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谏逐客书》
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客说春申君曰:“汤以亳,武王以镐①,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今孙子②,天下贤人也,君籍之以百里势③。臣窃以为不便于君。何如?”春申君曰:“善。”于是使人谢孙子。孙子去之赵,赵以为上卿。
客又说春申君曰:“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春申君又曰:“善。”于是使人请孙子于赵。
孙子为书谢曰:“疠④人怜王,此不恭之语也,虽然,不可不审察也。此为劫弑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材,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适而立不义。春秋戒之曰:‘楚王子围骋⑤于郑,未出境,闻王病,反问疾,遂以冠缨绞王,杀之,因自立也。齐崔杼之妻美,庄公通之。崔杼帅其君党而攻。庄公请与分国,崔杼不许;欲自刃于庙,崔杼不许。庄公走出,逾于外墙,射中其股,遂杀之,而立其弟景公。’近代所见:李兑用赵饿主父⑥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夫疠虽肿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绞缨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饿死也。夫劫弑死亡之主也,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由此观之,疠虽怜王可也。”
因为赋曰:“宝珍隋珠,不知佩兮。袆布与丝,不知异兮。闾姝子奢⑦,莫知媒兮。嫫母⑧求之,又甚喜之兮。以瞽为明,以聋为聪,以是为非,以吉为凶。呜呼上天,易惟其同!”诗曰:“上天甚神,无自瘵⑨也。”
(选自《战国策》)
[注] ①商汤靠亳都兴起,周武王靠着镐京兴起。②孙子:即荀子,赵人。汉代为避宣帝讳,称为孙卿。③百里势:一百里土地的势力范围。④疠:癞病,麻风病。⑤骋:访问。⑥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于惠文王,自号主父。⑦闾姝子奢:古代美女名。⑧嫫母:即丑女。⑨瘵:音zhài,病,多指痨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兑用赵/饿/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B.李兑用赵/饿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C.李兑用赵/饿/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D.李兑用赵/饿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申君,原名黄歇,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他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
B.弑,“臣弑其君”,封建时代称臣子杀君王、儿子杀父母,是一种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行为。
C.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命名为“春秋”。
D.“诗”,即《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门客认为春申君给荀子的土地太多,将来可能对春申君不利。春申君听了门客的话之后,就派人收回了土地。
B.有门客说管仲离开鲁国,鲁国就衰弱了,有才华的人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大,荀子是个贤人,不应该让他走。
C.荀子认为,那些专权独断的大臣为了自己免受灾难,时常要杀死有才、年长的国君,拥立无能的君主。
D.荀子信尾的赋诗,重在谴责当时的社会是非不分,说瞎子眼光明亮,说聋子听觉灵敏,颠倒是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5分)
译文:
(2)夫劫弑死亡之主也,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项 羽
[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4.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进行修饰,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D.第四句运用冷峻的反问语气,写出了项羽兵败乌江之后的后果。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 ,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 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 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9.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从报纸上垂阅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惠赠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答:①
②
③
④
⑤
1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所谓宽容,就是正确看待别人的过错,得饶人处且饶人,生活中人与人相处就会产生摩擦和矛盾,你打我一下,我还你三拳,必然落得两败俱伤的残局。而你豁达大度地宽容别人,对方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对你产生愧疚之心。
①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不一定就会产生摩擦和矛盾。
②
③ 11.1《谏逐客书》
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客说春申君曰:“汤以亳,武王以镐①,皆不过百里以有天下。今孙子②,天下贤人也,君籍之以百里势③。臣窃以为不便于君。何如?”春申君曰:“善。”于是使人谢孙子。孙子去之赵,赵以为上卿。
客又说春申君曰:“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春申君又曰:“善。”于是使人请孙子于赵。
孙子为书谢曰:“疠④人怜王,此不恭之语也,虽然,不可不审察也。此为劫弑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材,无法术以知奸,则大臣主断国私以禁诛于己也,故弑贤长而立幼弱,废正适而立不义。春秋戒之曰:‘楚王子围骋⑤于郑,未出境,闻王病,反问疾,遂以冠缨绞王,杀之,因自立也。齐崔杼之妻美,庄公通之。崔杼帅其君党而攻。庄公请与分国,崔杼不许;欲自刃于庙,崔杼不许。庄公走出,逾于外墙,射中其股,遂杀之,而立其弟景公。’近代所见:李兑用赵饿主父⑥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夫疠虽肿胞疾,上比前世,未至绞缨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饿死也。夫劫弑死亡之主也,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由此观之,疠虽怜王可也。”
因为赋曰:“宝珍隋珠,不知佩兮。袆布与丝,不知异兮。闾姝子奢⑦,莫知媒兮。嫫母⑧求之,又甚喜之兮。以瞽为明,以聋为聪,以是为非,以吉为凶。呜呼上天,易惟其同!”诗曰:“上天甚神,无自瘵⑨也。”
(选自《战国策》)
[注] ①商汤靠亳都兴起,周武王靠着镐京兴起。②孙子:即荀子,赵人。汉代为避宣帝讳,称为孙卿。③百里势:一百里土地的势力范围。④疠:癞病,麻风病。⑤骋:访问。⑥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于惠文王,自号主父。⑦闾姝子奢:古代美女名。⑧嫫母:即丑女。⑨瘵:音zhài,病,多指痨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兑用赵/饿/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B.李兑用赵/饿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C.李兑用赵/饿/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D.李兑用赵/饿主父于沙丘/百日而杀/之淖齿/用齐/擢闵王之筋/悬于其庙梁宿夕/而死
【答案】 B
【解析】 “饿”的宾语是“主父”,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C。“杀之”是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D,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春申君,原名黄歇,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他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
B.弑,“臣弑其君”,封建时代称臣子杀君王、儿子杀父母,是一种以下犯上、大逆不道的行为。
C.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命名为“春秋”。
D.“诗”,即《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答案】 D
【解析】 应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手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门客认为春申君给荀子的土地太多,将来可能对春申君不利。春申君听了门客的话之后,就派人收回了土地。
B.有门客说管仲离开鲁国,鲁国就衰弱了,有才华的人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大,荀子是个贤人,不应该让他走。
C.荀子认为,那些专权独断的大臣为了自己免受灾难,时常要杀死有才、年长的国君,拥立无能的君主。
D.荀子信尾的赋诗,重在谴责当时的社会是非不分,说瞎子眼光明亮,说聋子听觉灵敏,颠倒是非。
【答案】 A
【解析】 “派人收回了土地”错,只是心里想,还未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贤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不荣也。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君何辞之?(5分)
译文:
(2)夫劫弑死亡之主也,心之忧劳,形之困苦,必甚于疠矣。(5分)
译文:
【答案】 (1)贤人在的地方,那里的君王没有不显达的,国家没有不荣耀的。现在荀子是天下的贤人,您怎么能谢绝他呢?(“所在”“未尝不”“辞”各1分,“今孙子,天下贤人也”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被臣子杀害的君主,心神所受的忧愁苦闷,身体所受的痛苦,必定比生疠病的人还要严重。(“弑”“忧劳”“形”“甚”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有一个门客游说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说:“商汤靠着亳都兴起,周武王靠着镐京兴起,两个地方都只不过百里大小,而他们却因为它们而占有天下。现在荀子是天下的贤人,您竟想给他一百里土地的势力范围。我私下认为这对您很不利。不知您以为如何?”春申君说:“说得对。”于是就派人谢绝了荀子。荀子就离开楚国到了赵国,赵王封他为上卿。
这时门客又对春申君说:“从前有位伊尹离开夏地到了殷地,结果令殷王统一天下,而夏朝灭亡。管仲离开鲁国到了齐国,鲁国衰弱而齐国强盛了。可见贤人在的地方,那里的君王没有不显达的,国家没有不荣耀的。现在荀子是天下的贤人,您怎么能谢绝他呢?”春申君说:“说得对。”于是春申君就派人到赵国请荀子。
荀子写了一封信辞谢说:“得麻风病的人还可怜被臣子杀死的国王,这虽然是一句很不礼貌的话,但不能不加思考。这是针对一般被臣子杀死的国君而说的。如果人主年轻又夸耀自己的才能,又没有方法和手段识别奸邪的人,那么大臣就会专横跋扈独断专行,为了禁绝自己的灾难,他们就要杀死有才能年长的君主,拥立年幼、体弱的君主,废弃正直的人,抬举不义的人。《春秋》告诫人们说:‘楚国的王子围,到郑国去访问,还没等他走出境,就听说父王生病了,于是他就返回来探问病情,不料却乘机用帽缨把楚王勒死,而自立为王。齐国崔杼的夫人长得很美丽,齐庄公和她私通。崔杼率领家臣攻打庄公。庄公请求和他共分齐国,崔杼不答应;庄公又要求到祖庙去自杀,崔杼也不答应。庄公逃命,可他刚跳过外墙,崔杼就射中他的大腿,并杀了他,立庄公的弟弟景公为王。’近来所看到的是:李兑在赵国专擅朝政,在沙丘让赵主父饿了一百天终于困死他;淖齿在齐国掌权,竟然抽齐闵王的筋,然后把闵王挂在庙梁上,隔了一夜闵王被活活吊死。因此说麻风病即使是胎带的肿毒,但是如果往上和古代的帝王相比,还不至于被臣子用帽缨勒死,或者被臣子用箭射死;如果往下和近代帝王相比,也不至于被臣子抽筋吊死,更不会被臣子活活饿死。被臣子杀害的君主,心神所受的忧愁苦闷,身体所受的痛苦,必定比生疠病的人还要严重。由此看来,生癞疮的麻风病人可怜国王也有道理。”
于是荀子在信尾附了一首诗,写道:“珍贵的隋侯珠,不知道佩戴。皇家的龙袍和粗丝,不知道区别。梁国的美女闾姝和郑国的美女子奢,没有谁迎娶。有人却向丑女嫫母求婚,又很喜爱。把瞎子说成眼光明亮,把聋子说成听觉灵敏,把对的说成错的,把吉祥的说成凶恶的。唉!天啊,为什么不分好坏!”《诗经》中说:“天神的眼睛最明亮,不要自取祸殃。”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项 羽
[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4.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进行修饰,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D.第四句运用冷峻的反问语气,写出了项羽兵败乌江之后的后果。
【答案】 D
【解析】 D项“冷峻的反问语气”错误,此处是平淡的叙事。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3分)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等到项羽败退乌江,后悔已晚。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3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前半部分对项羽的形象描述寄寓作者的敬佩之情,后半部分则语带批判,并对项羽的匹夫之勇表达了不满,对其不能任用贤人完成自己的事业而深深惋惜。结合陆游本人的经历,我们应该看出他的英雄情结,及成就一番事业的梦想。
诗歌赏析
前两句写项羽的人、马,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但是在句里行间充满了对项羽的敬仰、敬佩!语句简单,但是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后两句是感叹之句,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项羽最终败至乌江畔,悔之晚矣!即使是一世英豪,做事也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意孤行,只能是自吞苦果。这两句表明诗人在敬的同时,更有感叹、惋惜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既要 ,也要冲锋陷阵,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贫富差距大会影响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所以解决贫困问题 。
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 ),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 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敢不敢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B.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C.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D.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 检验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答案】 B
【解析】 第一处语病是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语病为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应改为“检验”。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B.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C.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D.脱贫攻坚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多年未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答案】 A
【解析】 根据下文的关联词语“也”,它只能与“既”搭配,可以排除C、D两项;“矛盾和问题”的前面是一个多层定语,正确顺序应是“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排除B项。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运筹帷幄 迫在眉睫 按部就班 众志成城
B.建言献策 千钧一发 循规蹈矩 同仇敌忾
C.运筹帷幄 千钧一发 按部就班 同仇敌忾
D.建言献策 迫在眉睫 循规蹈矩 众志成城
【答案】 A
【解析】 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建言献策:陈述主张或意见,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出谋划策,进献计策。这里的主语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用“运筹帷幄”合适。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这里强调的是“紧急”而不是“危急”,所以用“迫在眉睫”合适。按部就班:原意是写文章时篇章结构安排得体,用字造句合乎规范。后来引申为照章办事,依次进行,不越轨,不逾格。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这里从感彩角度考虑,用“按部就班”更合适。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同仇敌忾:大家一致地对敌人仇恨和愤怒。这里用“众志成城”合适。
9.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够规范,请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我是北方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莘莘学子,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从报纸上垂阅了贵公司招聘人才的广告,惠顾了贵公司的网站,得知了招聘工程人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现惠赠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尽快与我洽谈。
答:①
②
③
④
⑤
【答案】 ①“莘莘学子”改为“应届毕业生”或“学生”;②“垂阅”改为“拜读”;③“惠顾”改为“浏览”;④“惠赠”改为“寄上”;⑤“洽谈”改为“联系”。
1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所谓宽容,就是正确看待别人的过错,得饶人处且饶人,生活中人与人相处就会产生摩擦和矛盾,你打我一下,我还你三拳,必然落得两败俱伤的残局。而你豁达大度地宽容别人,对方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对你产生愧疚之心。
①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不一定就会产生摩擦和矛盾。
②
③
【答案】 ②你打我一下,我还你三拳,不一定落得两败俱伤的残局。
③你豁达大度地宽容别人,对方不一定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对你产生愧疚之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及逻辑推理的能力。题干中明确“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故考生可以标出语言表达过于绝对化的句子,要特别注意“必定”“必然”“一定”“只要……就”“只有……才”等词语。如“生活中人与人相处就会产生摩擦和矛盾”“你打我一下,我还你三拳,必然落得两败俱伤的残局”“而你豁达大度地宽容别人,对方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对你产生愧疚之心”,这几句中的“就会”说得过于绝对。再看修改的例句,“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不一定就会产生摩擦和矛盾”,这一句在原句中添加了“不一定”,考生可以仿照这种模式在另外两个句子中添加“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