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上传人:林中客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传说中的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颇有感触,于是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苏 东 坡 (1036——1101), 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指( )B诗:文:词:书法: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写作背景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赤壁,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 念奴,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玄宗喜欢听她演唱。此词牌为纪念她而创立。念奴娇,词牌名。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á)发。人生如梦,一尊(zūn)还酹(lèi)江月。课文朗读课文整体分析重点字词大江:长江。
纶巾:青丝帛的头巾。
强虏:强大的敌人。又作“樯橹”。
尊:通“樽”,酒杯。
华:指(头发)黑白混杂。华发,白发。
酹:祭奠。我们来看下面的句子:明确:起兴的手法,用以引起
下文。( 兴,就是“先言
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大江东去”它运用了哪些手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这两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是传颂千古
的名句,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明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确 由江水而岁月。形象生动传神。孔子:逝者如斯夫拓展:“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三句点明了什么? 点明了怀古的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借旧时营垒的遗迹,表明这里曾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场;明确:1、写赤壁为何要借他人之口?学生讨论: 写赤壁借他人之口,绕过疑点。勾起人们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的回顾。赤壁何须问出处,
东坡本是借山川。
(清)朱日浚2、此赤壁非彼赤壁,但苏轼还是写下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地点的不确定,甚至错误,是否影响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学生讨论: 苏轼只不过是借题发挥,“以茶当酒”,借景凭吊古代英雄人物及其功绩,来抒写自己的情感。因此,以上因素丝毫没有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成就,并且成就了苏轼以及这篇旷世之作。 上片写了赤壁景色,都写了哪些景?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你是否能抓住最关键的几个字来分析赤壁之景?并用一个词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
乱:穿:惊:拍:卷:描绘赤壁之景的最关键的几个字:岩石山崖险怪山崖陡峭高峻江水之汹涌惊涛力度之大波涛气势之大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乱:岩石山崖险怪穿:山崖陡峭高峻惊:江水之汹涌拍:惊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人道是 三国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下阕哪一个词与上文相呼应?“遥想”一词与上文相呼应。下阕: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小乔初嫁
_______年青得意雄姿英发 _______人才出众羽扇纶巾_______风流潇洒谈 笑 间_______自信乐观强虏灰飞烟灭_______从容破敌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春风得意
风流倜傥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人景周瑜苏轼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苏轼的生平思想:
(1)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江城子密州出猎》
(2)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西江月》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春风得意
风流倜傥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仕途坎坷
命运多舛
年老无为
不胜嗟叹人景周瑜苏轼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自比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多情应笑我”,这句怎么理解?存在几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两句怎么理解?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人生如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尊还酹江月我们来看有关于江月的句子: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 ——杜甫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苏轼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 江 月生命岁月永恒的象征 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大江赤壁,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思慕古人
缅怀周郎,建功立业
感伤身世,祭奠江月研究性问题讨论:
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不屈不挠、努力进取、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有人说:“苏轼的一生是悲惨而不得志的一生。”结合词中“人生如梦”谈谈你的看法?看法自由,但得说出理由,自圆其说。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2)——“人生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 3)——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与英雄对比自愧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课外阅读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同雀春深锁二乔。课堂练习:
对全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入手,把大江与千古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背景。
B、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到三国时代的豪杰人物身上。
C、“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句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集中概括了这次战争胜利的过程。
D、这首词从总的方面看,气势磅礴,格调雄浑。C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