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数学教材第30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经历加法交换律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应用符号解决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经历“形成猜想、举例验证”的完整、真实的过程,感悟数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感悟“猜想——验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猜想
1、听故事:朝三暮四。
2、说一说:听完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发言,师随机板书:3+4=4+3
3、观察猜想。
(1)观察这一等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并形成板书: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讲述:老师的发现和你们相似,但略有不同,出示:交换3和4的位置,和不变。
(3)比较这两个结论,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说)
(4)小结:仅凭一个例子就说“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似乎有点不妥,但咱们可以把这个结论当作一个猜想(将原话中的“。”改成“?”)。
二、举例验证,形成结论
1、引导:既然是猜想,就还得怎样?(预设:验证)怎样验证呢?(指名说一说)
2、确定验证方法。
(1)再列一些加法算式,然后交换加数的位置,看看和是不是和原来一样。
(2)你觉得需要举多少个这样的例子?
(3)学生活动:每人在草稿本上举3个例子。
3、方法指导。
(1)出示:10+25=25+10 10+25=25+10
35 35
(2)交流,明确:先计算再比较才是有意义的举例。
(3)举例方法不当的同学订正。
4、汇报交流,师随机引导学生评价,明确:举例要全面(一位数、多位数、……)
5、小结规律。
(1)现在,有了这么多例子,能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个结论了吗?
(2)有没有谁发现了反面的例子,也就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变了”?
(3)将规律中的“?”改为“。”,并补充板书“在加法中”,全班齐读。
6、回顾理解。
(1)回顾规律形成过程,板书课题。
(2)字母式表示规律,板书:a+b=b+a。
三、巩固应用,熟记规律
1、想一想:以前在学习中有没有用到过加法交换律?(验算、口算……)
2、出示教材第30页例1,讲述:森林大课堂里正在进行口算比赛,不一会儿,小松鼠就开心地说“我算完了”,猜一猜,小松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咱们来当一次小松鼠表演一下口算能力怎么样?(学生口算,逐题出示答案。)
3、还想继续进行森林大课堂的活动吗?出示:填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8 + 25 =( )+ 18 87 +( )= 126 + 87
32 + a =( )+ 32 b +( ) = c+( )
四、举一反三,畅谈收获
1、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应用的是?加法交换律中,变化的是两个加数的?不变的是?原来,“变”与“不变”有时也能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2、拓展。
(1)这节课咱们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有时,从已有结论中通过适当变换,也可以形成新的猜想。比如根据“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你能产生什么猜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随机出示猜想——减法、乘法、除法。)
(2)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猜想,用合适的方法试着验证。
(3)交流验证方法,明确:要想证明猜想是正确的,必须要举很多个正例;只要一个反例,就说明猜想是错误的。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延伸(出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