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一、基础检测
1.选出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
(1)豁然开朗(huō) (2)卓有成效(zhuó)
(3)诅咒(zǔ) (4)估量(liáng)
(5)芜杂(wú) (6)即使(jì)
A.(1)(3)(5) B.(2)(3)(4) C.(1)(4)(5) D.(3)(5)(6)
【答案】B
【解析】“豁”应读huò,“即”应读jí。
2.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 和最受 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 他、 他。
A.忌恨 诬蔑 诅咒诽谤 B. 诬蔑 忌恨 诅咒 诽谤
C.忌恨 诬蔑 诽谤诅咒 D. 诬蔑 忌恨 诽谤 诅咒
【答案】C
【解析】要注意语意轻重。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3~4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3.选出对第一句话中两个“对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两个“对于”所涉及的方面。
B.前一个“对于”是就马克思亲自参加并领导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而言。
C.两个“对于”涉及马克思的两大方面的贡献,其位置可以互换。
D.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两个“对于”的内容展开,因而此句是全文的纲。
【答案】C
【解析】不能互换。
4.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
A.“这个人”和“这位巨人”都指马克思,作者这样行文是为避免重复。
B.“不可估量”强调了马克思对人类贡献的程度无可企及。
C.“空白”表明马克思的地位和作用别人无法替代,无法弥补。
D.“不久”突出在很短的时间内,马克思的逝世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仍是在揭示马克思贡献的巨大。
【答案】A
【解析】“这个人”自然指代上文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巨人”指紧承前文,突出其历史地位。
二、课外阅读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 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生了911事件!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同时,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过去提起马克思,只说《资本论》和经济学;现在说起马克思,至少会说出《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他贯穿哲学、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学和政治学。去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发表同样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多类型的文学杰作。《资本论》完全可以当作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6.下列信息不能支持文中所引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
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
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答案】B
【解析】B项,恰恰是表明以前欧洲民间只是将马克思当做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看待。
7.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欧洲对马克思的真正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B.无论原来是信奉社会主义的还是信奉资本主义的人,今天都感受到了马克思的魅力。
C.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
D.文章将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力。
E.《资本论》的文学多样性,表现在它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
F.在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
【答案】CD
【解析】C项,原文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不能由此推出布莱尔反对将马克思评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D项,文章将马克思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并非说明马克思的影响力。
8.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
【答案】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得到显示。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答题时先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再分条作答。
9.为什么说马克思在欧洲复活是奇迹?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1)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在欧洲却受到重新认识和热烈追捧。(2)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
【解析】这道题有两问,审题时候要注意。题型属于文意理解题,答案都可以根据原文概括得出。《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一、基础检测
1.选出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
(1)豁然开朗(huō) (2)卓有成效(zhuó)
(3)诅咒(zǔ) (4)估量(liáng)
(5)芜杂(wú) (6)即使(jì)
A.(1)(3)(5) B.(2)(3)(4) C.(1)(4)(5) D.(3)(5)(6)
【答案】B
【解析】“豁”应读huò,“即”应读jí。
2.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 和最受 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 他、 他。
A.忌恨 诬蔑 诅咒诽谤 B. 诬蔑 忌恨 诅咒 诽谤
C.忌恨 诬蔑 诽谤诅咒 D. 诬蔑 忌恨 诽谤 诅咒
【答案】C
【解析】要注意语意轻重。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3~4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3.选出对第一句话中两个“对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集中体现在两个“对于”所涉及的方面。
B.前一个“对于”是就马克思亲自参加并领导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而言。
C.两个“对于”涉及马克思的两大方面的贡献,其位置可以互换。
D.文章的主体部分围绕两个“对于”的内容展开,因而此句是全文的纲。
【答案】C
【解析】不能互换。
4.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
A.“这个人”和“这位巨人”都指马克思,作者这样行文是为避免重复。
B.“不可估量”强调了马克思对人类贡献的程度无可企及。
C.“空白”表明马克思的地位和作用别人无法替代,无法弥补。
D.“不久”突出在很短的时间内,马克思的逝世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仍是在揭示马克思贡献的巨大。
【答案】A
【解析】“这个人”自然指代上文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巨人”指紧承前文,突出其历史地位。
二、课外阅读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 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倒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生了911事件!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
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同时,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过去提起马克思,只说《资本论》和经济学;现在说起马克思,至少会说出《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他贯穿哲学、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学和政治学。去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发表同样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多类型的文学杰作。《资本论》完全可以当作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6.下列信息不能支持文中所引马克思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传》这本书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
B.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
C.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看到了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
D.马克思是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答案】B
【解析】B项,恰恰是表明以前欧洲民间只是将马克思当做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看待。
7.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A.欧洲对马克思的真正认识有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B.无论原来是信奉社会主义的还是信奉资本主义的人,今天都感受到了马克思的魅力。
C.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
D.文章将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说明了马克思的影响力。
E.《资本论》的文学多样性,表现在它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
F.在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
【答案】CD
【解析】C项,原文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不能由此推出布莱尔反对将马克思评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D项,文章将马克思的名言与911事件联系起来,并非说明马克思的影响力。
8.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
【答案】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得到显示。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答题时先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再分条作答。
9.为什么说马克思在欧洲复活是奇迹?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1)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在欧洲却受到重新认识和热烈追捧。(2)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
【解析】这道题有两问,审题时候要注意。题型属于文意理解题,答案都可以根据原文概括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