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08 20: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B. C. D.
2.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 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C.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
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成的像也变小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2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无法判断
4.将一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l
B.一定是凸透镜,纸上的光斑是太阳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
C.由于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所以可能是凹透镜
D.一定是凸透镜,若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透镜的焦距也随之变大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是客观存在的
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D.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108m/s
6.如图所示,图甲是“测凸透镜焦距”的装置图。图乙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烛焰能在光屏上成完整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烛焰下半部分的像
D.图乙中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7.当你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仪表时,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
A.镜的大小 B.人本身的大小 C.镜放置的高低 D.人离镜的距离
8.为了学好物理,小明同学养成了记笔记的好习惯。以下文字摘录自小明同学的笔记,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学世界里呈现的像,有实像也有虛像,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而虚像都是放大的
B.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了放的大些,应将放大镜与地图之间的距离调大些
C.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把蜡烛和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当移动透镜分别距光屏和均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如果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且像的性质不变
D.摄影记者采访一次会议,先给大会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给主席台排全景,他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暗箱长度调长了一些
9.下列光学器材中,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平面镜
10.《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下图中光学现象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渔民叉鱼
B. 海市蜃楼
C. 石拱桥和它在水中的倒影
D.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二、多选题
11.下列光学器件中,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
A.平面镜 B.潜望镜 C.放大镜 D.远视眼镜
1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有(   )
A. 叉不准鱼
B. 手影
C. 看到地上的书
D. 凸透镜使光线会聚
13.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如图所示.则这个玻璃体( )
A.可以看做两块凹透镜 B.可以看做一块凸透镜
C.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D.对图示光束具有汇聚作用
14.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成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透镜甲的焦距为 B.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一定小于
三、综合题
15.如图所示为无人机航拍的月牙岛美景,无人机航拍具有小型轻便、高效机动、影像清晰、智能控制的突出特点。结合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造无人机的材料密度应该有什么特点?
(2)无人机上的电动机原理是什么
(3)为了拍摄更大范围的月牙岛,无人机应飞的高一些还是低一些
四、简答题
16.早晨小明去上学,戴眼镜的时候发现和爷爷的老花镜混淆在了一起,请用两种方法区分开小明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远视眼镜.
17.小明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被丢弃的透明塑胶瓶,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那它就可能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他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装水后的透明塑胶瓶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
18.如图所示,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3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试用三种简易方法辨别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五、作图题
19.图中描述的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请在方框内画出可以矫正视力的透镜.
( )
20.如图所示,平面镜与凹透镜的主光轴成30°角放置,一束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入射到平面镜的点,请画出:
(1)反射光线和反射角的度数;
(2)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1.如图,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A点.试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 )
六、填空题
22.一束激光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是65°时,反射角是____°.
23.利用激光的平行度好,将激光束射入光盘,激光经过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后被光学装置接收,处理后就可以还原成声音和图像.激光还有一个特点是亮度高,如果激光照射到人眼,由于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激光经过眼球_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会严重灼伤视网膜,造成永久性伤害.
24.凸透镜的焦距是表示凸透镜对光线会聚能力的一个物理量,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为4cm和6cm,那么焦距为________cm的凸透镜对光线会聚的能力强一些.
25.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垂直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凸透镜与平面镜相距为d,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在两镜中点处,则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26.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
(1)该透镜是_______透镜(选填“凸”、“凹”);
(2)逐渐往容器中加水,光线a在容器底形成的光斑会______(选填“左移”、“右移”、“不动”).
七、双选题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使用的是焦距为15cm的透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应该在II区域内左右移动得到清晰的像
C.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需要向左移动,并且像在逐渐变大
D.如果将蜡烛放在I区域内,光屏在左边也可以得到清晰的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图中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故不符合题意;
B.图中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故不符合题意;
C.图中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故符合题意;
D.图中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①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像同侧.应用是放大镜.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③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④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⑤成虚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详解】
A.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不符合题意;B. 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不符合题意;C. 甲图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乙图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不符合题意;D. 甲图成虚像,物距变小,像变小;乙图成实像,物距变大,像变小,符合题意;故选D.
3.C
【详解】
由题意可知,光线通过该元件发生了折射,故应为透镜,没有光学元件光线会聚于S1点,有光学元件时光线聚于主光轴上的S2点,说明光线经过透镜后散射了一些,而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使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2点。故ABD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C.纸上呈现的是会聚状态的光斑,所以一定是凸透镜,故C错误;
A.纸上的光斑不是最小的,说明纸没在焦点处。如果焦点在透镜和纸之间,焦距小于l,当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变大。如果纸在透镜和焦点之间,焦距大于l,当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会先变小后变大。故A正确;
B.纸上的光斑是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后形成的光点,不是太阳的像,故B错误;
D.移动纸的过程中,不管光斑变大变小,凸透镜没有变,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不会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光线是表示光束传播方向的直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并不是客观存在,故A错误;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故C错误;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105km/s,即3×108m/s,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40.0cm-30.0cm=10.0cm
故A错误;
B.图乙中“物远像近”,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外,像在凸透镜的一倍到二倍焦距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B错误;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所成的像的亮度变暗,但光屏上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故C错误;
D.图乙中若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由折射光路的可逆性知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和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以及平面镜的大小、位置无关,所以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大小只取决于人本身的大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A.平面镜成的虚像中,像与物大小相等,故A错误;
B.用放大镜看地图时,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放大镜和地图之间的距离是物距,则为了放的大些,应将放大镜与地图之间的距离调大些,故B正确;
C.如果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透镜仍可在上述两位置成像,但像的性质也会与原来的两个位置相反,故C错误;
D.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从特写到全景,像变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所以照相机离主席台要远一些,同时缩短暗箱,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
A.凸面镜可以反射光线,并使光线发散,故A符合题意;
B.凹面镜可以反射光线,而且可使光线会聚到一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可以透过光线,对光有会聚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平行光入射、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光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C
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详解】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A、由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是鱼的虚像,比鱼的实际位置高一些,则渔民叉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11.CD
【详解】
A. 平面镜能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不符合题意.B. 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作用.不符合题意.C.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符合题意.
D.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符合题意.故选CD.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AD
【详解】
A.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
B.手影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看到地上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C不符合题意;
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属于光的折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3.AC
【详解】
如图,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整体看好像是一个凸透镜,但要清楚对光起折射作用的是玻璃部分,所以将其从中间分开来看,相当于两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是将其从中间分开来看,这时相当于两个凹透镜,不能当成一个凸透镜来考虑.
14.ACD
【详解】
A.成实像时,即
所以,即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说明更换为透镜乙后,成像更近,故透镜乙的焦距小于透镜甲的焦距,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透镜乙的焦距小于透镜甲的焦距,因此更换为透镜乙后,物距大于2f,所成的像是缩小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透镜甲的焦距为10cm,透镜乙的焦距小于透镜甲的焦距,若透镜乙的焦距为5cm以下,则像在之间,则光屏移动的距离,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CD。
15.(1)密度较小(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3)高一些
【详解】
(1)因为无人机航拍具有小型轻便的特点,说明制造无人机的材料密度小,根据公式在体积一定时质量小。
(2)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或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
(3)无人机镜头所成的像是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要想扩大拍摄范围,即让实像变小,应该让物距变大,即无人机应该飞的高一点。
16.详见解析
【详解】
小明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爷爷的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设计方法如下:
①放大镜法:将透镜放到书上,透过透镜看到书上的字变小的是凹透镜,即小明的近视眼镜;字变大的是凸透镜,即爷爷的远视眼镜.
②成实像方法:将透镜放在眼前正对前面的景物,如果看到倒立缩小的物像是凸透镜,正立的是凹透镜.
③阳光聚焦的方法:把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上下移动能在地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镜;同样的操作在地面上出现暗圈的是凹透镜.
17.见解析
【详解】
答:因为装水的透明饮料瓶,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
18.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设计方法如下: 方法一:放大镜法:将透镜放到书上,透过透镜看到书上的字变小的是凹透镜,字变大的是凸透镜.方法二:成实像方法:将透镜放在眼前正对前面的景物,如果看到倒立缩小的物像是凸透镜,正立的是凹透镜.方法三:阳光聚焦的方法:把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上下移动能在地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镜;同样的操作在地面上出现暗圈的是凹透镜.
【详解】
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有四种方法: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
(3)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凹透镜只能使物体成缩小的像.
(4)凸透镜能成实像,凹透镜只能成虚像.根据以上特点
根据以上性质特点设计合理的实验即可.
方法一:放大镜法:将透镜放到书上,透过透镜看到书上的字变小的是凹透镜,字变大的是凸透镜.
方法二:成实像方法:将透镜放在眼前正对前面的景物,如果看到倒立缩小的物像是凸透镜,正立的是凹透镜.
方法三:阳光聚焦的方法:把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上下移动能在地面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镜;同样的操作在地面上出现暗圈的是凹透镜.



凹透镜永远成正立缩小的虚象,凸透镜能成实象(物距大于焦距时)也能成虚象(物距小于焦距,所成虚象是正立放大的).
19.
解答本题需掌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
【详解】
由图可知,眼睛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属于远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如下图所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明确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20.
【详解】
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平面镜的法线,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入射到平面镜,则入射角为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反射角等于60°;平面镜与凹透镜的主光轴成30°角放置,则反射光线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如答图所示:
21.
【详解】
先作出发光点S关于水面的对称点S′,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OA为反射光线,SO为入射光线;过O点垂直水面作出法线,在水中法线的右侧画出折射光线OB,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22.65
【详解】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3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角也为3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23. 反射 凸透镜 会聚
【详解】
由于激光的平行度好,所以在光盘上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相同;由于激光的这度较高,当经过晶状体聚光后,会聚的点的温度会很高,对眼睛造成伤害.
24.4
【详解】
根据焦距的定义,焦距是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焦距越短,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会聚点离光心越近,说明对光线会聚的能力更强.
故焦距为4cm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强.
牢记凸透镜的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焦距越长,会聚能力越弱的特点.
25.
【详解】
由图可见,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应该会聚在焦点,由于平面镜的反射作用,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在两镜中点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A点的像点就是焦点F,所以焦点F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A到平面镜的距离.
因为A点在两镜中点处,所以,即,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26. 凹 右移
【详解】
(1)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由图知道,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远离(偏离)了主光轴,即该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是凹透镜;
(2)当逐渐往容器中加水时,入射角没变,所以折射角也不变,但是随着容器中水的液面升高,入射点会向右移动,所以容器底的光斑也向右移动,如图:
不同考查的是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光线经透镜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再确定透镜的类型,还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是一道基础题.
27.CD
【详解】
A.由图知,此时物距为
50.0cm﹣15.0cm=35.0cm
使用的是焦距为15cm的透镜,则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
15cm<v<30cm
所以光屏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可得到清晰的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需要向左移动,并且像在逐渐变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将蜡烛放在Ⅰ区域内,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