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08 20:5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三件光学仪器中,能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是( )
①平面镜 ②凸透镜 ③凹透镜
A.只有① B.只有①和② C.只有①和③ D.有①、②、③
2.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成像原理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向右移动,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3.根据表格数据可推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  )
次序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1 24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cm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4cm 正立放大的虚像
A.4cm<f<24cm B.10cm<f<20cm
C.10cm<f<12cm D.4cm<f<20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聪同学先用图-1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然后把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放置,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B.图2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C.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一下,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图2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5.如图所示,、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S是距凸透镜前距离大于2倍焦距的点光源,是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当点光源S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向右匀速运动靠近透镜时,像的移动情况(  )
A.像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靠近凸透镜方向匀速运动
B.像沿O与连线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小
C.像沿平行于主光轴方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
D.像沿与连线方向远离平面镜方向移动,速度逐渐变大
6.(2017巴蜀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固体很难被拉长,是由于分子运动造成的
B.炎热的夏天,在地面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液化吸热
C.一杯冰水混合物温度没有改变则其内能一定没变
D.打开醋瓶的瓶盖后,屋里弥漫着醋味,这说明醋分子不停地运动
7.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如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组别 甲 乙 丙 丁
物距(厘米) 10 15 20 30
像距(厘米) 40 30 20 15
A.甲 B.乙 C.丙 D.丁
8.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所示,小明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小明的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能把字放大的是爷爷的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老花镜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
9.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
B.都是向右凸出的,为凸透镜
C.光经过透镜发生偏折是光的反射现象
D.透镜b对光有会聚作用
10.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放在某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与物等大的像。然后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了20cm,无论在哪都找不到物体的像了,透镜焦距是(  )
A.40cm B.30cm C.20cm D.10cm
11.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移动了位置,他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蜡烛距透镜40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二、填空题
13.站在湖边能清晰的看见白云形成的像,这是光的____现象,若湖水深2m,则白云的像到水面的距离____2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还可欣赏到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我们“看到鱼”是光从____中射入到____中,进入人眼后引起视觉。
14.一束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_________cm,当蜡焰放在凸透镜左侧28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凸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的_____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_______________.
15.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正立/倒立)的、等大的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若将此物体向透镜靠拢,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像逐渐变______。当物体移到离凸透镜10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也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通过凸透镜______(填“能/不能”)看到物体的像。
16.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如人们很早就会使用日晷判断时间,是利用了光的______;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______可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可生火”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
17.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2f ( ) ( ) ( ) ( ) ( )
=2f ( ) ( ) ( ) ( ) ( )
2f>u>f ( ) ( ) ( ) ( ) ( )
u=f ( )
18.人类的眼睛好比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根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正常人眼睛的观察范围是( )
A.0到10 cm B.10到25 cm C.25 cm到极远处 D.10 cm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面放一个折光效果如图_______(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19.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____立、____(填像的大小)的像,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 .此时蜡烛距凸透镜12cm,若蜡烛向透镜靠近至5cm时,则此时成__像. (填全像的倒正、大小和虚实)
21.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少数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而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使远方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需要配戴用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22.夏日清晨,阳光明媚,周末小明和妈妈一同来到湖边散步,岸上拉着母子俩长长的影子,湖中柳影摇曳,小明指着自己的影子对妈妈说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又指着湖中柳树的倒影说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妈妈指着水中的鱼问小明,这又是光的什么形成的呢?小明告诉妈妈这是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23.远视眼看不清________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要通过配戴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
三、实验题
24.(1)小亮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使用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刻度尺,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甲、乙,铅笔,白纸,火柴。
①在玻璃板前面放点燃的蜡烛甲,再拿与之相同的蜡烛乙,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甲的像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②在寻找蜡烛甲所成的像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______(选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③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你认为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a.保持甲、乙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甲蜡烛的位置。
(2)小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2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
①图3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
②若在图3中将凸透镜移到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
③若在图3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
25.小明在光具座上,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小明将所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当在地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该光斑到镜面中心的距离为10cm.此操作是测量凸透镜的_____.
(2)实验时,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处,蜡烛放在刻度20cm处,如图所示.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光具座刻度45cm处,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从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三个方面填写).
(4)如下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___(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如图乙和丙是一位行人横穿马路时差点与一辆汽车相撞,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监控摄像头两侧安装了照明灯,它是为了照亮_______(摄像头/汽车).少数司机将光碟反向贴在汽车牌照上,利用光碟的_______干扰摄像头的监控,这是违法行为.
26.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_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D
6.D
7.A
8.B
9.A
10.C
11.B
12.C
13. 反射 大于 水 空气
14. 12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15. 倒立 10 大 不能
16. 直线传播 反射 会聚
17. 倒立 缩小 实像 2f>>f 照相机、摄像机 倒立 等大 实像 =2f 测焦距、倒立、放大、实像、>2f、投影仪、幻灯机、不成像、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18. B 后 甲
19. 照相机 倒立
20. 倒 放大 幻灯机 正立放大的虚
21. 前 凹透镜
22. 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23. 近 后方 凸
24. 大小 甲 b 放大 75 左
25. 焦距 缩小 放大、正立、虚像 照相机 汽车 光的反射
26. 照相机 将蜡烛右移,同时光屏也向右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