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文档属性

名称 贞观之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3-28 10:17:02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2课 “贞观之治”“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唐朝的建立隋朝是怎样灭亡的?
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唐朝的建立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庙号唐高祖。唐高祖李渊2.“贞观之治”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
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
时的秦王,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在唐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
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
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
杀死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皇太子李
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
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位,是
为唐太宗,年号贞观。玄 武 门 之 变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627-649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此话何意?唐太宗为什么这么说?舟好比是君主,水好比是百姓。水可以载舟,也可以淹没舟。因为统治者看到前面王朝的灭亡很多都是因为农民起义。 (1)隋的迅速灭亡使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极为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
(2)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举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国家?唐太宗:“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朝初年社会状况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政府掌握的户数不到隋朝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吸取隋亡教训 轻徭薄赋“寸丝千命,匙饭百鞭。
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说明了百姓一丝一线和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又间接地批评了那些无功受禄和铺张浪费之人,体现了唐太宗提倡节俭的美德。《百字箴言》提倡节俭 十八岁以上的男子分有田百亩,其中八十亩为“口分田”、二十亩为“永业田”。有田的人每年纳粟二石,每年服役二十日,按当地产出交纳一定的绢、棉布。同时,农民交纳一定量的绢、布,便可代替劳役,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不误农时。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长安官员调查表“吾为官择人,惟才是
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魏征:原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曾劝其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官至宰相。
马周:“孤贫”,本名不知,官至中书令。
秦琼:原是农民起义的将领。
尉迟敬德:隋朝大夫。
阿倍仲麻吕:日本留学生。 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唐太宗的故事公元643年魏征去世时,唐太宗曾痛心地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俎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入吾彀(ɡòu)中矣!” 完善科举 沿用三省六部制中

省户3.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的统治:政治上:
经济上:打击贵族势力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重视农业生产3.统治成效武则天时策对契丹有方,提
拔为夏官侍郎,后为宰相。
睿宗时又为相,与宋璟密奏
令太平公主迁东都,被贬
职。玄宗开元初重为相,封
梁国公。明于吏道,敢于进
谏,反对滥造佛寺道观。后
引宋璟自代,史称“姚宋”。姚崇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宽2.1米,重98.8吨。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碑座则用骏马饮水、雄狮、云纹等线刻画而成。如此精细的雕刻,在历代墓碑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唐朝的建立隋朝的灭亡
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李世民即位及其年号
唐太宗广开言路的原因
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
“贞观之治”奠定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女皇
武则天武则天称帝及其国号
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产生的作用1. “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当时,经
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贞观年间在位的皇
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A2.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
失。” 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D3.“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励精图治,在位期间出现了清明的统治,史称(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A4. 虽然她留下了一块任后人评说的无字碑,但人们仍然称
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请判断她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