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7.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09 13: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4.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单选题
1.近年来,“温室效应”引起各国人民的关注,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 )含量越来越高引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
2.苏州市市区大面积的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有助于降低温室效应。大量植树造林能控制温室效应的原因是,绿色植物能( )
A.释放氧气 B.吸收二氧化碳 C.制造有机物 D.防风固沙
3.下列资源中,可以更新的资源是
A.石油 B.水能 C.矿物
4.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盲目的开发森林和草原 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早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里 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5.关于赤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潮是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形成的
B.赤潮会使鱼类大量死亡
C.为防止赤潮的形成,应禁止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放
D.赤潮有很大的危害
6.“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命运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
C.为丰富本地生物多样性,多引进外来物种
D.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7.过去50年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平均气温飚升5℃之高。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氟利昂 D.氮气
8.某村庄农民常年在同一片田地里只种玉米,这种耕作方式,最可能导致下列哪种结果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漠化 C.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D.土壤贫瘠化
9.梧州是一个宜居的、享有“绿城水都”美誉的城市。2021年全市人民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下列行为中与创建文明城市不相符的是
A.节约用水用电 B.爱护花草树木
C.使用一次性筷子 D.倡导垃圾分类回收
10.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不包括( )
A.生产、生活中燃烧煤 B.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
C.森林的破坏 D.植物的光合作用
11.在绿色办奥理念引领下,水立方变成“冰立方”,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北京冬奥会成为“最绿色”奥运会。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垃圾分类投放 B.纸张双面打印 C.常用一次性碗筷 D.使用无磷洗衣粉
12.地球生存质量下降,栖息地被破坏的最重要原因是( )
A.植物增长较慢 B.毁林开荒
C.环境污染加重 D.人类活动的加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运用
13.为了保护环境,农村地区禁止焚烧秸秆,秸秆燃烧时烧掉的成分主要是( )
A.水分 B.无机盐 C.有机物 D.二氧化碳
14.在居民小区摆放着不同颜色、画有不同标志的垃圾桶,以便垃圾分类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垃圾分类对保护环境、回收资源有极大好处
B.旧报纸和用过的作业纸属于可回收垃圾
C.废旧电池和过期药品可以循环利用
D.做到“不剩菜、不剩饭”可以有效减少厨余垃圾,保护环境
1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
①围湖造田;②排放污水;③植树造林;④焚烧垃圾;⑤养花种草
A.①③⑤ B.③⑤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
16.习主席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 下列措施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
A.退耕还林 B.焚烧秸秆 C.绿化荒山 D.退牧还草
二、综合题
17.在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事例,你认为应该怎样改变这些现状?
18.探究实验: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为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模拟酸雨对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共6分)
a.实验前两周,分别在3个花盆(标注为1号、2号和3号)中各培育5株玉米幼苗,等到玉米幼苗长到10厘米左右时开始实验;
b.用醋和清水分别配制成pH为5和4的两种醋酸水溶液;
c.每天分别用清水、pH为5和pH为4的醋酸水溶液浇灌1号、2号及3号盆中的幼苗;
d.每天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长势(如幼苗的高度、叶片颜色等)。
结果显示:用pH为4的醋酸水溶液浇灌的幼苗长势最差,其次是pH为5的醋酸水溶液浇灌的幼苗,用清水浇灌的幼苗长势良好。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水溶液配制的_____值。              
(2)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提醒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某同学计划在小区内进行一次环保宣传活动,你能为他设计一句宣传口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近年来,“雾霾”天气频频出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是衡量大气质量的指标之一。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由于颗粒物小,人体吸气时可直接进入肺中。它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
(1)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诱发________系统疾病。
(2)“雾霾”严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当“雾霾”来袭时,你对人们有何建议 ________。 
(3)你认为怎样做可以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 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形成“温室效应”。
【详解】
由于人类活动中过多排放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会引起温室效应。
故选A。
2.B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因此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
故选B。
3.B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权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详解】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可以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可分为三类:一是取之不尽的,如空气和风力;二是可以更新的,如土地、水和土壤;三是不可更新的,如石油、各种矿物,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4.A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详解】
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所以,题干选项中,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破坏了生态平衡。
故选A。
5.A
赤潮是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
【详解】
赤潮的形成是因为人类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突然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浮游藻类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由于这些藻类多呈红褐色,故称“赤潮”。海洋赤潮的发生会使鱼类大量死亡,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对海洋沿岸的水产养殖以及食用海产品的人都有直接的危害。预防赤潮应禁止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放。
故选A。
6.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
A.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这些营养物质和氧气源于自然,A正确。
B.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B正确。
C.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C错误。
D.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做到合理开发利用,会实现生物资源循环开发利用,保持生态环境稳定,D正确。
故选C。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7.A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据此解答。
【详解】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相当于给地球盖上了一层棉被,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
故选A。
8.D
连作: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前后种植的两季作物各不相同。
【详解】
农民常年在同一片田地里只种玉米,这属于连作。连作的危害会使土壤变劣,造成土壤微生物活性降低,养分分解作用下降,D正确。
故选D。
9.C
保护环境的措施多种多样,如植树造林、不滥用塑料制品、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处理等措施都可以保护环境。
【详解】
A.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节约了能源,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战,为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相符,不符合题意。
B.爱护花草树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为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相符,不符合题意。
C.使用一次性木筷,既浪费能源,也污染环境,不利于维持碳氧平衡,与卫生城市的要求不相符,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为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熟知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而出力。
10.D
碳循环示意图:
【详解】
A.生产、生活中燃烧煤能够释放二氧化碳,A正确。
B.各类生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正确。
C.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故森林被破坏后,能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D错误。
故选D。
11.C
倡导“最绿色”奥运会,需要注重绿色化学理念,减少污染物排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详解】
A.垃圾分类投放,既可以节约资源又有利于环保,符合“最绿色”奥运会的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纸张双面打印可以节约能源,符合“最绿色”奥运会的理念,故B不符合题意。
C.常用一次性碗筷,可以增加树木的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不符合“最绿色”奥运会的理念,故C符合题意。
D.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体富营养糊,保护水资源,利于绿色环保,符合“最绿色”奥运会的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D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详解】
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开辟农田、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沼泽开垦、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环境污染等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破坏了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原因中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另外,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也会破坏动物的栖息地。所以,地球生存质量下降,栖息地被破坏的最重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加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运用。
故选D。
13.C
种子主要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详解】
秸秆中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盐,有机物能够燃烧,无机盐不能燃烧。所以秸秆燃烧时烧掉的成分主要是有机物。
故选C。
14.C
垃圾应分类处理,可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等。
【详解】
A.垃圾分类可减少占地,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因而垃圾分类对保护环境、回收资源有极大好处,A正确。
B.旧报纸和用过的作业纸都可回收重新利用,属于可回收垃圾,B正确。
C.废旧电池和过期药品里面含有一些化学药物或有毒金属等,会污染环境,造成危害,属于有害垃圾,不可回收,C错误。
D.做到“不剩菜、不剩饭”可以有效减少厨余垃圾,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C。
掌握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知识。
15.B
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但是人类的一些活动却有意无意的给环境造成了一些无可挽回负面的影响。
【详解】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使生态平衡失调;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以及烟气中的二噁英类剧毒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很大危害,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喷药灭虫会直接破坏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残留的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剧毒不易降解的农药还会沿食物链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因此这些活动都会对生物圈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植树造林、养花种草可以提高绿化面积,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可见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 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详解】
ACD.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要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守护碧水蓝天,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进退耕还林、绿化荒山、退牧还草的活动,倡导绿色生活,做地球的守护者,ACD不符合题意。
B.焚烧作物秸秆降低了能量利用率,还引起大气污染,不符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B符合题意。
故选B。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7.1小区卫生差,人们随手扔垃圾。2踩踏花草。3烟头乱扔等。改变这些现状1加大宣传环保力度,如人人需要卫生的小区,小区的卫生需要人人。还可实行奖罚措施。人人是卫生监督员
【详解】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表现在:1小区卫生差,人们随手扔垃圾。2踩踏花草。3烟头乱扔等。改变建议:加大宣传环保力度,如人人需要卫生的小区,小区的卫生需要人人。还可实行奖罚措施。人人是卫生监督员。
18. pH 1号 酸雨对玉米幼苗的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通常形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造成的酸雨占酸雨中总酸量的绝大部分。目前大气中的硫和氮的化合物大部分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详解】
(1)对照组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本实验是模拟酸雨对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该实验中的变量是水溶液配制的pH值。
(2)每天分别用清水、pH为5和pH为4的醋酸水溶液浇灌1号、2号及3号盆中的幼苗,通过分析,实验的对照组是1号,用清水进行浇灌,2、3号是实验组织。
(3)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酸雨对玉米幼苗的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
(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已经知道酸雨的危害性,我们在生活中做到绿色出行(步行,骑自行车等),开发新能源减少石油、煤炭等燃料的使用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为提醒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某同学计划在小区内进行一次环保宣传活动,设计一句宣传口号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本题主要探究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该实验的步骤和探究实验应遵循的原则。
19. 呼吸 可采取戴专用口罩(具有活性炭吸附层的口罩)、尽量减少外出等方法 小区集中供热、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汽车单双号限行都能够减少雾霾天气
考点:空气质量与健康
【详解】
(1)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可见,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
(2)“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是PM2.5,所以避免该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的主要措施就是减少PM2.5的吸入,可采取带专用口罩(具有活性炭吸附层的口罩)、尽量减少外出等方法。
(3)雾霾天气主要是空气中的PM2.5过多,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些微粒来源于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减缓雾霾天气需要减少PM2.5,所以小区集中供热、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汽车单双号限行都能够减少雾霾天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