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日期: 2013 年 2月 27 日 星期 3 第 4 节课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于芳兰
课题: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 海水“晒盐”(一)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是结晶的途径之一。.理解结晶的概念。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强自立信心。
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知识点(重点、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重点)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难点)
实验准备:
多媒体,视频辅助,
实验仪器:食盐水、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电吹风机、玻璃棒、玻璃片。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巩固旧知
播放视频 学习新知 实验探究 释疑解难
交流展示 巩固新知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海水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们学习了用蒸馏法获得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那么海水中盐类物质,你最想知道哪种物质的提取呢?
【板书课题】
第二节 海水晒盐
【激烈抢答 回顾复习】
出示一系列题目,学生分为红蓝两个组进行抢答,每答对一题加十分。
什么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吗?
要确定某物质的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请说出三种方法,把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播放视频 学习新知】
播放影片《海水晒盐》片段,http://video.sina.com.cn/v/b
/26074272-1661030347.html,
【问题】
1、海水中的盐从哪里来?为什么海水不直接晒干得食盐?
2、传统海水晒盐采取什么生产方法?过程是怎样的?
3、海水在蒸发池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在结晶池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4、母液中有什么物质?粗盐中有哪些成分?
【教师过渡】
海水中水完全蒸干时才开始析出食盐晶体吗?还是水蒸发到“一定程度”时,再蒸发水才开始析出食盐晶体呢?“一定程度”的大致含义是什么呢?
【过渡】要想解决问题,需进行如下探究:
【活动探究 释疑解难】
问题:怎样将食盐从食盐溶液中分离出来?
1.取不饱和食盐水少许,放在玻璃片上烘烤(或用电吹风吹热风),观察现象。
问题:
1、什么是结晶?
2、结晶的方法有哪些?展示部分晶体的图片,
?胆矾晶体 硝酸钾晶体 明矾晶体
【探究成果 交流展示】
1、海水晒盐的原理? ?
2、从本实验中你发现哪些自然条件有利于海水晒盐?
3. 晒盐剩余的苦卤直接排掉好不好?
【观看视频 思想教育】
我国的主要盐场
?
?
? 思考
学生抢答,并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 )、( )、( )、
饱和 不饱
溶液 和溶液
( )、( )、( )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以下问题。
学生分析,思考,亦可同桌间相互交流并回答:
1.来自与陆地,随地表径流进入海洋,水分蒸发,盐分留下富集而成。
2.回答或不全面回答。
?学生总结
一、海水晒盐的过程
1、方法:盐田法(太阳能蒸发法)
2、过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观察现象回答
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
学生结合实验总结结晶的方法。
1.蒸发溶剂法
2.降温法
?
学生结合实验总结出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
? ?
学生讨论,投影中的几个问题,最后老师利用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出合理的答案。
【学生思考】我国较大的盐场有哪些?
用学生熟知的东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便于学生接受
复习饱和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明确二者的转化方法。
?
通过观看视频,直观的影像资料,更容易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通过实验学生亲身体会、领会溶液由不饱和到饱和然后析出晶体的过程。
?
?
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能及时理解本节所学。
介绍我国食盐年产量居世界第一,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自强自立信心
【交流展示 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并进行小结。
1、海水晒盐的原理
2、结晶、蒸发结晶、降温结晶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布置作业
助学132—134页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海水晒盐(第一课时)
海水“晒盐”的过程
1、海水“晒盐”:方法:盐田法(太阳能蒸发法)
过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
2、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 )、( )、( )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 )、( )、( )
3、结晶:固体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过程。
结晶种类: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教学反思
1、在课堂上经常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中走入化学,并适时配以练习,顺利地完成了一个个学习目标。上课时做到了“时时面对学生,处处关怀学生”,找准突破口,从而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海水晒盐就是一个最后的例子。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是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在很多的中考题中考题中涉及这样的题目,一定要弄清概念。
不足之处:
1、实验设计缺乏创新。
2、自主实验讨论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时间有些长,后面的环节较为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