
(1)请分析推测振荡后塑料瓶将发生什么变化。
?
(2)解释发生变化的原因。
?
?(3)当塑料瓶中的CO2用? ?气体代替,注射器中的NaOH溶液用 ?代替,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5.下列变化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C.向NaOH溶液中滴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D.向NaOH溶液中滴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减小
6.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7.右图是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此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有两种情况:
①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②溶质是________。
本节课的教学在体现智慧教育方面我是这样做的。以生活场景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兴趣;以生活问题激活思维;以生活中的探究实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避免学和用脱节等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以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兴趣;以生活问题激活思维;以探究实验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避免学和用脱节。
2、单元复习课要不要做实验?
实验不光是化学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新授课中,实验可以验证结论,也可以作为探究物质性质的工具。
在本节复习课中,为了营造情境,利用归纳的酸碱性质来解决问题,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就是用酸碱的性质,设计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的方法。学生利用上图酸碱的性质差异想到了不少方法,我让其中几位同学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上讲台操作,通过实物投影展示,这时是整节课课堂气氛最活跃的。
3、建立常用的以酸、碱性质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形式
将知识进行联系能让记忆更牢固,这种将能反应的物质连线能清楚对比出酸和碱性质的差异。
4、本章内容是全册的重点,也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多,一节课复习效果肯定不好。如再加一节课进行巩固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