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5生物的变异(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5生物的变异(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9 08:4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 7.2.5 生物的变异
一、单选题
1.以下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A.普通的甜椒诱变成太空椒
B.家兔体色有纯白色黑色等
C.肤色正常的人皮肤被晒黑
D.杂交培育出矮杆高产水稻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种
A.进化现象 B.遗传现象 C.适应现象 D.变异现象
3.下列变异不能遗传的是( )
A.经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的高产奶牛
B.一对毛色正常的虎生下一只白色幼虎
C.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的
D.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从中选出优质高产新品种
4.关于生物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户外工作者晒黑的肤色可遗传给后代
B.水稻的性状通过杂交可能遗传给后代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的现象称为变异
D.豌豆种子有圆粒和皱粒,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5.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的患色盲的儿子 B.一窝家兔中白色、黑色、灰色的个体
C.风吹日晒后皮肤变黑 D.玉米地里出现的白化苗
6.“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揭示的现象属于(  )
A.进化 B.变异 C.遗传 D.退化
7.2021年10月22日至26日举行了第28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丰富多样的“太空蔬果”。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改变性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果实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太空蔬果”的口感发生了改变
C.太空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太空蔬果”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
8.野生小麦的体细胞中有14条染色体,科研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培育出普通冬小麦,其体细胞中含42条染色体,因其耐寒且果实中富含淀粉,而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品种。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普通小麦培育过程中使用的是杂交育种方法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C.普通冬小麦染色体数目增多属于可遗传变异
D.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9.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化病男性产生的精子中不一定含有白化病基因
B.人体所有细胞中都含有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大部分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D.隐性性状是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
10.同学们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男生小明的X性染色体一定来源于外婆
B.近亲结婚造成的结果是所生孩子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大
C.肤色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儿子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一对染色体的两条单体,基因序列分布相同,因此人类基因组计划,需测定23条染色体
11.多少年来,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木质,一直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的目光。关于它们的研究人类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体的所有性状是否表现只与基因有关
B.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也一定是饱满粒大的
C.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隐性性状
D.变异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
12.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探究“花生果实大小变异”所测得的数据,分析错误的是(  )
花生品种 品种一 品种二
长轴长度(毫米) 22 24 25 28 32 34 36 38
样品个数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 23.47毫米 34.4毫米
A.该小组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实验方法
B.此实验可提出的问题是: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因为品种不同引起的吗?
C.实验测量结果可用柱形图表示,也可在坐标纸上绘制曲线图
D.品种二的花生果实长轴长度的差异一定是由于种植环境不同引起的
13.“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新都漫花庄园繁花似锦,即使同一品种的花也有多种颜色,这种现象是( )
A.遗传 B.变异 C.繁殖 D.应激性
14.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相关知识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存在于细胞核中
B.近亲结婚的后代一定会患隐性遗传病
C.男性和女性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一定不同
D.辐射导致小鼠耳细胞的基因突变,此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
15.荒漠植物梭梭在荒漠环境(a)和人工创设的最适环境(b)中的构型(是指植物根、茎、叶、芽等空间排列的表现形式)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环境下的构型是遗传物质和荒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B.b环境下的构型只与植株遗传物质有关
C.a、b环境下的构型不同表明梭梭不能适应荒漠环境
D.a、b环境下的构型不同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6.将生长健壮但产量低、品质差的龙眼树,改造成高产优质的龙眼树,最快速有效的是(  )
A.嫁接 B.杂交 C.扦插 D.太空育种
二、综合题
17.人的棕眼和蓝眼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E表示,隐性基因用e表示。图1是一个家庭眼睛颜色的遗传系谱,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3与4均为棕眼,其子代出现与亲代不同的眼色,这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
(2)人的棕眼和蓝眼称为一对_________,据图1分析,人的棕眼属于_________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3)5号个体有关眼色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
(4)若3号和4号再生一个孩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的眼色表现应为图2中的______(填“甲”或“乙”)。
18.樱桃的营养价值高,品种多种多样。下表是樱桃果实的遗传实验结果,黄果和红果由一对基因控制(用字母E、e表示),图一、图二是果农种植和培育樱桃树的常用方法。请回答:
组合 亲本性状(杂交) 子一代的性状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105 108
2 黄果×黄果 0 248
3 红果×红果 305 102
(1)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______为显性性状;第3组子一代红果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2)若以图一方法培育樱桃,A来自组合1红果樱桃,B来自组合2黄果樱桃,成活后,将来结出的樱桃果皮基因组成是______;若此樱桃树以图二方式传粉,后代出现纯种红果樱桃的几率是______。
(3)科研人员利用某种射线照射樱桃种子,获得了果实大、耐存储的新品种,这种不同于亲代性状的现象称为______,这个事例说明了生物的性状也受______因素的影响。
19.人类的正常指和短指由一对基因控制,下图表示某家庭的遗传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在遗传学上,女儿和儿子手指不同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
(2)据图判断,短指是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如果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则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
(4)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______(填“体细胞”或“生殖细胞”)。
(5)若女儿与一个正常指的男性结婚,生出短指孩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之分。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是不遗传的变异。
【详解】
A.普通甜椒经卫星搭载后培育出太空椒等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家兔体色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变异,有白色黑色之分,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是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属于不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D.利用杂交技术,杂交培育出矮杆高产水稻,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是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
【详解】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性状,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故选B。
3.C
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详解】
A.高产属于变异,经过多代选择,繁育,培育出的稳定遗传的高产奶牛,这是可遗传变异,A不符合题意。
B.一对毛色正常的虎生下一只白色幼虎,这属于遗传物质的改变,类似于人类白化病,这是可遗传变异,B不符合题意。
C.无光条件下长出的蒜苗是黄白色的,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D.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种子,引发基因突变,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这属于可遗传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户外工作者晒黑的肤色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错误。
B.性状由基因控制,水稻子代的基因由亲代雌雄双方提供一半,因此,水稻的性状通过杂交可能遗传给后代,B正确。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了亲代与子代的相似性,属于生物的遗传现象,C错误。
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5.C
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详解】
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的患色盲的儿子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A不符合题意。
B.一窝家兔中白色、黑色、灰色的个体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B不符合题意。
C.风吹日晒后皮肤变黑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是不可遗传的变异,C符合题意。
D.玉米地里出现的白化苗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详解】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7.C
1.人工选择育种通过生物繁殖后代会出现各种变异,不断从中选择繁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从而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如人工选育高产奶牛等。
2.杂交育种不同种群、不同基因组成的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如杂交水稻等。
3.诱变育种通过采用射线照射和药物处理等手段,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太空椒、无籽西瓜等。
4.转基因育种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细胞内,并使得被转入细胞表现出新基因的特性,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如转基因猪等。
【详解】
通过卫星搭载培育出的太空椒,它的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其根本原因是:太空椒的培育是利用太空中射线的照射,进行诱变育种,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新品种。
故选C。
8.D
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详解】
A.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普通小麦培育过程中使用的是杂交育种方法,正确。
B.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正确。
C.染色体数目增多,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正确。
D.生物的变异包括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错误。
故选D。
9.C
(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按照变异对生物自身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3)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详解】
A.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患病男性的细胞中含有2个白化病致病基因,因此其产生的精子中一定都含有白化病的致病基因,A错误。
B.人体有的细胞中不含有DNA,如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B错误。
C.变异可以使生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变异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C正确。
D.隐性性状是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未得到表现的亲本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这时候表现出的是隐性性状,D错误。
故选C。
10.B
性别遗传:
【详解】
A.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生小明的X染色体一定来源妈妈,妈妈的X染色体可能来源于外公(XY)或者外婆(XX)。因此,小明的X染色体来源于外公或外婆均有可能,A错误。
B.近亲是指的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B正确。
C.肤色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儿子,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
D.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的全部DNA序列,D错误。
故选B。
11.D
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
不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详解】
A.生物的性状不仅与该生物体内基因有关,还与环境有关,A错误。
B.生物存在变异现象,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收获的不一定是饱满粒大的,还与环境有关,B错误。
C.当基因型为aa时,隐性性状可以表现出来,C错误。
D.达尔文认为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此,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所以,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不断进化,D正确。
故选D。
12.D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
A.选取花生时随机选取,该小组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实验方法,A正确。
B.由题干“探究花生果实大小变异”可知探究问题为:“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因为品种不同引起的吗?”,B正确。
C.选择和设计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实验测量结果可用柱形图表示,也可在坐标纸上绘制曲线图,在作图时以果实的长度横坐标,以个数为纵坐标,进行描点连线,C正确。
D.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可能是环境引起的,也有可能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D错误。
故选D。
13.B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各种相对性状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如姹紫嫣红的月季、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不同品种的宠物狗等。
【详解】
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同一品种的花也有多种颜色,体现了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故属于变异。
故选B。
14.D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代和子代间、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详解】
A.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有少量遗传物质,A错误。
B.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婚配容易导致致病基因形成纯合体,使隐性遗传病得以表达,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但不是一定会患病,B错误。
C.男性产生的精子可能含X染色体,可能含Y染色体,卵细胞中只含X染色体,所以男性和女性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不遗传给后代,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则突变基因会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D。
15.A
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的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型不同;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必须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改变环境。
【详解】
A.a环境下的构型是遗传因素和荒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A符合题意。
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b环境下的构型说明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而不是与植株遗传因素的影响无关,B不符合题意。
C.生物与环境相适应,a、b环境下的构型不同表明梭梭是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而不是不能适应荒漠环境,C不符合题意。
D.a、b环境下的构型不同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而不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A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
A.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故将生长健壮但产量低、品质差的荔枝树,改造成高产优质的荔枝树,最快速有效的是嫁接,A符合题意。
B.杂交是利用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使基因重组,产生稳定的、可以遗传的、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杂交不能达到最快速有效的目的,B不符合题意。
C.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扦插繁殖的后代基本保持亲本的性状,C不符合题意。
D.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不能达到最快速有效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1)变异
(2) 相对性状 显性
(3)Ee
(4)甲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3)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故图1中的3与4均为棕眼,其子代出现蓝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
(2)
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人的棕眼和蓝眼称为一对相对性状。两个性状相同的生物杂交,其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新类型,则该新性状是隐性性状。故人的棕眼属于显性性状,蓝眼为隐性性状。
(3)
2号是女性亲本蓝眼,基因型为ee。其必定遗传给5号e基因,则5号基因型为Ee,表型为棕眼。
(4)
6号蓝眼是隐性性状,基因型为ee,其亲本3、4号基因型均为杂合子Ee,则其遗传图解为:
故若3号和4号再生一个孩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的眼色表现应为图2中的甲,棕眼和蓝眼比例为3:1。
18.(1) 红果 EE或Ee
(2) Ee 25%
(3) 变异 环境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长在一起,易于成活。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表格中组合3,亲本性状是红果×红果,子一代出现了黄果,表明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组合3可以判断出红果是显性性状。控制第3组子一代黄果的基因组成是ee,分别来自亲代红果,因此控制第3组亲代红果的基因组成是Ee、Ee。这样的亲代产生的子一代如下:
子一代红果基因为EE或Ee。
(2)
红果是显性性状,黄果是隐性性状,在组合1中亲代红果×黄果,子一代有红果×黄果,且其植株数目比接近1:1,则控制子代黄果的基因组成为ee,由亲代各提供一个基因e,因此亲代红果基因为Ee,黄果基因为ee。图一、图二是果农种植和培育樱桃树的常用方法。其中图一属于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若以图一方法培育樱桃,A来自组合1红果樱桃,B来自组合2黄果樱桃,成活后,将来结出的樱桃果皮基因组成由组合1红果樱桃决定,基因组成为Ee。
“若此樱桃树以图二方式传粉”即Ee的红果樱桃自花传粉,遗传图解如下:
由此可知:后代出现纯种红果樱桃的几率是25%。
(3)
科研人员利用某种射线照射樱桃种子,获得了果实大、耐存储的新品种,这种不同于亲代性状的现象,体现了亲子间的差异,称为变异。这个事例说明了生物的性状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19.(1)变异
(2)显性
(3)Bb
(4)生殖细胞
(5)0
(1)生物体有的的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1)
在遗传学上,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所以,女儿和儿子手指不同,这种子代个体性状上的差异现象称为变异。
(2)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一对短指夫妇的亲生孩子出现了正常指”可知,短指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或Bb),正常指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bb)。正常指孩子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遗传自父方,一个b基因遗传自母方,故短指父母的基因组成为Bb、Bb。
(3)
正常指孩子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遗传自父方,一个b基因遗传自母方,故短指父母的基因组成为Bb、Bb。
(4)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5)
女儿是正常指是隐性性状,其基因组成是bb,与一个正常指男性结婚,男性的基因组成也是bb,因此生出的孩子一定是bb正常指,不可能生出短指的Bb或BB的孩子,因为两人都没有B基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