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单元评价检测(二)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下册 单元评价检测(二) 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9 13:07:49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二)
(150分钟·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小题2分,6~9题每小题3分,共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偏僻(pì)  连翘(qiào) 骨骼(ɡé) 农谚(yàn)
B.载途(zǎi) 劫难(nàn) 潮汐(xī) 陨石(yǔn)
C.追溯(sù) 褶皱(zhě) 冗杂(rǒnɡ) 两栖(qī)
D.沼泽(zhǎo) 缄默(jiān) 雾霭(ǎi) 狩猎(shǒu)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携带 玄殊 漂移 至密
B.流逝 香蒲 迁徒 描准
C.枯燥 调零 弥漫 沟壑
D.龟裂 岛屿 盘旋 沙砾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A.随着电视剧《如懿传》最新剧集的播出,大家对于周迅的质疑声也消失得销声匿迹。
B.怀德自重,不是自视甚高、目空一切,而是有自己的主心骨、压舱石,让人看得起、看得上。
C.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杨某以为自己的骗局天衣无缝,却最终还是难逃法网。
D.每天、每月、每年,周而复始,繁琐而重复地进行档案整理与装订工作,这是全市公安档案员们共同的生活,虽然枯燥但很重要。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
A.要实现“中国梦”,不发展经济不行;要发展经济,不可持续不行。
B.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C.面对防控禽流感的严峻形势,活禽交易市场该关,还是该管,引起了社会热议。
D.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5.(泰安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6.(河池金城江区一模)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B )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到:“感谢您的厚爱。”
C.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7.(河池三县一区二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生活其间,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____________。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我们就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座宜居的城市,一座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城市。
A.城市便不灰暗阴沉    B.城市便不急躁喧哗
C.城市便光鲜亮丽    D.城市便灿烂辉煌
8.(桂林二模改编)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
A.《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作,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重庆,重庆又名“锦官城”,唐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9.(防城港期中)下列关于《傅雷家书》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
A.傅雷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
B.《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主要是长子傅敏)的家书100多封。
C.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D.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42分)
(一)(桂林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①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②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③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④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 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⑥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千米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0.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是
( B )
A.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
B.计算机设备不够先进。
C.各种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运动。
D.对不同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差异。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
A.第⑤段以玩拼图为例,说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就会增大。
B.第③段运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C.第⑥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温布尔登网球赛比赛场地的精确的天气信息。
D.第④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
1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B )
A.“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
B.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当气流经过时就形成热力源,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C.“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说明了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D.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
(二)(南充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说不尽的萤火虫
  ①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经》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
  ②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③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④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来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⑤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⑥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⑦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⑧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13期,有删改)
13.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萤火虫在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B.第⑥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除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
C.作者笔下的萤火虫既是文化的,又是科学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
D.本文通过对“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的原因分析,呼吁人们要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 ( D )
A.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
B.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
C.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D.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B )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制作出的LED覆盖层,会在几年内运用到LED生产中。
C.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D.人们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能够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三)(柳州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柳州扣肉香
图思明
  ①岁月更迭,时代发展,柳州人餐桌上的菜肴也在变化,但在柳州人的重要宴席上,一盘香喷喷、热腾腾、软糯糯的扣肉总是少不了的。其实,不仅柳州,很多地方的餐桌上都有这道美味,正所谓“无扣不成席”。
  ②扣肉是一种把肉经过水煮、油炸、蒸煮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最后翻碗扣在盘子里的菜肴。扣肉的种类很多,按颜色分,有“红扣”和“白扣”(“白扣”一般出现在丧事的席面);按荤食材可分为猪肉扣、羊肉扣、牛肉扣、狗肉扣和鱼肉扣等;按跟猪肉搭配的素类食材分,有芋头扣肉、番薯扣肉、土豆扣肉、葛根扣肉、霉干菜扣肉等十几种。素类食材起到吸收猪肉油脂的作用。
  ③柳州扣肉通常是猪肉芋头做成的“红扣”。那么,这道传统大菜是如何做成的呢
  ④首先,挑选食材。 猪肉最好选用猪肚腩部位红白相间、肥瘦均匀的五花肉,做出的扣肉口感软糯而不会过于肥腻。芋头则最好是荔浦芋,又香又粉,还久蒸不烂。
  ⑤其次,处理食材。芋头削皮洗净后切成长约12厘米、宽约6厘米、厚约6毫米的片状,油炸待用;猪肉刮毛洗净,切成12厘米见方的大肉块。
  ⑥第三,制作扣肉。需经煮、炸、蒸三道主要工序。
  ⑦大肉块凉水下锅煮到半熟,捞出后用小竹签或锥子在肉皮上反复扎。这样可使猪皮易入味,也是油炸后猪皮酥松的关键。当猪皮“千疮百孔”时,便可以用酱油涂抹了。“上妆”后的肉皮油炸后才会呈现漂亮的棕红色。喜欢酸甜口味的人,可以在肉皮“上妆”前涂抹糖醋或山楂果脯制成的果汁。“上妆”后的肉块需放置半小时以上。
  ⑧油炸肉块是最考验厨师手艺的工序,火候直接影响扣肉成品的外观、口感和味道。能在油锅里把猪肉炸成棕红色,皮酥而不焦,瘦肉香而不柴,没有技术真不行。有经验的厨师会把一个不锈钢蒸笼板放入油锅里,油量以浸过蒸笼板两厘米为宜。待油热到冒烟,把肉块皮朝下放到蒸笼板上浅油烹炸。肉皮膨胀,表面变成凹凸不平并呈现出棕红色时,再翻转肉块炸其他部分。直到肉的表面颜色变黄,敲击肉皮发出脆响时即可出锅。出锅后,肉块要趁热放入温水里浸泡。滚烫的肉块遇到温水,肉皮会迅速发胀,变得更加酥松。“冷静”下来的肉块就可以捞出切片了。大小与芋头片相仿,厚6毫米左右。
  ⑨蒸扣肉之前,要制作调料。扣肉调料一般由糖、醋、酱油、五香粉和豆腐乳调和而成,但每家配方各有不同,往往代代相传,延续着家的味道。裹满调料的肉片和芋头片要相隔码放在大碗里,再铺上葱、姜、蒜等配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肉皮要朝下贴着碗底。扣肉蒸煮四十分钟左右即可。如果喜欢肉质软烂些,可适当延长时间,但时间过长,肉和芋头都会烂得无法整块夹起了。
  ⑩当扣肉蒸熟出锅,就要进行最后一道独属于扣肉的“仪式”了。将一个稍大过碗口的盘子反盖在碗上,再盖上一块干毛巾隔热,双手的虎口将盘子与碗扣紧,猛地翻转,让盘在下,碗在上。这时再小心除去碗,一盘扣肉就大功告成了。
  热腾腾的扣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棕红色的肉皮与灰白色的芋头相间,形成半球状,仿佛一朵硕大的万寿菊绽放在餐桌上,煞是好看。吃扣肉也有独特的礼仪,要将肉和芋头同时夹起,切不可只夹一样,把另一样不爱吃的留在盘里剩给别人是不礼貌的。放在嘴里咬一口,芋头吸饱了猪油,有了肉的香味儿,口感粉而不干;猪肉被芋头吸去了部分油脂,多了芋头的清香,入口即化,糯而不腻。
  柳州扣肉香,穿越时空,保留着记忆中的味道;柳州扣肉香,浓缩亲情,承载着属于家的独特风味;柳州扣肉香,传承礼仪,蕴含着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智慧。
16.关于“柳州扣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柳州扣肉的制作要经过水煮、油炸、蒸煮三道主要工序。
B.做扣肉的素类食材,通常有芋头、番薯、土豆、葛根、霉干菜等。
C.以芋头为搭配食材做成,有芋头的清香,入口即化,糯而不腻。
D.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味道好,可谓色香味俱全。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扣肉这道传统美味菜肴,许多地方的人喜欢,柳州人特别喜欢。
B.做猪肉扣的食材是有讲究的,肉料最好是肥瘦均匀的五花肉。
C.肉块煮到半熟,捞出用小竹签或锥子扎肉皮,可使猪皮易入味,炸后酥松。
D.不同喜好的人做的扣肉味道会有差别,因为做调料的材料会有不同。
1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文章先说明扣肉的地位和种类,接着说明柳州扣肉的食材挑选和处理,制作和吃法。
B.文章第②段说明扣肉的种类,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C.文章对吃扣肉的礼仪也有简略说明,要将肉和芋头同时夹起,切不可只夹一样。
D.结尾以抒情性的文字照应开头,点题“柳州扣肉香”,使人回味遐想。
(四)(百色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
黄集伟
  ①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这是一项业余爱好。我认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②说到生存方式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如网络所说的“段子化”了,段子本来是一个相声术语,它是相声作品当中的一小节或者一小段。历经10年的网络演变,段子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几乎是无段子无饭局,无段子无聚会,无段子无社交,人人都是段子手。
  ③再说修辞方式的变化,近十年的网络语言最为活跃,这里仅列出三种修辞方式的变化,即压缩、反转和迭代。
  ④压缩,很多貌似无法压缩的词语或句子,被网友活生生地压缩了,像“高大上”“不明觉厉”等词。按照语文修辞学,这些词是不能这样压缩的,但是网友就这么压缩了,而且传播范围很广。
  ⑤反转,本来是一种修辞格,在网络时代,反转修辞格的大量涌现有目共睹,如“撩”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撩”的基本意思是“撩逗”,词性偏向于贬义,有“轻薄”的意思,但它被网络化以后,已经从贬义词转为中性词。
  ⑥迭代,本身是网络术语,一般用这个术语描述网络语言的变化,汉语就是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微信里说:“难道‘众筹’真的不是‘要饭’的别称吗 ”这句话虽然很刻薄,但也有一定道理。从语文角度看,有时候所谓的迭代变来的词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⑦网络语言还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化,例如表情包社交,它最早是来源于QQ的表情包,伴随着社交媒体的膨胀而飞速发展。表情包语言是一种图片语言,一种基于“直观+吸睛”合成的信息符号,近年成了网络交流的常用符号。
  ⑧牛津辞典曾经选出的年度热词就是一个表情包——一张喜极而泣的脸。这张笑哭了的脸是当年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表情包,这种细致入微的表达方式,跨越了不同的语言局限,成为现代人最高频使用的单个有意义元素,在便利性与信息量上同时占优。
  ⑨表情包的流行,有两个原因:一是方便,在泛社交年代,便捷交流是生活中的首选;二是丰富,表情包的使用,其实是既通用又个性,既清晰又含糊,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解读成苦笑、笑哭,也可以解读成无奈等。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9.根据选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网络词的一项是 ( C )
A.段子化    B.高大上    C.中性词    D.表情包
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第①段画线句子中,“这”指代“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
B.本文的中心论点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C.第⑥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方法,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选文的结构方式为:总(①)—分(②③④⑤⑥⑦⑧)—总(⑨)。
21.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会越来越丰富,需对其进行规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A.网络语言在作文、书面交流等方面应多运用。
B.将网络语言融入汉语,丰富汉语词汇。
C.有的网络语言只能在一定的语境范围内使用。
D.某些网络语言的自由性和主观性较强,应适当引导,使其走向规范。
(五)(北部湾中考)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的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采薇,选自《学生天地》2019.02,有删改)
22.下列关于“中国年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B )
A.年画始于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表达喜庆的审美情趣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B.年画的内容题材多样,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
C.“中国年画四大家”为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杨家埠年画和绵竹年画。
D.年画制作技艺包括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23.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D )
A.题目明确了说明对象,修饰语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③段至第⑦段为“总—分”结构,先总说,再分说“中国年画四大家”的特点。
C.第⑨段中加点词语“最早”,限定了时间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⑩段介绍热门藏品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做比较。
24.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C )
A.桃花坞年画特点: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
B.年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大众看图识字的读物,其中时事题材是百姓喜闻乐见的。
C.民国时期,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其中《乾隆岁朝行乐图》风靡全国。
D.最值得收藏的五类传统年画有神像、吉祥图案、历史人物及故事、戏曲故事、市井风俗。
(六)(南宁四十九中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地震前的“植物预报员”
①在各种地震的前兆中,人们十分注意某些动物的异常现象,比如牛羊乱窜、蛇兔迁徙、蛤蟆上路等。但人们也许不太知道,某些植物在地震前也会有很明显的“异常反应”。
②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地震,这些地震发生前,许多植物就出现了异常现象:1970年宁夏西吉发生5.5级地震,震前一个月,距震中60千米的隆德县在初冬时蒲公英提前开花;1972年长江口地区发生4.2级地震,震前附近地方的山芋藤突然开花;1976年7月,唐山发生大地震,震前唐山出现竹子开花,柳树枝条枯死,一些果树结果后又再度开花。
③据科学家分析,地震前最敏感的植物是含羞草。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比如1945年1月13日,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在地震前的11日上午7时,日本许多花园里的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含羞草不但能预测地震,还可预测灾害性的天气变化,对突发性的反季节性温差、地磁、地电等变化会产生有违常规的生长活动。
④据文字记载,会预测地震的植物还有很多。比如印度有一种甘蓝,如果出现生长新芽的现象,即是发生地震的预兆。还有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一种樱花类植物“地震花”,在地震发生之前,会突然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马上做应急准备。
⑤植物不仅能够监测地震,而且还能将地震情况记录下来。美国科学家哥尔顿·杰可比发现,树木的年轮具有记录地震的作用。这位植物学家在阿拉斯加州的某地发现松树的年轮长得很不规则,相互挤在一起,于是他查阅有关资料,果然在1899年这里曾发生过大地震,并且震后地面有些上升。杰可比认为,发生地震后,由于树木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影响了树木的生长。比如,地面上升或下降,能改变地下水对树木的供应;地面的裂口会损坏树根,从而影响树木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这些环境变化,都会在树木的年轮上留下痕迹。 因此,经历过地下断层活动期的树木,在它的年轮上都会记录下当时地震的有关情况,为人类研究地震、预测地震,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数据。
⑥那么,在地震前夕,植物为什么能感到地震即将来临呢 科学家认为,地震在孕育的过程中,由于地球深处的巨大压力,使它在石英石中造成电压,于是就产生了电流。植物根系受到地层中电流的刺激,便在体内出现相应的电位变化,从而引起植物的异常现象。
⑦当然,利用植物来预报地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但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用植物预报地震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选自《奥秘》2016年07期,有删改)
25.下列对文中“植物预测与记录地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A.植物可以预测地震,在地震前会有很明显的“异常反应”。
B.宁夏西吉发生地震前一个月,距震中60千米的隆德县在初冬时蒲公英提前开花。
C.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居民把一种樱花类植物“地震花”当作观测地震的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马上做应急准备。
D.年轮能够记录当时地震的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由于地面上升或下降,改变了地下水对树木的供应;另一个是地面的裂口会损坏树根,从而影响树木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
26.下列对本文说明方法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D )
A.在各种地震的前兆中,人们十分注意某些动物的异常现象,比如牛羊乱窜、蛇兔迁徙、蛤蟆上路等。(举例子)
B.1970年宁夏西吉发生5.5级地震,震前一个月,距震中60千米的隆德县在初冬时蒲公英提前开花。(举例子、列数字)
C.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做比较)
D.这位植物学家在阿拉斯加州的某地发现松树的年轮长得很不规则,相互挤在一起。(摹状貌)
27.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B )
A.竹子突然开花、一些果树结果后又再度开花等现象都是地震的前兆。
B.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后,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
C.经历过地震的树木有可能记录下当时地震的有关情况。
D.将来利用植物预报地震或许能实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古诗文默写(共8分)
28.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__微君之躬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2)挑兮达兮,__在城阙兮__。(《诗经·郑风·子衿》)
(3)__无为在歧路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欲济无舟楫,__端居耻圣明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海内存知己__,__天涯若比邻__。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__坐观垂钓者__,__徒有羡鱼情____。
四、综合性学习(共8分)
29.(淄博模拟)“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学校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气”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节气与农事】 谚语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田野是一块崭新的黑板,庄户人要在上面一笔一画书写“丰收”二字。还有哪畦地没有__翻整__,还有哪条渠没有__修理__,他们要像给孩子洗脸一样慢慢地__打理__。 (打理 翻整 修理)(3分)
请为以上农事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
(2)【节气与诗词】 古代文人墨客根据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的一首首优美隽永的诗词,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如在“雨水”的春日,可以读一读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示例:在“小满”的夏夜,吟一吟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大雪”的夜晚,欣赏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
请在横线上进行仿写,要求每句话都要含有与节气有关的诗词。(2分)
(3)【节气能双关】 洪承畴原是明朝重臣,后来兵败降清,官至大学士。传说他降清后,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同弈者应声对出下联:“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这副对联中,运用双关的词语是哪个 它有何含义 (3分)
答:__清明__既指节气,又暗讽洪承畴失义辱节。__
五、作文(40分)
30.当你驻足回眸时,那沉淀在心底的,那曾经被忽略了的,那以为消失不见的……全都涌上心头,成为一道道的风景。请以“回眸处总有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__略。__
PAGE单元评价检测(二)
(150分钟·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小题2分,6~9题每小题3分,共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偏僻(pì)  连翘(qiào) 骨骼(ɡé) 农谚(yàn)
B.载途(zǎi) 劫难(nàn) 潮汐(xī) 陨石(yǔn)
C.追溯(sù) 褶皱(zhě) 冗杂(rǒnɡ) 两栖(qī)
D.沼泽(zhǎo) 缄默(jiān) 雾霭(ǎi) 狩猎(shǒu)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携带 玄殊 漂移 至密
B.流逝 香蒲 迁徒 描准
C.枯燥 调零 弥漫 沟壑
D.龟裂 岛屿 盘旋 沙砾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随着电视剧《如懿传》最新剧集的播出,大家对于周迅的质疑声也消失得销声匿迹。
B.怀德自重,不是自视甚高、目空一切,而是有自己的主心骨、压舱石,让人看得起、看得上。
C.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杨某以为自己的骗局天衣无缝,却最终还是难逃法网。
D.每天、每月、每年,周而复始,繁琐而重复地进行档案整理与装订工作,这是全市公安档案员们共同的生活,虽然枯燥但很重要。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要实现“中国梦”,不发展经济不行;要发展经济,不可持续不行。
B.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C.面对防控禽流感的严峻形势,活禽交易市场该关,还是该管,引起了社会热议。
D.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5.(泰安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6.(河池金城江区一模)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到:“感谢您的厚爱。”
C.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7.(河池三县一区二模)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生活其间,你优雅,城市便不粗俗;你精神明亮,____________。当文明传递在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流进每个居民的血液之中,我们就敢说,这是一座有品位的城市,一座宜居的城市,一座闪烁着文明之光的城市。
A.城市便不灰暗阴沉    B.城市便不急躁喧哗
C.城市便光鲜亮丽    D.城市便灿烂辉煌
8.(桂林二模改编)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所作,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孟子的仁政、民本等政治主张。
B.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重庆,重庆又名“锦官城”,唐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
C.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9.(防城港期中)下列关于《傅雷家书》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傅雷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
B.《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主要是长子傅敏)的家书100多封。
C.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D.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共42分)
(一)(桂林二模)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①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②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③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④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 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⑥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千米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0.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是
(   )
A.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
B.计算机设备不够先进。
C.各种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运动。
D.对不同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差异。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⑤段以玩拼图为例,说明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就会增大。
B.第③段运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C.第⑥段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温布尔登网球赛比赛场地的精确的天气信息。
D.第④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
1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
A.“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
B.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当气流经过时就形成热力源,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C.“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说明了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D.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
(二)(南充中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说不尽的萤火虫
  ①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经》中“町畽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
  ②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③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④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来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⑤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⑥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⑦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⑧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13期,有删改)
13.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萤火虫在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B.第⑥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除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
C.作者笔下的萤火虫既是文化的,又是科学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
D.本文通过对“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的原因分析,呼吁人们要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 (   )
A.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
B.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
C.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D.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1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制作出的LED覆盖层,会在几年内运用到LED生产中。
C.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D.人们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能够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三)(柳州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柳州扣肉香
图思明
  ①岁月更迭,时代发展,柳州人餐桌上的菜肴也在变化,但在柳州人的重要宴席上,一盘香喷喷、热腾腾、软糯糯的扣肉总是少不了的。其实,不仅柳州,很多地方的餐桌上都有这道美味,正所谓“无扣不成席”。
  ②扣肉是一种把肉经过水煮、油炸、蒸煮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最后翻碗扣在盘子里的菜肴。扣肉的种类很多,按颜色分,有“红扣”和“白扣”(“白扣”一般出现在丧事的席面);按荤食材可分为猪肉扣、羊肉扣、牛肉扣、狗肉扣和鱼肉扣等;按跟猪肉搭配的素类食材分,有芋头扣肉、番薯扣肉、土豆扣肉、葛根扣肉、霉干菜扣肉等十几种。素类食材起到吸收猪肉油脂的作用。
  ③柳州扣肉通常是猪肉芋头做成的“红扣”。那么,这道传统大菜是如何做成的呢
  ④首先,挑选食材。 猪肉最好选用猪肚腩部位红白相间、肥瘦均匀的五花肉,做出的扣肉口感软糯而不会过于肥腻。芋头则最好是荔浦芋,又香又粉,还久蒸不烂。
  ⑤其次,处理食材。芋头削皮洗净后切成长约12厘米、宽约6厘米、厚约6毫米的片状,油炸待用;猪肉刮毛洗净,切成12厘米见方的大肉块。
  ⑥第三,制作扣肉。需经煮、炸、蒸三道主要工序。
  ⑦大肉块凉水下锅煮到半熟,捞出后用小竹签或锥子在肉皮上反复扎。这样可使猪皮易入味,也是油炸后猪皮酥松的关键。当猪皮“千疮百孔”时,便可以用酱油涂抹了。“上妆”后的肉皮油炸后才会呈现漂亮的棕红色。喜欢酸甜口味的人,可以在肉皮“上妆”前涂抹糖醋或山楂果脯制成的果汁。“上妆”后的肉块需放置半小时以上。
  ⑧油炸肉块是最考验厨师手艺的工序,火候直接影响扣肉成品的外观、口感和味道。能在油锅里把猪肉炸成棕红色,皮酥而不焦,瘦肉香而不柴,没有技术真不行。有经验的厨师会把一个不锈钢蒸笼板放入油锅里,油量以浸过蒸笼板两厘米为宜。待油热到冒烟,把肉块皮朝下放到蒸笼板上浅油烹炸。肉皮膨胀,表面变成凹凸不平并呈现出棕红色时,再翻转肉块炸其他部分。直到肉的表面颜色变黄,敲击肉皮发出脆响时即可出锅。出锅后,肉块要趁热放入温水里浸泡。滚烫的肉块遇到温水,肉皮会迅速发胀,变得更加酥松。“冷静”下来的肉块就可以捞出切片了。大小与芋头片相仿,厚6毫米左右。
  ⑨蒸扣肉之前,要制作调料。扣肉调料一般由糖、醋、酱油、五香粉和豆腐乳调和而成,但每家配方各有不同,往往代代相传,延续着家的味道。裹满调料的肉片和芋头片要相隔码放在大碗里,再铺上葱、姜、蒜等配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肉皮要朝下贴着碗底。扣肉蒸煮四十分钟左右即可。如果喜欢肉质软烂些,可适当延长时间,但时间过长,肉和芋头都会烂得无法整块夹起了。
  ⑩当扣肉蒸熟出锅,就要进行最后一道独属于扣肉的“仪式”了。将一个稍大过碗口的盘子反盖在碗上,再盖上一块干毛巾隔热,双手的虎口将盘子与碗扣紧,猛地翻转,让盘在下,碗在上。这时再小心除去碗,一盘扣肉就大功告成了。
  热腾腾的扣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棕红色的肉皮与灰白色的芋头相间,形成半球状,仿佛一朵硕大的万寿菊绽放在餐桌上,煞是好看。吃扣肉也有独特的礼仪,要将肉和芋头同时夹起,切不可只夹一样,把另一样不爱吃的留在盘里剩给别人是不礼貌的。放在嘴里咬一口,芋头吸饱了猪油,有了肉的香味儿,口感粉而不干;猪肉被芋头吸去了部分油脂,多了芋头的清香,入口即化,糯而不腻。
  柳州扣肉香,穿越时空,保留着记忆中的味道;柳州扣肉香,浓缩亲情,承载着属于家的独特风味;柳州扣肉香,传承礼仪,蕴含着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智慧。
16.关于“柳州扣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州扣肉的制作要经过水煮、油炸、蒸煮三道主要工序。
B.做扣肉的素类食材,通常有芋头、番薯、土豆、葛根、霉干菜等。
C.以芋头为搭配食材做成,有芋头的清香,入口即化,糯而不腻。
D.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味道好,可谓色香味俱全。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扣肉这道传统美味菜肴,许多地方的人喜欢,柳州人特别喜欢。
B.做猪肉扣的食材是有讲究的,肉料最好是肥瘦均匀的五花肉。
C.肉块煮到半熟,捞出用小竹签或锥子扎肉皮,可使猪皮易入味,炸后酥松。
D.不同喜好的人做的扣肉味道会有差别,因为做调料的材料会有不同。
1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先说明扣肉的地位和种类,接着说明柳州扣肉的食材挑选和处理,制作和吃法。
B.文章第②段说明扣肉的种类,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C.文章对吃扣肉的礼仪也有简略说明,要将肉和芋头同时夹起,切不可只夹一样。
D.结尾以抒情性的文字照应开头,点题“柳州扣肉香”,使人回味遐想。
(四)(百色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网络语言改变了什么
黄集伟
  ①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这是一项业余爱好。我认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②说到生存方式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如网络所说的“段子化”了,段子本来是一个相声术语,它是相声作品当中的一小节或者一小段。历经10年的网络演变,段子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几乎是无段子无饭局,无段子无聚会,无段子无社交,人人都是段子手。
  ③再说修辞方式的变化,近十年的网络语言最为活跃,这里仅列出三种修辞方式的变化,即压缩、反转和迭代。
  ④压缩,很多貌似无法压缩的词语或句子,被网友活生生地压缩了,像“高大上”“不明觉厉”等词。按照语文修辞学,这些词是不能这样压缩的,但是网友就这么压缩了,而且传播范围很广。
  ⑤反转,本来是一种修辞格,在网络时代,反转修辞格的大量涌现有目共睹,如“撩”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撩”的基本意思是“撩逗”,词性偏向于贬义,有“轻薄”的意思,但它被网络化以后,已经从贬义词转为中性词。
  ⑥迭代,本身是网络术语,一般用这个术语描述网络语言的变化,汉语就是在迭代的过程中不断地演变。如我的一位朋友在微信里说:“难道‘众筹’真的不是‘要饭’的别称吗 ”这句话虽然很刻薄,但也有一定道理。从语文角度看,有时候所谓的迭代变来的词仍然是换汤不换药。
  ⑦网络语言还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化,例如表情包社交,它最早是来源于QQ的表情包,伴随着社交媒体的膨胀而飞速发展。表情包语言是一种图片语言,一种基于“直观+吸睛”合成的信息符号,近年成了网络交流的常用符号。
  ⑧牛津辞典曾经选出的年度热词就是一个表情包——一张喜极而泣的脸。这张笑哭了的脸是当年全球使用率最高的表情包,这种细致入微的表达方式,跨越了不同的语言局限,成为现代人最高频使用的单个有意义元素,在便利性与信息量上同时占优。
  ⑨表情包的流行,有两个原因:一是方便,在泛社交年代,便捷交流是生活中的首选;二是丰富,表情包的使用,其实是既通用又个性,既清晰又含糊,一个笑中带泪的表情,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解读成苦笑、笑哭,也可以解读成无奈等。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9.根据选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网络词的一项是 (   )
A.段子化    B.高大上    C.中性词    D.表情包
2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画线句子中,“这”指代“我最近10年对网络语言做了笔记”。
B.本文的中心论点为“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三种变化:生存方式的变化,修辞方式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
C.第⑥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方法,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选文的结构方式为:总(①)—分(②③④⑤⑥⑦⑧)—总(⑨)。
21.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会越来越丰富,需对其进行规范,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网络语言在作文、书面交流等方面应多运用。
B.将网络语言融入汉语,丰富汉语词汇。
C.有的网络语言只能在一定的语境范围内使用。
D.某些网络语言的自由性和主观性较强,应适当引导,使其走向规范。
(五)(北部湾中考)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的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还有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采薇,选自《学生天地》2019.02,有删改)
22.下列关于“中国年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年画始于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表达喜庆的审美情趣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B.年画的内容题材多样,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
C.“中国年画四大家”为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杨家埠年画和绵竹年画。
D.年画制作技艺包括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23.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题目明确了说明对象,修饰语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③段至第⑦段为“总—分”结构,先总说,再分说“中国年画四大家”的特点。
C.第⑨段中加点词语“最早”,限定了时间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⑩段介绍热门藏品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做比较。
24.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桃花坞年画特点: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
B.年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大众看图识字的读物,其中时事题材是百姓喜闻乐见的。
C.民国时期,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其中《乾隆岁朝行乐图》风靡全国。
D.最值得收藏的五类传统年画有神像、吉祥图案、历史人物及故事、戏曲故事、市井风俗。
(六)(南宁四十九中月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地震前的“植物预报员”
①在各种地震的前兆中,人们十分注意某些动物的异常现象,比如牛羊乱窜、蛇兔迁徙、蛤蟆上路等。但人们也许不太知道,某些植物在地震前也会有很明显的“异常反应”。
②20世纪70年代,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地震,这些地震发生前,许多植物就出现了异常现象:1970年宁夏西吉发生5.5级地震,震前一个月,距震中60千米的隆德县在初冬时蒲公英提前开花;1972年长江口地区发生4.2级地震,震前附近地方的山芋藤突然开花;1976年7月,唐山发生大地震,震前唐山出现竹子开花,柳树枝条枯死,一些果树结果后又再度开花。
③据科学家分析,地震前最敏感的植物是含羞草。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比如1945年1月13日,日本发生了强烈地震,在地震前的11日上午7时,日本许多花园里的含羞草开始张开,但是到了10时,叶子突然全部合闭。含羞草不但能预测地震,还可预测灾害性的天气变化,对突发性的反季节性温差、地磁、地电等变化会产生有违常规的生长活动。
④据文字记载,会预测地震的植物还有很多。比如印度有一种甘蓝,如果出现生长新芽的现象,即是发生地震的预兆。还有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一种樱花类植物“地震花”,在地震发生之前,会突然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马上做应急准备。
⑤植物不仅能够监测地震,而且还能将地震情况记录下来。美国科学家哥尔顿·杰可比发现,树木的年轮具有记录地震的作用。这位植物学家在阿拉斯加州的某地发现松树的年轮长得很不规则,相互挤在一起,于是他查阅有关资料,果然在1899年这里曾发生过大地震,并且震后地面有些上升。杰可比认为,发生地震后,由于树木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影响了树木的生长。比如,地面上升或下降,能改变地下水对树木的供应;地面的裂口会损坏树根,从而影响树木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这些环境变化,都会在树木的年轮上留下痕迹。 因此,经历过地下断层活动期的树木,在它的年轮上都会记录下当时地震的有关情况,为人类研究地震、预测地震,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数据。
⑥那么,在地震前夕,植物为什么能感到地震即将来临呢 科学家认为,地震在孕育的过程中,由于地球深处的巨大压力,使它在石英石中造成电压,于是就产生了电流。植物根系受到地层中电流的刺激,便在体内出现相应的电位变化,从而引起植物的异常现象。
⑦当然,利用植物来预报地震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但我们相信,通过科学家们的持续努力,用植物预报地震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选自《奥秘》2016年07期,有删改)
25.下列对文中“植物预测与记录地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植物可以预测地震,在地震前会有很明显的“异常反应”。
B.宁夏西吉发生地震前一个月,距震中60千米的隆德县在初冬时蒲公英提前开花。
C.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居民把一种樱花类植物“地震花”当作观测地震的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马上做应急准备。
D.年轮能够记录当时地震的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由于地面上升或下降,改变了地下水对树木的供应;另一个是地面的裂口会损坏树根,从而影响树木对水分和养料的吸收。
26.下列对本文说明方法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在各种地震的前兆中,人们十分注意某些动物的异常现象,比如牛羊乱窜、蛇兔迁徙、蛤蟆上路等。(举例子)
B.1970年宁夏西吉发生5.5级地震,震前一个月,距震中60千米的隆德县在初冬时蒲公英提前开花。(举例子、列数字)
C.在正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白天张开,夜晚合闭。如果含羞草叶片出现白天合闭、夜晚张开的反常现象,便是发生地震的先兆。(做比较)
D.这位植物学家在阿拉斯加州的某地发现松树的年轮长得很不规则,相互挤在一起。(摹状貌)
27.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
A.竹子突然开花、一些果树结果后又再度开花等现象都是地震的前兆。
B.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后,对外界触觉敏感的含羞草叶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
C.经历过地震的树木有可能记录下当时地震的有关情况。
D.将来利用植物预报地震或许能实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三、古诗文默写(共8分)
28.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__ 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2)挑兮达兮,__ __。(《诗经·郑风·子衿》)
(3)__ 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欲济无舟楫,__ 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 __,__ __。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__ ,__ __。
四、综合性学习(共8分)
29.(淄博模拟)“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学校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气”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节气与农事】 谚语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田野是一块崭新的黑板,庄户人要在上面一笔一画书写“丰收”二字。还有哪畦地没有__ __,还有哪条渠没有__ __,他们要像给孩子洗脸一样慢慢地__ __。 (打理 翻整 修理)(3分)
请为以上农事在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词语。
(2)【节气与诗词】 古代文人墨客根据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的一首首优美隽永的诗词,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如在“雨水”的春日,可以读一读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请在横线上进行仿写,要求每句话都要含有与节气有关的诗词。(2分)
(3)【节气能双关】 洪承畴原是明朝重臣,后来兵败降清,官至大学士。传说他降清后,在谷雨那天与人下棋,随口吟出一句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同弈者应声对出下联:“两朝领袖,他年何以别清明。”
这副对联中,运用双关的词语是哪个 它有何含义 (3分)
答:
五、作文(40分)
30.当你驻足回眸时,那沉淀在心底的,那曾经被忽略了的,那以为消失不见的……全都涌上心头,成为一道道的风景。请以“回眸处总有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3)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