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10诗歌鉴赏--综合训练2限时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复习---10诗歌鉴赏--综合训练2限时练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8 15:5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学科限时考教师版
编号 010 班级类别: 时间: _______年 _____ 月 _____日 星期____
命题人: 审核人: 时长:5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 考号:___________ 得分
古诗文综合训练(二)限时考
每题 分共 题
(一)文言文阅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大父从杨时受《易》、《论语》,既又从朱熹、吕祖谦游。父瀚,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兄弟皆及熹、祖谦之门。柏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年逾三十,始知家学之原,捐去俗学,勇于求道。与其友汪开之著《论语通旨》,至“居处恭,执事敬”,惕然叹曰:“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亟更以鲁斋。从熹门人游,或语以何基得熹之传,即往从之,授以立志居敬之旨,且作《鲁斋箴》勉之。质实坚苦,有疑必从基质之。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标注点校,尤为精密。夙兴见庙,治家严饬。当暑闭阁静坐,子弟白事,非衣冠不见也。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来学者众,其教必先之以《大学》。蔡抗、杨栋相继守婺,赵景纬守台,聘为丽泽、上蔡两书院师,乡之耆德皆执弟子礼。理宗崩,率诸生制服临于郡。柏之言曰:“伏羲则‘河图’以画八卦,文王推八卦以合‘河图’者,先天后天之宗祖也。”又曰:“大禹得‘洛书’而列九畴,箕子得九畴而传《洪范》。范围之数,不期而暗合。”又曰:“今《诗》三百五篇,岂尽定于夫子之手 所删之诗,容或有存于闾巷浮薄之口,汉儒取于补亡。”乃定《二南》各十有一篇。又曰:“《大学·致知格物章》未尝亡。”还《知止》章于《听讼》之上。谓:“《中庸》古有二篇,诚明可为纲,不可为目。”定《中庸》诚明各十一章,其卓识独见多此类也。其卒,整衣冠端坐,挥妇人勿近。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曰文宪。 (节选自《宋史·王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
B.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
C.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
D.少孤/事其伯兄甚恭/季弟早丧/抚其孤/又割田予之/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开之没/家贫/为之敛且葬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学”是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王柏祖、父两代都深得大儒朱熹、吕祖谦之传。
B.“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有别于官学的教育机构,宋代大为兴盛,官府和民间都能开设。
C.“崩”,古代对帝王死的一种称法,此外,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
D.“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柏尽弃俗学,力行求道。他年轻时心气甚高,自号“长啸”,显露出卓尔不凡的名士气质;但当他领悟到儒家要义后,毅然改号“鲁斋”以抑锋芒。
B.王柏至城为学,务求精研躬行。他直到而立之年才接受了儒学,从此结交名家,刻苦研习,每遇疑难,必向老师请教;还写了一篇《鲁斋箴》来勉励自己。
C.王柏弘扬儒学,深受众人敬重。他精心缜密地编订古籍,以利于传播;来向他求教的人特别多,他任书院讲师时,连乡里德高望重的老者都向他执弟子礼。
D.王柏见解独特,大胆质疑经典。他崇古但不泥古,对古代典籍进行辨析论证,对《诗经》的来源、选篇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四书》的篇章编排也有独立判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暑闭阁静坐,子弟白事,非衣冠不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删之诗,容或有存于闾巷浮薄之口,汉儒取于补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秋晚登古城
李百药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
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
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注]李百药:隋末唐初诗人,仕途多波折,唐太宗朝方受到重用。
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交代创作的背景,点扣登临的题旨,定下了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凋。
B.三至六句选取众多意象,从视听、动静、正侧等多角度渲染描绘古城的荒败景象。
C.诗中“迢递孤烟生”句与陶诗“依依墟里烟”句的景象相似,但意绪却大相径庭。
D,秋晚的“霞景”“露气”明艳清新,但着以“余”“晚”的点染,显见幽郁之意未散尽。
6.这首诗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1.D
2.C(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3.B(“授以立志居敬之旨,且作《鲁斋箴》勉之”的主语是何基,所以《鲁斋箴》是何基写
给王柏的。)
4.(1)暑天闭门静坐,晚辈们来禀报事情时,不把衣服和帽子穿戴整齐不出去接见。
(“闭阁”、“白事”、“衣冠”各 1分,句子大意 2分。)
(2)所删掉的诗,或许就留存于街头巷尾轻薄之辈的口中,被汉代的儒士拿来补足了
那些散失之篇。
(“容或”、“浮薄”、“补亡”各 1分,句子大意 2分。)
参考译文:
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祖父跟随杨时学习《易》、《论语》,而后又与朱熹、吕祖谦
交游。王柏的父亲王瀚,任职朝奉郎,掌管建昌军仙都观,兄弟几个都是朱熹、吕祖谦的弟子。王柏小时候仰慕诸葛亮的为人,自号“长啸”。年过三十,才知道家学的渊源,于是尽弃俗学勇于求道。与朋友汪开之著《论语通旨》,看到《论语》中“居处恭,执事敬”时,他敬惧而叹:“长啸不是圣人之门的恭敬修身之道。”急忙改号“鲁斋”来自勉。王柏与朱熹的门人交游,有人告诉他何基获得过朱熹的真传,他就前去跟从何基学习,何基传授给他立志居敬的宗旨,作了《鲁斋箴》来勉励他。王柏笃实坚苦,有疑难一定要向何基质询。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进行标注点校,尤其精密。他每天早起拜祖庙,治家严整。暑天闭门静坐,晚辈们来禀报事情时,不把衣服和帽子穿戴整齐不出去接见。王柏从小成为孤儿,侍奉自己的长兄非常恭谨。小弟弟早年而死,王柏抚养遗孤,又割让自己的田产给他。他聚拢宗族,救贫扶弱。开之死后,家里很穷,他为之入殓安葬。向他求学的人很多,他教授时一定先教《大学》。蔡抗、杨栋相继为婺州太守,赵景纬为台州太守,他们聘请王柏为丽泽、上蔡两个书院的导师,乡里年高有德的人都向他执弟子礼。理宗去世,王柏率领诸弟子裁制丧服在州城服丧。王柏说“伏羲依据‘河图’来画八卦,文王推演八卦来吻合‘河图’,先天是后天的宗祖。”他又说:“大禹得‘洛书’而列九畴,箕子得九畴而传《洪范》。关于限数,不谋而合。”又说:“现在《诗》三百零五篇,难道完全是孔子们审定的吗?所删掉的诗,或许就存在于街头巷尾轻薄之辈的口中,被汉代的儒士拿来补足那些散失之诗。”于是他考定《二南》各有十一篇。他又说:“《大学》里的《致知格物章》未尝散失。”他把《知止》一章还归到《听讼》章之前。他说:“《中庸》自古以来有两篇,诚明可以作为纲,不可以作为目。定《中庸》诚明各十一章,他的卓识独见大多都是这样的。他去世前,整理好衣冠端坐着,挥斥妇人不要近前。(他去世后)国子祭酒杨文仲请示朝廷,赐谥号为“文宪”。
(二)古代诗歌阅读
5.A(A项说“定下全诗抑郁怅然的感情基调”,分析不正确,全诗中作者的情绪经历“怅
然感伤———有所纾解———慷慨激昂”的变化,不尽是“抑郁怅然”)
6.①羁旅奔波的惆怅落寞。时已日暮,作者仍然在路途中奔波,前途渺茫,满怀怅然。
②对古城荒败的伤悼之情。经历战乱破坏和岁月侵袭的古城,但见颓垣断壁,鸟雀群
集,灌木丛生,人烟稀落,让人感慨伤痛。(答“对沧桑变迁的感慨”亦可)
③不甘人生消磨、希望有所作为。面对秋风又起,草木摇落,作者却倔强地发出心志难
平的呼喊。(答“岁月流逝、有志难伸的愤慨”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愤不平,对
现实的不满和抗议”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