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6.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单选题
1.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两位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图中表示对热的感受器的是
A.⑤ B.④ C.② D.①
2.当手指无意中碰到烫的玻璃杯壁时,我们的手就会立即缩回。在此反射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 )
A.手指上的皮肤 B.手臂中的肌肉
C.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D.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生命现象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白细胞吞噬细菌
B.植物的茎向光生长
C.鱼儿游向食物
D.草履虫趋利避害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B.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⑤→④→③→②→①
C.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D.若④受损伤,刺激①后无感觉也不能运动
5.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
A.神经、反射 B.神经中枢、神经细胞 C.神经元、反射 D.神经元、反射弧
6.同学们被《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对该反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复杂的反射 B.通过反射弧完成
C.神经中枢在脊髓 D.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7.采集新冠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时,会引起剧烈的咳嗽。下列对该反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效应器是呼吸肌 B.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感受器在咽喉部 D.是非条件反射
8.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是( )
A.望梅止渴 B.谈虎色变 C.吃梅止渴 D.排尿反射
9.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与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是感受器
B.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5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
D.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
10.如图是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效应器 B.②是神经中枢
C.③是感受器 D.④是传出神经
11.下图为某学生忽然抓起烫手馒头时,立即缩手的反射弧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射是复杂(条件)反射 B.受到刺激后,②能产生神经冲动
C.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①③⑤④② D.若④受损,则无法感觉到烫
12.“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生命安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远及近看清红灯要靠晶状体的调节
B.“看到红灯停下”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看到绿灯通行”这个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D.鼓膜接受到喇叭声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
13.下图为突然抓到烫手馒头时的缩手反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B.若②受损则不会产生疼痛感
C.疼痛感在③处形成
D.若④受损则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14.图是某人被玫瑰的毛刺扎伤后完成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b]主要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
B.这个人被玫瑰毛刺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
C.当这个人再次遇到玫瑰时格外小心,说明他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条件反射
D.该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向是2→1→3→4→5
15.如图是人体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是①→③→④→⑤→② 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
C.如果图中的③受损,该反射也能进行 D.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二、填空题
16.下面是王凯同学学习了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绘制的神经系统和神经调节的概念图。请你写出图中数字对应的概念将概念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_。
17.(1)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___,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_______;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3)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
18.列举发生在你自己身上的一种非条件反射________.
三、综合题
19.“信马由”马拉松赛已于2019年11月10日在信阳市百花会展中心鸣枪开跑。信阳交皆为确保赛事的安全,守护道路畅通,沿途执勤。下面是他们工作中的寻常一幕。
(1)交警执勤时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在图1中的4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形成视觉。
(2)他迅速做出图2“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待司机停车后,随着执勤交警的敬礼和“请您出示您的驾照”的声音响起,司机对声波刺激敏感的听觉细胞位于在图3中的__________内(填写数字序号),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3)执勤交警见司机的面部通红,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对司机进行酒精测试,在进行酒精测试吹气时,司机的膈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
(4)司机血液里的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__________中被吸收后首先进入心脏的__________。
(5)在检查车辆时,执勤交警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4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_____(用箭头和字母表示)。
20.初三的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小武同学的一天就是这样渡过的
(1)闹钟响起,他匆匆起床,这种反射属于______反射。
(2)起床后,他有了尿意,尿液是经过图一中肾小球的_____作用和③的_____作用形成的。
(3)小武吃过早餐后,正常情况下,其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的激素主要是____。食物经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最先运输到图二心脏四个腔中的【A】__中。
(4)小武早餐食谱是油条、馅饼、西红柿鸡蛋汤和苹果,该早餐中的营养成分脂肪可被图三中【①】____分泌的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终在图三的③中被分解为________
(5)小武因为没有注意用眼卫生导致近视,确诊后小武在眼镜店配了近视镜加以矫正,近视镜属于_______(凹透镜/凸透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如图表示手指触碰到热源,迅速缩手并产生感觉的过程,⑤是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④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围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③神经中枢(脊髓):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②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①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⑥是脑干,⑦是小脑,⑧是大脑。
【详解】
该反射的反射弧:⑤→④→③→②→①,感受器是⑤。
故选A。
2.C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
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当手指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我们的手就会立即缩回。在此反射活动中,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位是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故选C。
3.C
反射是指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
【详解】
A.白细胞吞噬病菌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不属于反射,A不符合题意。
B.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植物向光生长是植物是应激性,不属于反射,B不符合题意。
C.鱼儿游向食物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属于反射,C符合题意。
D.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游向食物是草履虫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图中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抠、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五部分。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
【详解】
A.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A错误。
B.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和方向为:①→②→③→④→⑤,B错误。
C.一个典型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其中,感受器为接受刺激的器官;传入神经为感觉神经元,是将感受器与中枢联系起来的通路;中间神经即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传出神经为运动神经元,是将中枢与效应器联系起来的通路:效应器是产生效应的器官,如肌肉或腺体。只有在反射弧完整的情况下,反射才能完成。任何部分发生病变都会使反射减弱或消失,因此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C正确。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出神经被破坏,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即不能运动。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D错误。
故选C。
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5.C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详解】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长的突起外面套着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C符合题意。
故选C。
6.C
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详解】
AD.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因此,同学们被《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AD正确。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脊髓,C错误。
故选C。
7.B
(1)反射是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完成反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反射的类型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详解】
AC.此反射是咽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感受器在咽部,咳嗽的效应器是呼吸肌,正确。
B.咳嗽的神经中枢在延髓,位于大脑皮层以下,错误。
D.咳嗽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属于非条件反射,正确。
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8.B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详解】
A.望梅止渴,现在的意思是看到梅后,唾液腺分泌唾液。该反射经过了大脑皮层的调节,属于复杂反射,但不是人类所特有的,A错误。
B.“谈虎色变”是人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语言文字中枢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复杂反射,B正确。
C.梅子是酸的,吃时能够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这是一种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C错误。
D.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简单反射,D错误。
故选B。
9.D
此图是反射弧的示意图,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
【详解】
A.1是感受器,接受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A正确。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1由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构成,B正确。
C.5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功能是接受传出神经的神经冲动,作出反应,C正确。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反射,D错误。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的类型,注意掌握。
10.D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五个部分。
【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故选D。
11.C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图中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据此解答。
【详解】
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的反射,A错误。
B.②是效应器能对神经中枢传导的神经冲动做出反应,B错误。
C.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依次是: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某学生忽然抓起烫手馒头时,立即缩手的神经传导导途径为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②效应器,C正确。
D.图示④是传出神经,如果此处受损,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就不会沿着传出神经传到③效应器,但神经冲动会沿上行的神经纤维传达到脑,脑中有躯体感觉中枢,能够感觉到疼痛,但不会出现缩手这种现象,D错误。
故选C。
12.D
(1)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
(2)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弧是指执行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
(3)简单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复杂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
(4)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详解】
A.晶状体对光线有屈光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故由远及近看清红灯要靠晶状体的调节,A不符合题意。
B.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故“看到红灯停下”这个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符合题意。
C.“看到绿灯通行”这个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C不符合题意。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接受汽车喇叭声音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D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和①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详解】
A.⑤感受器(手指)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④传入神经传导到③神经中枢,A错误。
B.②是传出神经,当传出神经受损时,神经冲动能够传到大脑皮层,能产生感觉,但是不能缩手,B错误。
C.当抓到烫手馒头时,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C错误。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D正确。
故选D。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4.B
分析题图: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抠,4传出神经,5效应器。
【详解】
A.图中[b]是灰质,是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的,里面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A正确。
B.这个人被玫瑰针刺伤后有疼痛的感觉,说明脊髓具有传导功能,B错误。
C.当手受到玫瑰针的刺激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再遇到玫瑰时会格外小心,是在第一次被玫瑰刺扎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或复杂)反射,C正确。
D.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2感受器→1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D正确。
故选B。
解答时可以从反射弧的概念、组成、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等方面来分析。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5.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图中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I是脊髓灰质,II是脊髓白质。
【详解】
A.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抠、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因此,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③→④→⑤→②,A正确。
B.Ⅱ是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叫白质,白质是脑和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B正确。
C.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如果图中的③受损,则反射不能进行,C错误。
D.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件反射(非条件反射),D正确。
故选C。
16. 周围神经系统 小脑 脑干 反射和传导 反射弧 神经中枢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所以①是周围神经系统;其中脑由大脑、②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③脑干(被称为“生命中枢”)组成。脊髓具有④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⑤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反射的类型有⑦非条件反射和⑧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如缩手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或学习而形成的,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望梅止渴。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7. 卵巢 雌性激素 反射 反射弧 生物入侵
(1)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2)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详解】
(1)卵巢能够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3)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生物入侵。生物入侵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
掌握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及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18.眨眼、吮吸、缩手、膝跳反射等
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眨眼、吮吸、缩手、膝跳反射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非条件反射的概念。
19.(1)视觉中枢
(2)3
(3)舒张
(4) 胃 右心房
(5)a→b→f→e→d
图1可知,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玻璃体,4是视网膜,5是视神经。图3可知,1是鼓膜,2是听小骨,3是耳蜗,4是听神经。图4可知,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白质,d效应器,e传入神经,f神经中枢。
(1)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交警执勤时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在图1中的4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司机对声波刺激敏感的听觉细胞位于在图3中的3耳蜗,这些细胞将声音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3)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在进行酒精测试吹气时,司机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4)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暂时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食物,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所以司机血液里的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胃中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经过下腔静脉运输到心脏,首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5)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所以在检查车辆时,执勤交警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用图4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f神经中枢→e传出神经→d效应器。
20. 条件 滤过 重吸收 胰岛素 右心房 肝脏 甘油和脂肪酸 凹透镜
(1)反射是指动物或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复杂反射是人们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
(2)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虽少,但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图一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收集管;图二中: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图三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小肠,④是大肠。
【详解】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闹钟响起,小武匆匆起床,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每天形成的原尿约为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起床后,他有了尿意,尿液是经过图一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
(3)小武吃过早餐后,正常情况下,葡萄糖被人体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此时血糖浓度会升高;而体内的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这样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就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因此,使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随血液循环由下腔静脉进入A右心房。
(4)营养成分脂肪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吸收,该早餐中的营养成分脂肪经过肝脏分泌的胆汁进行乳化后,变成小分子的脂肪微粒。③小肠中有肠液和胰液,能彻底分解脂肪微粒,因此脂肪微粒最终在图三的③小肠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被小肠吸收。
(5)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小武因为没有注意用眼卫生导致近视,确诊后小武在眼镜店配了近视镜加以矫正,近视镜属于凹透镜。
掌握运动的形成、尿液的形成过程、近视的形成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