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八 《平均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八 《平均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5-08 16:1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的第一课时,书本第87—88页。
二、我的思考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并结合学情分析情况,我有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1.选择合适的情境
学习情境的选择十分重要,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投篮是学生所熟知的,能自发的让学生展开数学的思考。
2.重计算还是重理解
学生听说过平均数就表示他知道了吗?会计算就表示学生理解了吗?这节课我们重计算还是重理解?
3.理解要源于学生原有认知
学生对于平均数并不是一无所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又有自己的片面或错误认识。课上应该要帮助学生打破原认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的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从统计的角度认识平均数,体会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构建平均数的概念。
2.在理解平均数含义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3.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从对数据的个别关注到整体关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平均数
1.谈话引入  
导语:同学们,学校举行投篮高手PK赛,AB两队各投了3轮,老师想请你们裁判一下哪个队成绩更好。可以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参与讨论学习。】
2.感受整体水平,为什么要学平均数
①知道一样多的数能代表整体水平
过渡:首先来看第一轮,(图1)
身为裁判的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信息?
生:每个队都有4个队员。还想知道每个人分别投中几个球?
生:每个人都一样多,A队比B队整体水平要高。
【设计意图: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要让学生感悟到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一个数据关注多个数据,故特意先选择都一样的数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作出选择。】
②认识求和比较和用平均数比较
第二轮比赛与第一轮有什么不同?能判断哪个队投得更准一些吗?为什么?
生:把总数加起来:9+7+6+6=28,8+10+5+9=32
第三轮比赛,该如何判断呢?(每人投的不完全相同,参与人数不同,进球总数也不同)
提问: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进行比较呢?(这个数要基本反映一组数的整体水平)
揭示课题:平均数。
你对平均数了解多少?如果学生说到平均分的例子,板书算式。如16个苹果平均分个2个人,每人分8个。
【设计意图:问题产生与解决中,不断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对表达一组数据整体水平的平均数的需要。】
二、讨论探索,理解平均数
(一)直观操作,移多补少
讲述:我们以A队的成绩为例来研究平均数是多少?出示象形统计图,同桌讨论。
演示:通过移多补少,得出每人都同样多。 板书:移多补少。 归纳:通过移动后得到的平均数画线,明确7是5、9、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提问:得到的平均数“7”表示什么含义?你觉得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数?这个平均数“7”与A3队员的“7”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由于有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显示,再加上数据不大,让学生首先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得平均数。】
(二)抽象思考,列式计算
提问:还可以怎样算出平均数呢?
学生讨论并尝试后得出:5+9+7=21( 个), 21÷3=7(个)
提问:为什么要先求和再平均分?
板书:求和平分。课件动态显示 5、9、7个小球合并起来,再均分成3 份。
(三)联系对比,感悟意义
提问:用移多补少与求和平分的方法都能求平均数,你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四)迁移类推,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B队的平均数,你想用什么方法?
要求:先在两个统计图上画出表示平均数的一条虚线,再直观比较。
提问:B队平均数6个,没有哪个队员投中6个呀?
提问:你觉得平均数是什么样的数?(代表整体水平,不是真实存在的)
比较平均分与平均数。6是4、8、5、7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刚才16÷2=8中,8就不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而是平均分,表示每人分得实实在在的8个苹果。
(四)估计推理,明确范围
估一估,小刚在五位评委中得到的平均数会是几。结合课件搞清平均数的虚线在最大的数据和最小数据之间,代表整体水平。并且虚线上多出的部分要刚好能补足虚线下的部分。
【设计意图:如果说移多补少是从直观层面理解平均数,那么列式计算则是从抽象意义上理解平均数。在学生抽象运算之后,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再次回到直观,让学生理解先求和再均分的原理,从算法角度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然后把移多补少与数据运算的方法进行对比,沟通两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比较两种方法的特点与优劣,帮助学生积累策略性知识。同时区分平均分与平均数,通过估平均数确定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三、巩固练习,应用平均数
1.说一说
生活中的平均数是什么意思。
(1)一次考试,全班的平均分数90分。
(2)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72岁。
(3)据统计,某小区平均每个家庭有2.5人。
2.看一看
如果把一组数据画成右边条形统计图,横线代表平均数所在位置。哪幅图正确?
3.辨一辩
(1)知道小组每个同学的身高,就能知道小组的平均身高。
(2)知道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5cm,就能算出小组10人身高的总和。
4.猜一猜
有4个人:甲、乙、丙、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0岁,猜一猜,四个人分别是几岁:
甲( )岁 乙( )岁
丙( )岁 丁( )岁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可能 ……
让学生说说上面的情况为什么都有可能? 你是怎么猜的?
小结:平均数10能代表很多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但是却不能让我们知道甲、乙、丙、丁到底是几岁。看来平均数有优势,也有劣势。
5.算一算
先由学生计算两位选手在比赛中的得分(1号96分,2号93分),而后出示平均分1号为96分,2号分97分。再播放视频,让学生根据统计表找出扎眼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明白生活中怎样应用平均数更公平合理。
四、总结经验,感悟平均数
小结提问:为什么需要平均数?平均数有什么样的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