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150
第07单元(A卷·夯实基础)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观点。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既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出现过不止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莱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莱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莱特,甚至没有了哈姆莱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莱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莱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召唤结构”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荒腔走板的解读”虽然“随之出现”,但并不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造成的,真正的原因是后文所说的“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B项正确,原文提到“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又提到“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综合以上可知B选项表述正确。C项错误,原文表述的是“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而非“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D项错误,“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并非作者本意,“多元理解”反对“唯一标准答案”,更好理解作品则需要通过“代代相承”的接受链,以及多种理解的互补来实现,这些都不等同于“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且按照作者意思,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相对最像”“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了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面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
C.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答案】D
【解析】:A项正确,文章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出发点,这是其“写作动机”,并指出了多元解读中“混淆事物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读者决定论”等误区,也阐述了“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等原则,这些都是为了真正(或更好)理解作品。B项正确,源于文章第三段,文章先从正面说明接受美学“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接着将“斧头——石头”的关系与“作品——废纸”的关系进行类比,批驳了那些片面夸大读者作用的观点。C项正确,源于文章倒数第二段,由原文“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可推断得知。D项错误,原文“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出现过不止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然而,一切‘假哈姆莱特’
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引用李、杜诗歌的例子,意在说明“读者决定论”之类的错误在历史上并不少见,读者虽然无法起到决定作用,但根据前文,读者的主观理解对作品阐释有着重要作用,对经典文本的地位也必然产生影响,没有读者的推崇也就不存在经典文本的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莱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该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答案】C
【解析】:A项正确,源于文章第五段。根据原文“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可以推断得知。B项正确,根据原文“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可以推断得知。C项错误,原文“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是说文学具有普遍性,所以读者理解人物时,在性格、言动方面与作者设想“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这并不等于“以作者设想为主”,而仍然是读者发挥“想象的自由”的同时接受文本“基本限制”的结果,根据第2小题C选项也可推断得知。D项正确,源于文章第四、六段,综合“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以及“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出现过不止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可以推断得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中新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月10日在北京揭晓公布,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等六大项目入选。太子城金代城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太子城奥运村内,东南距北京市区140公里,自2017年5月起,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区文广新局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连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收获。太子城遗址是第一处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城址布局方式对金代捺钵制度、行宫的选址与营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金代官式建筑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资料。出土瓷器组合,对金代宫廷用瓷制度、供御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中国新闻”)
材料二:2018年9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强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及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要遵循整体保护与传承创新的工作思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同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使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摘自“中国社会科”)
材料三: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第十八条 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材料四:大遗址保护:城市化进程和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之前我们就遇到了保护与开发的严重矛盾,有个良渚文化村,之前就是在大遗址保护范围内建设的建筑群。现在出现了不少高端的酒店、昂贵的别墅,虽然是先于大遗址保护规划之前已经批准的土地手续,但在后续的建设中也会对大遗址造成破坏。”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参会人员说。
公开资料显示,良渚遗址群的保护范围达到42.04平方公里,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13.47平方公里,大遗址保护范围的不少区域处在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不少的大遗址经过沧海桑田,如今多处在城市中心或者是周边区域,随着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和城市开发出现严重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开发与保护的严重问题,面临这一问题的不仅仅是秦咸阳城遗址,大城市大遗址面临的开发与保护矛盾问题,是本次会议上反映最多的。位于西安北郊的秦咸阳宫大遗址区则是在大遗址区域保护方案做出之后的城市开发。去年12月,陕西秦咸阳宫遗址保护区的秦汉新城管委会在没有和文物保护部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对23处遗址未进行考古勘探就擅自开工,造成遗址区的大范围破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摘自“新浪新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是2018年中国考古六项新发现之一,是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
B.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保护利用文物的典范形式,它不仅可以使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还能更好地惠及民众。
C.《文物保护法》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在相关建设控制地带,建设工程也不得破坏历史风貌。
D.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许多大遗址处在城市中心或是周边区域,因而城市化进程与大遗址保护产生矛盾,一些文物也遭到破坏。
【答案】A
【解析】:A项,“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错,原文是“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太子城金代城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这些考古成果对研究金代的相关制度与官式建筑等有着重要意义。
B.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但若能遵循整体保护与传承创新的思路,就可能协调二者的关系。
C.良渚文化村的建筑群,以及其后出现的高端酒店、昂贵别墅,都严重违反了《文物保护法》,应该坚决整顿,予以拆除。
D.大城市大遗址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这要求地方行政部门与文物保护部门必须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加强沟通与协调。
【答案】C
【解析】:C项,“都严重违反了《文物保护法》,应该坚决整顿,予以拆除”错,从原文看,这些建筑的“土地手续先于大遗址保护规划”,并不是违法,而是与遗址保护产生了严重矛盾。
3.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物保护利用的建议。(6分)
【答案】: ①要加强宣传,使人们更充分认识到文物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人们对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②要遵循整体保护与传承创新的思路,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③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发遗址公园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④要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各级部门既要相互监督,又要积极沟通协调;⑤要避免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商业开发对大遗址的破坏。(每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探究问题要立足文本。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材料内容,筛选、概括相关信息。由材料一中太子城金代城址发掘的意义和材料二“要从坚定文化自信……重要性的认识”可知,要加强宣传,使人们更充分地认识到文物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人们对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由材料二“国家文物局发布……民生改善的关系”,可知可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发遗址公园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遵循整体保护与传承创新的思想,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改善的关系;由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条例,以及材料四中提到的良渚遗址群、陕西秦咸阳宫大遗址区遇到的问题,可知各级部门既要相互监督,又要积极沟通协调,避免城市化进程中过度商业开发对大遗址的破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蜡梅花
侯文秀
母亲生我的时候,窗外蜡梅盛开。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蜡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蜡梅花簌簌落地。
人们说,是我克死了母亲。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
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
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傍晚,父亲从田间裹着一身泥回来,在炊烟袅袅中,不断呼唤我的小名:蜡梅,蜡梅,回家吃饭了。我就躲在蜡梅树下和父亲捉迷藏,最终还是被夜色的黑吓得挪动步子回家。很快,热气腾腾的晚饭就上桌了。桌上,父亲用围裙擦拭我的大花脸,爱怜地摸了摸我的头,假愠道:快吃吧,疯丫头。
时光如梭,蜡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在一个清晨,我和父亲来到半山腰,已不再年轻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父亲说,蜡梅,快,给你娘磕头。在父亲忧伤的目光中,我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埋在长满茅草根的坟头上。父亲在旁跟母亲唠嗑,她娘,蜡梅考上重点大学了。你就放心吧,一切有我呢。我的泪水无声地
滴落在茅草根上。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道:记住,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屋后蜡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
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父亲不止一次对艳羡的邻里说,其实,我没啥功劳,都是孩子争气,她娘保佑着她呢。
孩子,蜡梅花开了,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听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我说,爸,您放心。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
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
自从当上交通局局长后,我立誓要把柏油公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给乡亲们实实在在的方便,人们再也不用像我儿时那样,一遇下雨,就挽起裤脚,在寒风凛冽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里前行了。
每次招投标,总有一些领导的亲戚托关系,明里暗里地希望我照顾照顾。可我明白,修路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做豆腐渣工程,不然就愧对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我力排众议,把工程交给了一个没有任何后台、资质过硬的承包商,并亲自监督把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修到父老乡亲家门口。
竣工那天,乡亲们一个个提着鸡蛋和水果,送到父亲屋里。父亲说什么也不接受,说我家蜡梅就是大家的孩子,孩子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当然的。
工程结束,承包商很顺利拿到工程款。当承包商提着一个包来找我时,我一下变了脸,厉声喝道:你这人咋回事?报的价格也不高,挣得也不多,居然还有心思搞这个!你有这心思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承包商感恩地拿着包走了。
可承包商似乎总觉得欠我点什么,听乡亲们讲起我母亲,便提议给我母亲修坟。我不同意!可承包商说干就干。动工那天,父亲赶过去,躺在母亲坟前,说你们非要这样做,干脆将我一起也埋了吧。父亲铁青着脸,把人赶跑了。承包商临走前,对着母亲的坟深深地鞠了三躬。
隔了些时日,父亲托人送来一幅画。我打开一看,是一幅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晕染出一些凄凉的意境。虽然屋里悬挂的一幅精裱蜡梅图让父亲的残梅图黯然逊色,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画换上去。
我突然想把父亲接到身边,安享晚年。可父亲的固执却超乎我的想象,他说:我哪儿也不去,我就在这里,静静地陪你娘。我知道怎么劝都是徒劳,临走时,我找到村支书,托他好好照顾我父亲。
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一次,村里的二狗来城里看我,无意中说我家蜡梅今年咋不开花呢?
没过多久,我接到村支书电话,说我父亲病倒了。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一遍又一遍教我画蜡梅的情形。用长锋羊毫蘸半浓墨,先画粗枝,再出旁枝,后用藤黄、赭石,浓淡点梅,很快生动形象的蜡梅就跃然纸上。
我匆匆赶回去。回到家,我什么也没有说。父亲说,孩子,快看,家里的蜡梅又开花了!
放眼过去,一朵朵蜡梅花,在风雪的包裹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蜡梅花。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了他情深义重、慈爱坚强、廉洁奉公的特点。
B.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而深沉感人,平实自然而富于张力,在深情的叙述中,蕴含着女儿对父亲的敬爱,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人情之美。
C.修墓风波后,父亲送来的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这是父亲以梅明志,同时又暗示着父亲对女儿保持清廉的期许。
D.小说结尾“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蜡梅花”,呼应开头,结构严谨,也表现了“我”要把父亲传给“我”的美好品格坚守到底的决心。
【答案】A
【解析】:A项,“廉洁奉公”不是父亲的品格。
2.小说中画线处都写到了“蜡梅花开”,意图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第一处:交代“我”出生的时间(季节)及名字的由来(母亲寄寓的美好期盼)。第二处: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我”的提醒(不要忘记父母与家乡)。第三处:表达了父亲病中见到“我”后的欣慰和对“我”的殷切嘱托。(每处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题干中“意图各有不同”规定了此题的答题方向。分析意图,要结合画线句本身的含意和上下文语境。第一处画线句处于文章开头,先从画线句本身看,交代了“我”出生的季节;再从下文母亲的遗言看,交代了“我”名字的由来,体现了母亲寄寓在“我”身上的美好期盼。第二处通过画线句前面的内容可知“我”考上了重点大学,已走出大山,再由画线句后的“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听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可知此处提到“蜡梅花开”,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我”的提醒。第三处联系上文,父亲病倒,“我”回家看望,可知此处提到“蜡梅花开”,体现了父亲见到“我”时的欣慰,也暗含了父亲对“我”的嘱托。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父亲”
,你认为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示例一)本文主人公是“我”,理由:①“我”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本文通过“我”的成长经历及为百姓修路的故事,体现对正直无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的赞美。②“我”是情节发展的主导者。“我”作为叙述者和亲历者,贯穿起整个故事。③“我”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着墨更多,形象更为丰满立体。
(示例二)本文主人公是“父亲”,理由:①“父亲”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本文通过“父亲”对女儿的教育引导,突显了对正直无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的赞美。②“父亲”是情节发展的推动者。从“父亲”抚养女儿到对女儿工作的支持,再到对女儿的思念、告诫和期许,推动着故事向纵深发展。③“父亲”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虽然小说对“父亲”的着墨相对较少,但女儿的作为都是受到父亲的教育和影响。
【解析】:判断一个人物是不是主人公,主要从以下角度考虑:是不是作品着力刻画的形象,是不是情节发展的主导者,是不是主题的体现者等。本题是开放性问题,答题时首先要明确主人公是谁,然后说明理由。如认为“我”是主人公,可从“我”是作品主题的集中体现者,是作品着力刻画的人物,是故事情节的主导者等角度分析;如认为“父亲”是主人公,也可从这三个方面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四、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人。善医术。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来朝,命德玄迎劳之。船舰度淮,暴风起,众恐,皆请勿进。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三年,迁东上阁门使,兼翰林司事。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又加领本州防御使。五年,坐市秦、陇竹木联筏入京师,所过矫制免算,又高其估以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责授东上阁门使,领本州刺史。陕府西南转运使韦务升,京西转运使程能,右赞善大夫时载,坐纵德玄等于部下私贩鬻,务升洎能并责授右赞善大夫,载将作监丞。是冬,车驾幸魏府,命总御营四面巡检,掌给诸军资粮。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或言其交游太盛,遂出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逾年,复拜慈州刺史,移知环州。时西鄙酋豪相继内附,诏以空名告敕百道付德玄,得便宜补授。顷之,以疾求致仕,优诏不许。淳化三年,改本州团练使、知邠州。未半岁,复典环州。李顺之寇西蜀,移知凤州,兼领凤、成、阶、文等州驻泊兵马事。咸平中,入朝,真宗命坐抚劳,访以边事。俄出知并州兼并代副都部署,移镇州,受代归阙。景德初,卒,年六十五。大中祥符中,其子继宗上章,恳祈赠典,上悯之,特赠郑州防御使。
(节选自《宋史·列传六十八·程德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B.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C.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D.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师”作后句主语,排除B、D;“改判”是“改任别的官职”,一个词语,不要断开,排除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渐,是病危的委婉说法,古代常用的婉辞,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B.三鼓,即三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更,因用鼓报时,因此又称五鼓。
C.赠典,古代朝廷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典,典礼。
D.矫制,不遵皇帝诏令。制,秦始皇称帝时,规定把皇帝的诏命称制。
【答案】D
【解析】:矫制是伪造皇帝诏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程德玄倚势弄权。皇上信任他,但趋附他的人也很多,因受到指责,出京担任了节度行军司马的官职。
B.程德玄忠于职守。迎接慰劳陈洪进来朝时,船舰渡淮水,起了暴风,大家恐惧,他力排众议完成使命。
C.程德玄精通医术。太宗做京邑尹时,征召他到身边,很信任他办事。太宗病危的晚上,专门派人传唤他。
D.程德玄熟悉军务。他多次担任管理军队事务的官职,皇帝也曾给他授予官职的权力,并向他询问边事。
【答案】C
【解析】:“太宗病危”错,应是太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5分)
【答案】译文:程德玄说:“我带着皇帝的诏命,怎么能躲避危险?”用酒祷告后继续行进,风浪立刻停止了。
【解析】将:带着;岂:怎么能;以:介词,用;祝:祷告;遽:立刻。
(2)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5分)
【答案】译文:程德玄攀附权贵,升至近臣的行列,皇上很相信他的话,从此迎合依附他的人很多。
【解析】攀附:攀附权贵;近列:近臣的行列;颇:很;繇是:从此;趋:迎合。
【参考译文】: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
荥泽人。精通医术。太宗做京邑尹的时候,征召他到身边,让他充任押衙之职,很信任他办事。宋太祖病危的晚上,德玄住在信陵坊,夜里有人敲门,大声呼喊,催促他到宫里去。程德玄马上起身,来不及梳洗,到了府门,府门还关着。正当三更天,程德玄自己不明白,徘徊了很久。一会儿,看见内侍王继恩飞马赶到,说太祖遗诏迎接太宗即位。程德玄于是跟着王继恩进入宫中,授予翰林使。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来朝,皇帝命程德玄迎接慰劳他。船舰渡淮水时,起了暴风,大家害怕,都请求不要前进。程德玄说:“我带着皇帝的诏命,怎么能躲避危险?”用酒祷告后继续行进,风浪立刻停止了。太平兴国三年,升迁为东上阁门使,兼任翰林司事。这年秋天,兼任代州刺史。跟从皇帝征讨太原,做行宫使,还师后,凭军功改判四方馆事。不久兼任本州团练使,又兼任本州防御使。太平兴国五年,因私买秦、陇一带竹木联筏运往京师,所过关口假托君命免税,又抬高竹木价格卖入官府犯罪,被王仁赡揭发,受到皇帝斥责,授予东上阁门使的职位,兼任本州刺史。陕府西南转运使韦务升,京西转运使程能,右赞善大夫时载等人,因放纵程德玄等人和部下私自贩卖木材犯罪,韦务升及程能一齐受到责罚,被授予右赞善大夫,时载将担任监丞。这年冬天,皇帝驾临魏府,命程德玄总管御营,四面巡检,并执掌给军队供应钱粮的事务。程德玄攀附权贵,升至近臣的行列,皇上很相信他的话,从此迎合依附他的人很多。有人指责程德玄结交朋友太多,于是出京担任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过了一年,又担任慈州刺史,调任环州知州。当时西北边邑的首领相继归附宋,皇帝下诏把上百道空名授官的文书交给程德玄,让他获得根据情况补受官职的权力。不久,因病请求退休,皇帝下达褒美嘉奖的诏书不答应。淳化三年,改任本州团练使、邠州知州。不到半年,又主管环州的事务。李顺之入侵西蜀,程德玄调到凤州,兼管凤、成、阶、文等州兵马驻扎的事务。咸平年间,进入朝廷,真宗赐座,安抚、慰劳他,向他询问边境的事。不久出任并州知州兼任并代副都部署,调任镇州,后来有人代替他,他回到京城。景德初年,去世,享年六十五。大中祥符年间,他的儿子程继宗给皇帝上奏章,祈求封赠典礼,皇上怜悯程德玄,特意追赠他为郑州防御使。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鹧鸪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道经的名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前三句表明词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答案】D
【解析】:“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有误,应是较为婉转地表达。
2.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对照分析。(6分)
【答案】①“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②“苍烟”犹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表示颜色的字,但其中暗含色彩,都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③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形成鲜明的对比。(每点2分)
【解析】白话诗歌: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玉瀣就散步穿过竹林,看完《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贪恋这种傲然自得的生活,任凭自己终老在这田园,随处都有使自己开心的事物,何妨随遇而安?本来就知道造物者另有一种心肠,白白地使英雄衰老却像是对待平常事一样。
本试题是一道对比阅读的试题,也要从鉴赏写景语句的角度去辨析。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 , 。”
(3)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前贤,愿为保持清白、正直而献身的两句是:“ , 。”
【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语言实际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鲲龙”AG600是一款国产________灭火及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于2009年6月启动研制。历经9个寒暑,“鲲龙”AG600________,以最大53.5吨起飞重量,成为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并陆续成功完成陆上和水上首飞,被誉为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目前,世界上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屈指可数,关键的水上起降技术都处于________状态。气水动布局设计,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独具特色而又十分关键的核心设计。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本身具有波动性,________会对飞机姿态造成扰动,产生在陆地上起飞不会出现的问题。“鲲龙”AG600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 ),保证既能水上起飞又能陆地起飞。
“鲲龙”AG600飞机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以及为“一带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等任务的需要。“鲲龙”AG600丰富的功能用途,让它成为“多面手”。“鲲龙”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形 不孚众望 封闭 因此
B.大型 不孚众望 封闭 以致
C.大型 不负众望 封锁 因此
D.大形 不负众望 封锁 以致
【答案】C
【解析】:大型:规模或外形很大。大形:很大的形状。根据句意,应该选“大型”。不孚众望:不合于众人的期望。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根据语境,应用“不负众望”。封锁:用强制力量使与外界断绝联系或往来。封闭:严密盖住或关住使不能通行或随便打开。根据前面“关键的水上起降技术”可知,这里要表达的是别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由此选“封锁”。因此:因为这个。以致: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本身具有波动性”是“会对飞机姿态造成扰动”的原因,选用“因此”。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B.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C.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D.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答案】D
【解析】:根据句式的一致性,括号前一句为“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所以括号内应填入“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故选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B.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C.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D.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答案】D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主要在于成分残缺,“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这一句中,“满足”缺少宾语“要求”,排除A、B两项;“还可兼顾改装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这一句中,“需要”缺少谓语“满足”。C项,去掉“兼顾”,改变了原句意思,故排除。故选D。
(二)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植树节设立四十周年发行了一枚邮票,下面是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图形中的构图要素(除数字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100字左右。(6分)
【答案】示例:图形主体是由双臂、树叶、城镇、乡村、河流、山川、白云、飞鸟等组成的一棵大树。手臂代表树干,张开的五指代表树枝,绿叶点缀着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寓意通过全民植树造林活动,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答案表述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
【解析】:概括构图要素时,可以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先整体来看,图案总体轮廓是一棵树,然后观察各个部分,思考各构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下方的手臂代表树干,张开的五指代表树枝,上方的绿叶围绕着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和飞鸟、白云,“3.12”字样在双手托起处,这棵树的主体造型就是双手托起绿色家园。分析寓意时,可以从植树造林活动的意义角度进行思考。
(三).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展现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画面。请展开想象,对该联加以描写,表现出诗句的情景和意境。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超过100字。(5分)
【答案】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姿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积雨天气,整个山野物我相惬,画意盎然。
【解析】:应在充分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从视听、动静、远近等不同角度描写画面;修辞上,可考虑运用拟人、对偶、比喻、排比等。注意突出诗句的意境。
写作(60分)
2020年9月26日,傅国慧在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100米仰泳预赛中排名第一,但她体能测试不达标,最终无缘决赛。该消息冲上热搜,“以体测论英雄”陷入巨大争议。面对外界质疑,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力挺体能测试。“中国游泳要想全面冲击更高水平,必须基础和专项双管齐下,因此这次全国比赛中增加基础体能测试,目的就是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谈及多位名将因体能排名靠后而无缘决赛的现象,周继红回应称,比赛就要按规则进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部分友却认为,体能炼确实很需要,但这不应成为卡着运动员的决定因素,只能作为参考,取长补短。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审题评析【审题指导】
主要人物分析法——
谁?做了什么?什么结果?告诉我们什么?(原因是什么?)
都是有谁?——傅园慧、周继红、友
主要人物是谁?——周继红
她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
——以她为代表的群体定了一个规则——基础和专项双管齐下;她力挺规则。
——傅园慧预赛第一名,却因为体能不达标而无缘决赛。
——友议论纷纷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规则的制定要科学可行,同时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具有人文关怀;既要科学性,又要人性化。
——规则的执行要有力度,要保障规则的公平性。
——一项事业的长远发展,不只是靠特长,更需要规则来提供基本保证,来保驾护航。
【最佳立意】: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科学制定规则,更显人性化
事业,要以规则来保驾护航。
优秀考场作文1
诵规则之诗,歌平等之章
在这个文化多元、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应在规则中拥有海纳百川的容纳胸襟,也应在平等的赛场上返本开新,听完傅园慧因在体测中体能不达标而无缘决赛的新闻后,我想跟随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的看法: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唯有规则之窗开放,洞悉真理,方得平等之光。
托尔斯泰曾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在规则的窗户里观世间万物,无论是中国社会主义文明法治规则与道义并重,还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平等与道德齐飞,在高楼鳞次栉比、时代交迭更新的当下,“无规矩不成方圆”始终应回响在每个人的声音中。谈及多名名将因体能测试排名靠后而无缘决赛的现象,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也坚持规则至上。我们新时代青年也应濯俗世之杂,涤凡噪之聒,诵规则之诗,歌平等之章。
唯有规则之尺鉴查,整纠不正,方得平等之治。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艰难方显坚毅,磨砺始得玉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人民发表的新年贺词。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报国,身处规则,深明大义,终虎门销烟,向洋人展示我中华规则。汉朝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身处规则,肝胆相照,终“不教胡马度阴山”,弘扬规则之道。古有班超,近有林则徐,今有我有志青年,对民族之规则、国家之平等报以温情。国家与规则法度是休戚与共的同僚,公民与规则法度是精彩绝伦的注脚。我们应诵规则之诗,歌平等之章。
惟有规则之灯指明,暗夜探索,方能点亮平等之火。
李大钊口中“唯知跃进,唯知雄飞“的这一代青年,身处于规则之灯塔下,享受规则法度的果实。登顶南极冰川的冒险队,哪怕晚一分钟,也只能甘居人后;体育竞赛中,百花争艳,可冠军仅此一枚;原子弹研发中,事无巨细,不容一丝错漏;法度森严,不容任何公民随意践踏、随意挑战……我们应当在规则之灯塔的照亮下,在黑暗探索的前路上,不畏艰险勇申规则,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在遵守规则与平等之中,诵好规则之诗,歌平等之章!
华灯初上,山河锦绣,国泰民安,离不开规则与制度的权衡。只要我们新青年以实践证明规则守制,用行动弘扬平等理念,就一定会是规则之制辉煌于史,流光于今,助我中华文化成为亘古亘今的文明。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150
第07单元(A卷·夯实基础)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当代阅读史上,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观点。它动摇了“唯一标准答案”的僵化思想,对我国阅读界有很大的启蒙作用。然而,众多匪夷所思的“多元解读”也随之出现,这类荒腔走板的解读,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中小学课堂之中。
这些混乱认识与理论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未能正确理解西方“接受美学”中的“读者中心论”。
“接受美学”是西方读者理论中影响最大的流派,它认为“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是不可想象的”。国内有人把它形象地推进一步:斧头不用无异于一块石头,作品不读等于一堆废纸。但是,他们忘记了,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不用都无异于一块石头,然而要用的时候,石头不可能当斧头,废纸更不能当作品。事物的根本属性与它的附属功能是不能混淆的。
其实,西方“读者中心论”也强调在以读者的接受来阐释作品时,要避免纯主观的、任意理解的心理主义陷阱。毕竟,读者接受有时代局限性和主观任意性。没有接受,作品不能最后“现实化”;但单个读者的接受理解还不能等于作品的全部,只有代代相承的接受链才有望接近于作品本身。既如此,判定作品意义的依据只能是作品本身,也正因如此,任何接受都可能是对另一接受的局限的弥补;同时,任何接受都有提高、修正之必要,更不用说要对错误接受予以纠正。
此外,多元解读与文本制约是同时发生的。文本是一个未确定的“召唤结构”,文本“空白”中存在某种意向,召唤读者去言明,并希望读者完全按照文本召唤,实现文本解读的一切潜在可能。个体读者只能实现一部分可能,而读者的多元反应成为必然。因此,作品的“召唤结构”的“空白”为阅读提供了想象的自由,而文本本身又对阅读进行基本限制。正如鲁迅所言:“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有只“看不见的手”,不管读者愿意不愿意,背后的决定者乃是文本。
历史上错误的“读者决定论”出现过不止一次。李白、杜甫的诗歌曾经不入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曾遭受法国主流社会的审判……然而,一切“假哈姆莱特”都动摇不了经典文本的地位。总之,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应该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莱特,更不应一千个都不是哈姆莱特,甚至没有了哈姆莱特,我们应该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莱特。
(摘编自赖瑞云《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莱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提倡多元解读的同时造成荒腔走板的解读。
B.单个读者的理解有局限性而无法像代代相承的接受链那样有望接近作品本身。
C.“召唤结构”的“空白”召唤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阐释。
D.对作品的理解应多元,以便从中挑选正确的理解,而不能脱离作品另起炉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真正理解作品为写作动机,文章论证了多元解读应避免的误区及要遵循的原则。
B.文章先从正面阐述“接受美学”的观点,又从反面批驳国内某些人的错误理解。
C.文章借鲁迅名言,论证读者在解读文本时既有想象自由又要受文本限制的观点。
D.文章以李白、杜甫诗歌的遭遇为例,论证经典文本的地位不受读者影响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莱特”,应注重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交流,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该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D.同样重视读者理解,但“读者中心论”比“读者决定论”更看重文本限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中新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1月10日在北京揭晓公布,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等六大项目入选。太子城金代城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太子城奥运村内,东南距北京市区140公里,自2017年5月起,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区文广新局对太子城遗址进行了连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收获。太子城遗址是第一处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是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城址布局方式对金代捺钵制度、行宫的选址与营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金代官式建筑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资料。出土瓷器组合,对金代宫廷用瓷制度、供御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中国新闻”)
材料二:2018年9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强调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及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要遵循整体保护与传承创新的工作思路,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同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使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摘自“中国社会科”)
材料三: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第十八条 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材料四:大遗址保护:城市化进程和大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之前我们就遇到了保护与开发的严重矛盾,有个良渚文化村,之前就是在大遗址保护范围内建设的建筑群。现在出现了不少高端的酒店、昂贵的别墅,虽然是先于大遗址保护规划之前已经批准的土地手续,但在后续的建设中也会对大遗址造成破坏。”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参会人员说。
公开资料显示,良渚遗址群的保护范围达到42.04平方公里,其中重点保护区面积13.47平方公里,大遗址保护范围的不少区域处在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不少的大遗址经过沧海桑田,如今多处在城市中心或者是周边区域,随着城市化的建设进程和城市开发出现严重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开发与保护的严重问题,面临这一问题的不仅仅是秦咸阳城遗址,大城市大遗址面临的开发与保护矛盾问题,是本次会议上反映最多的。位于西安北郊的秦咸阳宫大遗址区则是在大遗址区域保护方案做出之后的城市开发。去年12月,陕西秦咸阳宫遗址保护区的秦汉新城管委会在没有和文物保护部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对23处遗址未进行考古勘探就擅自开工,造成遗址区的大范围破坏,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摘自“新浪新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是2018年中国考古六项新发现之一,是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金代高等级城址,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
B.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保护利用文物的典范形式,它不仅可以使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还能更好地惠及民众。
C.《文物保护法》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在相关建设控制地带,建设工程也不得破坏历史风貌。
D.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许多大遗址处在城市中心或是周边区域,因而城市化进程与大遗址保护产生矛盾,一些文物也遭到破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太子城金代城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这些考古成果对研究金代的相关制度与官式建筑等有着重要意义。
B.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但若能遵循整体保护与传承创新的思路,就可能协调二者的关系。
C.良渚文化村的建筑群,以及其后出现的高端酒店、昂贵别墅,都严重违反了《文物保护法》,应该坚决整顿,予以拆除。
D.大城市大遗址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这要求地方行政部门与文物保护部门必须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加强沟通与协调。
3.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物保护利用的建议。(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蜡梅花
侯文秀
母亲生我的时候,窗外蜡梅盛开。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蜡梅吧!母亲死于难产。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蜡梅花簌簌落地。
人们说,是我克死了母亲。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
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
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傍晚,父亲从田间裹着一身泥回来,在炊烟袅袅中,不断呼唤我的小名:蜡梅,蜡梅,回家吃饭了。我就躲在蜡梅树下和父亲捉迷藏,最终还是被夜色的黑吓得挪动步子回家。很快,热气腾腾的晚饭就上桌了。桌上,父亲用围裙擦拭我的大花脸,爱怜地摸了摸我的头,假愠道:快吃吧,疯丫头。
时光如梭,蜡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在一个清晨,我和父亲来到半山腰,已不再年轻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父亲说,蜡梅,快,给你娘磕头。在父亲忧伤的目光中,我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埋在长满茅草根的坟头上。父亲在旁跟母亲唠嗑,她娘,蜡梅考上重点大学了。你就放心吧,一切有我呢。我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茅草根上。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道:记住,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屋后蜡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
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父亲不止一次对艳羡的邻里说,其实,我没啥功劳,都是孩子争气,她娘保佑着她呢。
孩子,蜡梅花开了,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听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我说,爸,您放心。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
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
自从当上交通局局长后,我立誓要把柏油公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给乡亲们实实在在的方便,人们再也不用像我儿时那样,一遇下雨,就挽起裤脚,在寒风凛冽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里前行了。
每次招投标,总有一些领导的亲戚托关系,明里暗里地希望我照顾照顾。可我明白,修路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做豆腐渣工程,不然就愧对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我力排众议,把工程交给了一个没有任何后台、资质过硬的承包商,并亲自监督把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修到父老乡亲家门口。
竣工那天,乡亲们一个个提着鸡蛋和水果,送到父亲屋里。父亲说什么也不接受,说我家蜡梅就是大家的孩子,孩子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当然的。
工程结束,承包商很顺利拿到工程款。当承包商提着一个包来找我时,我一下变了脸,厉声喝道:你这人咋回事?报的价格也不高,挣得也不多,居然还有心思搞这个!你有这心思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承包商感恩地拿着包走了。
可承包商似乎总觉得欠我点什么,听乡亲们讲起我母亲,便提议给我母亲修坟。我不同意!可承包商说干就干。动工那天,父亲赶过去,躺在母亲坟前,说你们非要这样做,干脆将我一起也埋了吧。父亲铁青着脸,把人赶跑了。承包商临走前,对着母亲的坟深深地鞠了三躬。
隔了些时日,父亲托人送来一幅画。我打开一看,是一幅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晕染出一些凄凉的意境。虽然屋里悬挂的一幅精裱蜡梅图让父亲的残梅图黯然逊色,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画换上去。
我突然想把父亲接到身边,安享晚年。可父亲的固执却超乎我的想象,他说:我哪儿也不去,我就在这里,静静地陪你娘。我知道怎么劝都是徒劳,临走时,我找到村支书,托他好好照顾我父亲。
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一次,村里的二狗来城里看我,无意中说我家蜡梅今年咋不开花呢?
没过多久,我接到村支书电话,说我父亲病倒了。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一遍又一遍教我画蜡梅的情形。用长锋羊毫蘸半浓墨,先画粗枝,再出旁枝,后用藤黄、赭石,浓淡点梅,很快生动形象的蜡梅就跃然纸上。
我匆匆赶回去。回到家,我什么也没有说。父亲说,孩子,快看,家里的蜡梅又开花了!
放眼过去,一朵朵蜡梅花,在风雪的包裹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蜡梅花。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了他情深义重、慈爱坚强、廉洁奉公的特点。
B.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而深沉感人,平实自然而富于张力,在深情的叙述中,蕴含着女儿对父亲的敬爱,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人情之美。
C.修墓风波后,父亲送来的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这是父亲以梅明志,同时又暗示着父亲对女儿保持清廉的期许。
D.小说结尾“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蜡梅花”,呼应开头,结构严谨,也表现了“我”要把父亲传给“我”的美好品格坚守到底的决心。
2.小说中画线处都写到了“蜡梅花开”,意图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父亲”,你认为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程德玄,字禹锡,郑州荥泽人。善医术。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太祖大渐之夕,德玄宿信陵坊,夜有扣关疾呼趣赴宫邸者。德玄遽起,不暇盥栉,诣府,府门尚关。方三鼓,德玄不自悟,盘桓久之。俄顷,见内侍王继恩驰至,称遗诏迎太宗即位。德玄因从以入,拜翰林使。太平兴国二年,陈洪进来朝,命德玄迎劳之。船舰度淮,暴风起,众恐,皆请勿进。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三年,迁东上阁门使,兼翰林司事。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又加领本州防御使。五年,坐市秦、陇竹木联筏入京师,所过矫制免算,又高其估以入官,为王仁赡所发,责授东上阁门使,领本州刺史。陕府西南转运使韦务升,京西转运使程能,右赞善大夫时载,坐纵德玄等于部下私贩鬻,务升洎能并责授右赞善大夫,载将作监丞。是冬,车驾幸魏府,命总御营四面巡检,掌给诸军资粮。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或言其交游太盛,遂出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逾年,复拜慈州刺史,移知环州。时西鄙酋豪相继内附,诏以空名告敕百道付德玄,得便宜补授。顷之,以疾求致仕,优诏不许。淳化三年,改本州团练使、知邠州。未半岁,复典环州。李顺之寇西蜀,移知凤州,兼领凤、成、阶、文等州驻泊兵马事。咸平中,入朝,真宗命坐抚劳,访以边事。俄出知并州兼并代副都部署,移镇州,受代归阙。景德初,卒,年六十五。大中祥符中,其子继宗上章,恳祈赠典,上悯之,特赠郑州防御使。
(节选自《宋史·列传六十八·程德玄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B.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C.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D.是秋/领代州刺史/从征太原/为行宫使师/还/以功改判四方馆事/俄迁领本州团练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渐,是病危的委婉说法,古代常用的婉辞,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B.三鼓,即三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更,因用鼓报时,因此又称五鼓。
C.赠典,古代朝廷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典,典礼。
D.矫制,不遵皇帝诏令。制,秦始皇称帝时,规定把皇帝的诏命称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程德玄倚势弄权。皇上信任他,但趋附他的人也很多,因受到指责,出京担任了节度行军司马的官职。
B.程德玄忠于职守。迎接慰劳陈洪进来朝时,船舰渡淮水,起了暴风,大家恐惧,他力排众议完成使命。
C.程德玄精通医术。太宗做京邑尹时,征召他到身边,很信任他办事。太宗病危的晚上,专门派人传唤他。
D.程德玄熟悉军务。他多次担任管理军队事务的官职,皇帝也曾给他授予官职的权力,并向他询问边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玄曰:“吾将君命,岂避险?”以酒祝而行,风浪遽止。(5分)
(2)德玄攀附至近列,上颇信其言,繇是趋附者甚众。(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鹧鸪天
陆 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一种美酒的名称。②黄庭:道经的名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片第一句以自豪的口吻赞美了居住地的环境,暗示纷繁的人世无法比拟。
B.下片前三句表明词人就是要理直气壮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不放弃。
C.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创作的本意,“心肠别”戳穿了最高统治者的嘴脸。
D.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但基调苍凉悲壮,直陈不能为国效力惆怅失意的心情。
2.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对照分析。(6分)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 , 。”
(3)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前贤,愿为保持清白、正直而献身的两句是:“ , 。”
语言实际运用(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鲲龙”AG600是一款国产________灭火及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于2009年6月启动研制。历经9个寒暑,“鲲龙”AG600________,以最大53.5吨起飞重量,成为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并陆续成功完成陆上和水上首飞,被誉为中国新一代特种航空产品代表作。目前,世界上能研发水陆两栖大飞机的国家屈指可数,关键的水上起降技术都处于________状态。气水动布局设计,是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独具特色而又十分关键的核心设计。由于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本身具有波动性,________会对飞机姿态造成扰动,产生在陆地上起飞不会出现的问题。“鲲龙”AG600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 ),保证既能水上起飞又能陆地起飞。
“鲲龙”AG600飞机按照“水陆两栖、一机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以及为“一带一路”提供海上航行安全保障和紧急支援等任务的需要。“鲲龙”AG600丰富的功能用途,让它成为“多面手”。“鲲龙”AG600,是国产大飞机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形 不孚众望 封闭 因此 B.大型 不孚众望 封闭 以致
C.大型 不负众望 封锁 因此 D.大形 不负众望 封锁 以致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B.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在机身上部,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C.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两个浮筒吊在机翼两侧下方
D.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机翼两侧下方吊有两个浮筒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B.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C.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D.在满
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兼顾改装满足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运输等用途需要
(二)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植树节设立四十周年发行了一枚邮票,下面是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图形中的构图要素(除数字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100字左右。(6分)
(三).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展现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画面。请展开想象,对该联加以描写,表现出诗句的情景和意境。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不超过100字。(5分)
写作(60分)
2020年9月26日,傅国慧在全国游泳冠军赛女子100米仰泳预赛中排名第一,但她体能测试不达标,最终无缘决赛。该消息冲上热搜,“以体测论英雄”陷入巨大争议。面对外界质疑,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力挺体能测试。“中国游泳要想全面冲击更高水平,必须基础和专项双管齐下,因此这次全国比赛中增加基础体能测试,目的就是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中国游泳运动员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谈及多位名将因体能排名靠后而无缘决赛的现象,周继红回应称,比赛就要按规则进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部分友却认为,体能炼确实很需要,但这不应成为卡着运动员的决定因素,只能作为参考,取长补短。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 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