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语文 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三)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鞋
孙如静
①我七岁之前是没有鞋穿的,我们兄弟三人,只有上学的哥哥有鞋穿。我和弟弟常年都是赤着脚走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双脚冻得像两只透明的水晶萝卜一样,也只能在火盆边烤一烤,取取暖。
②七岁那年,我终于上学了,母亲没能给我买上一双新鞋,而是把哥哥的旧鞋洗干净了,补了补。我觉得很委屈,偷偷哭了一个晚上。为了不让母亲难过,第二天,我穿着那双旧布鞋走出了家门。一路上,我看到很多同学踏着五颜六色的鞋,背着各式各样的书包欢欢喜喜地走进学校,我低头看看自己脚上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布鞋,悄悄把它脱了下来,塞进了书包。从那天起,我得了一个外号——赤脚大仙。
③那时候,街上流行白球鞋,家里条件好的同学穿上一双白球鞋特别让人羡慕。我偷偷去百货商店看过,一双白球鞋要3块8毛钱。这个数字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只能望“鞋”兴叹了。接着,一条新的制度出来了,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穿上球鞋上体育课。那段时间,母亲生病住院已经花了家里一大笔钱,我实在无法再张嘴要钱了,一双白球鞋让我整天萎靡不振。
④一天,我当值日生,在打扫讲台的时候,看到地下散落的粉笔头,心中有了一个好主意。我把所有的粉笔头收集起来,涂在我的布鞋上,黑布鞋变成了白布鞋。心想,都是白色的谁会注意看呢 再说了,我站在最后一排,老师也不会注意到我的。就这样,我混过了两节体育课。
⑤这招儿并不是很管用,白粉末在黑布鞋上很容易褪落,所以要经常给黑布鞋上色,否则一褪落就容易被发现。
⑥一天下午,我在捡粉笔头的时候被班上的一个同学发现了。他大声喊:“抓小偷啊,有人偷粉笔了。”
⑦我听后,被吓坏了,手中的粉笔头纷纷落在地上,他的叫声引来了好多同学。大家把我围在中间,你一言我一语。“小偷,小偷,学生随便拿粉笔头也不可以,因为那是公共财产。”我红着脸,低着头,不敢争辩。大家捡起地上的粉笔头,纷纷向我砸来,我顿时成了同学们射击的靶子。
⑧这时,教物理的李老师来了。他看了看这个场面,严肃地说:“这位同学不是小偷,是我让他帮忙收集粉笔头的,他是在帮老师做好事呢。”李老师的一句话解救了我,在同学们半信半疑的目光中,李老师牵着我的手离开了教室。
⑨李老师带我来到了他的宿舍。“为什么收集粉笔头呢 ”李老师问我。
⑩我什么也没说,红着脸,从书包里掏出那双褪去白色的黑布鞋。看到这双鞋,再看看我那双满是尘土的脚,李老师什么也没说,而是打来一盆水,让我把脚洗干净。
不知什么时候,李老师拿出一双白球鞋放在我眼前。“穿上试试吧。”李老师说。这双白球鞋和我脚上的布鞋差不多大小,球鞋虽然有些旧了,但是和我这双满是补丁的黑布鞋相比就像白天鹅和丑小鸭。我小心翼翼地穿上,生怕弄疼了它。真合适啊,仿佛是为我专门定制的。我试着走两步,真舒服,如果赛跑,我肯定能得第一名。
“送给你了。”李老师说。我离开的时候,给李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下午的体育课上,列队报数的时候,我第一次大声喊:“到!”一双白球鞋让我变得底气十足。
但这双鞋我一直穿了半年多,直到母亲的病好转以后,可以做一些活计,家里条件慢慢好转,我才终于拥有了一双真正属于自己的白球鞋。
那天,我把那双白球鞋洗干净后,准备拿去还给李老师。给我开门的是一个与我年纪一般大的男孩子。他笑眯眯地说:“我爸不在,给我吧。”我把鞋递给他的同时,却看到他脚上穿的正是我那双破旧不堪的黑布鞋。
1.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我”与李老师关于“白球鞋”的故事。(3分)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我实在无法再张嘴要钱了,一双白球鞋让我整天萎靡不振。
(2) 李老师的一句话解救了我,在同学们半信半疑的目光中,李老师牵着我的手离开了教室。
3.第⑥段中“我把鞋递给他的同时,却看到他脚上穿的正是我那双破旧不堪的黑布鞋”,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蕴含怎样的深意。(4分)
二、阅读下文,回箸问题。(10分)
由《猩猩嗜酒》想到的
杜文渊
①《猩猩嗜酒》是明代文学家刘元卿的一篇经典寓言,讲述的故事是:猎人为捕获猩猩,投其所好在路旁摆下香甜美酒作为诱饵。猩猩知道这是猎人设下的圈套,不去碰触。但闻到美酒飘香,便垂涎三尺,不能自制,一次次自我告诫,一次次又有着想喝的纠结,直至忘乎所以,最后竟端起大酒樽狂饮起来,忘却危险,直到烂醉如泥,终成猎物。聪明的猩猩因贪恋酒香而不能自制,付出了沉重代价。
②何为自制力 自制力即自我控制能力。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对自我控制能力的一个经典诠释。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欲望人人都有,“存天理,灭人欲”,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 是人都会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喜怒哀乐,这是天性流露。没有欲望,人们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就会缺乏激情和动力,但若任由欲望和天性自由宣泄,不加理智约束,人生就会如同一列失去闸片的飞奔的列车,不脱轨撞个车毁人亡才是怪事。
④好在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类能够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人们能够自觉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这是自制力的表现。自制力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状况、智能发挥以及在成功路上走的远近。自制力好,是一个人强大人格的体现,更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⑤自制力是一个人坚强意志的表现。楚庄王拒赴宴会,用坚强意志克制自己享乐的欲望,也正因此他才能成就雄图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蒂曾是一个大烟鬼,他用过人的意志力克制香烟对他的诱惑,成功改掉恶习。他的事业也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世界富豪之一。生活无处不诱惑,唯有靠坚强意志管控好自己,慎微、慎独方能成就大事。否则,在不知不觉中忘乎所以,糊里糊涂就成了欲望的猎物,一失足成千古恨。
⑥自制力是一个人格局和修养的体现。清代书法大师翁同稣说:“每临大事有静气。”拥有长远的眼光和若谷的胸怀,遇事能冷静思考,为大局考虑,这是一个成功之人应有的素养。蔺相如忍辱负重,不因个人荣辱而意气用事,避免与廉颇正面争锋,是重国事、看大局、识大体的格局体现,也是明事理、知是非、能忍让的修养体现。而最终,他以宽广的胸怀赢得“强秦不敢加兵于赵”的成果,也同时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⑦自制力是一种人生成功的保障。理智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良习惯,不良言行,不一味地归于造化的安排,不给自己的恣意任性寻求借口,至少能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少一点人为的崎岖障碍,多一点阳光和坦途,多一点丰富多彩的内容。
⑧《猩猩嗜酒》,所喻者大也。愿与诸君共勉。
5.选文开头引用《猩猩嗜酒》的寓言有什么好处 (3分)
6.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7.选文第⑦段画线句中的“至少”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佚 名
①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②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③这几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④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儿,他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⑤他挑了一兜蜜橘,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 这可怎么办 ”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 ”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⑧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 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⑩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室贝似的接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轻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超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8.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4分)
9.第②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有什么作用 (4分)
10.请从语言表达角度对“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这句话进行赏析。(3 分)
11. 分析文章结尾画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心定而后方能静
丁雅诵
①如今的世界确实有些喧嚣嘈杂。各种信息一股脑儿地向你眼前涌来,各种言论争先恐后地想要占领你的脑袋。在纷扰与诱惑面前用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专注地去做一件事似乎变得难上加难。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难免被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所“绑架”。新闻资讯要看、热门头条要刷、八卦娱乐要追、朋友状态要赞……形象地说就是,手机一开一关,一天就过去了。
②静不下心、集中不了注意力,怪谁 是该怪这世界变化太快、科技发展太迅速,还是怪周围的人太吵闹、环境太嘈杂 外界的影响诚然不能否认,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僧人看见“风吹幡动”,于是开始争论到底是什么在动,一个僧人说是“风动”,一个僧人说是“幅动”。六祖禅师慧能听后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如此解释虽有些唯心,但也大抵揭示出躁动的本源。
③在纷纷扰扰之中,真想“静静”,关键在于增强自身的定力。什么是定力 郑板桥的《竹石》有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只要持心正、定力足,就能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即使耳边乱纷纷也自能岿然不动。围棋传奇李昌镐被人称为“石佛”,就是因他在与人对弈之时总能从容镇静、临危不乱,有着超乎常人的定力。所以,虽然李昌镐的棋风并不剽悍,也不出奇,但往往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④要想有定力,胸中必要有志向。如果心中缺少大志向,那剩下的就只能是小情绪外面的点点滴滴、风吹草动都会成为你的干扰源。比如,有一些大学生习惯性翘课、常态性挂科,整天窝在宿舍里打游戏,问他为什么这样,他没觉得是自己没目标、没意愿、没动力,反倒是怪宿舍没氛围、室友把自己带坏了。抱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不妨多学学毛泽东。年轻时的毛泽东,为了培养随时随地都能专心读书的能力,特地到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城门口“闹市读书”,时而朗读,时而默念,旁若无人。
⑤当然,保持定力不等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年轻人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自然很有必要,但今天我们格外强调静下心来,主要是因为接收的信息太多且鱼龙混杂。如果你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好奇要点开看一下,那么结果往往只能是什么也不记得、什么也没留下。所以,当你发现自己进入了手机“每隔三秒就有一条新的未读消息”的状态时,不妨适当开启一下“屏蔽功能”:把自己暂时与外界隔离开来,让内心静下来想想自己的目标,调整好状态再出发。
⑥“非宁静无以致远”,世界愈是熙熙攘攘,心静才愈能彰显力量。所以,别再焦躁着怒吼“我想静静”,多向自己的内心寻求定力,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1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4.下面这句话放在哪段较为合适 请说明理由。(4分)
《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 分)
离花近一些
侯利明
①祖母总能准确分辨出花中最美的一朵,步伐轻盈地走过去,弯下腰,陶醉在花的清香里。这时,她往往正挎着一篮猪草刚从原野里归来,或是正在扶着竹帚打扫庭院。无论晨昏始终有一朵花开得正好,仿佛只为恭候这位鹤发童心的老婆婆。我觉得惊奇,外出靠拐杖探路的祖母,“看”花的眼睛却分明是清澈明亮的,像夏日午后梧桐树下晾着的一碗清水,净得能看到飘零的紫烟。
②祖母满头的发,是一夜之间彻底变白的,那年的我还不到五岁,仰头望见祖母脸上满布的寒霜,不由一阵阵打战。她哭得停不下来,直到双目失明。无法再去回忆年迈的祖母是怎样在黄昏里一步步蹒跚,摸索着为我做饭洗衣,送我到村小上学。只记得一个周末,我在灯下写作业,柔风送来阵阵幽香,祖母拈针缝衣的手轻颤起来。她扶着桌沿走到窗棂下,循着香来到院子中。“回来了,你们真的回来了……”祖母哽咽着,跟随着若有似无的花香来到墙边,只见一簇簇鲜花在月光下美如仙子,婀娜多姿。这些花默默地发芽,拔节,直到缀满花苞,祖母虽然看不见却也不曾错过花开。花香盈盈,勾勒出温暖,给了她一个满满的拥抱。淡淡清香扣开了祖母紧闭的心门,日子随着一朵花的盛开渐渐有了颜色。侍弄了一辈子庄稼的祖母,能像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每个节气里感知到每朵花的气息。天气慢慢变热,花香愈加馥郁了,祖母在庭院里走动时甚至可以扔掉拐杖,被花香牵着悠然漫步。祖母的步伐越来越稳健,她在花丛中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盛夏光影里她莹白的发犹如栀子花开。
③秋风扫,落叶忙。祖母也忙。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来年春天祖母便会在房前屋后撒花籽,有路过的人讨要,她也总会笑眯眯地将一个个小布包赠予路人。他们从祖母安详的面容里看到了朵朵花开,心想那些花一定是美的。街坊邻里也会来要,去年花开满院,她们曾大把大把地抱花回去插在粗瓷敞口的瓶里,见过的人都晓得这些花是美的。
④祖母不再是我一个人的祖母了,她成了大家的“花婆婆”。大人小孩儿都愿意围着她玩闹说笑,谁有了烦心事都要到她开满鲜花的院子里坐上一会儿,倾诉着心底的烦恼,像对祖母说又像是对花儿说。一年又一年过去,我们这条民风淳朴的小巷,有了个诗意的名字:花巷。我在花开花落中长大,就要离家上大学,乡里乡亲都聚拢来,叮咛嘱咐说,花婆婆是我们大家的祖母,彼此供养,相依相扶,我去了只管好好念书。不知谁在人群中低语,还有花。我哭了,眼泪一滴滴收藏进如水光阴,滋润开满鲜花的心田,四季不败。告别祖母出门时,老人家拉着我的手又轻轻放开。
⑤第二年暑假,回乡探望祖母。花香萦绕的睡梦里,祖母把用花籽为我串的第一条挂链重新串了一遍,又取出一包新花籽放在桌上,说原来的那串是她用一个个春天串起来的,以后要我也开成一朵花,结了果,留下花籽,给予每个人。满院的花开得正好,坐在树影花影里,祖孙俩说着一些珍重的话。我知道,祖母要走了,而从今后的每一个春天,花依旧会开。
⑥整理遗物,看到父母生前从远方寄来的一摞信,其中一页上写着:要离花近一些,当花开放,它应付出生命里全部的能量,竭尽全力,毫不保留。从一封接一封的书信里,我断断续续了解到,父母当初决定放弃安逸的工作去深山支教时,遭受过相母的百般阻挠,于是就千里迢迢带回一包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临走前告诉祖母,大山里开遍了这样的花,看着它们,就像他们在身边。这样的话竟成了永别留言。来年春天花开时节,父母因救助被山洪冲走的学生,双双殒命。望向窗外,秋色袭人,院子里的花不再芬芳繁盛,有的已经干枯调谢,渐渐接近终结的尾声,却看不到丝毫颓败。
⑦收拾好一切,我动身启程了。
15.文章写了哪三次花籽的传递 请简要概括。(3分)
16.请从语言表达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 分)
她忙着把一粒粒花籽都细心地收起来,一包包储藏好,就像收获地里的麦子和大豆。
17.文章第⑥段补叙“我”父母生前来信的有关内容,有什么作用 (4分)
18.文章以“离花近一些”为题有什么含意 (4分)
参考答案
1.“我”被误认为是小偷,李老师帮“我”解围并问清事情原委;李老师送“我”白球鞋;“我”给李老师的儿子归还白球鞋。
2.(1)这里指“我”因为没钱买白球鞋精神不振的样子。
(2)这里指同学们对“我”不是小偷,反而是帮李老师收集粉笔头的事情持怀疑的态度。
3.照应前文李老师送“我” 球鞋的情节,突出“我”的震惊;暗示李老师家境也不富裕;李老师的儿子深受父亲影响,生活俭朴;侧面体现出李老师不仅对学生充满爱心,而且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很讲究方法,他的儿子有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4.“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贯穿整个故事情节;通过解困、送鞋这些小事反映李老师的高尚情操,对“我”无私的帮助,体现了人性中善良的光辉;表现了“我”对李老师的费美、感激之情。
5.引出本文的论题:自制力;充当事实论据,从反面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间读兴趣。
6.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述了遇事能冷静思考,为大局考虑是成功之人应有素养的道理,论证了“自制力是一个人格局和修养的体现”这一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7.不能。“至少”是限制性修饰词,在这里是说理智地控制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我们的人生路少一点人为的崎岖障碍,去掉后与原意不一致,过于绝对,体现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8.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发高烧做铺垫,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高尚的品质。
9.插叙;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突出他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表现他的善良做铺垫,为下文他见到女儿却不认识埋下伏笔。
10.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时,脸上微笑的表情瞬间定格的样子,表现他内心的震惊。
11.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文章主旨,再次强调善良的重要性。
12.心定而后方能静。
13.举例论证。以李昌镐因从容镇定下棋, 而往往获胜为例, 生动形象、真实有力地论述了拥有定力的重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放在第④段;《大学》里的这句话强调了志向与定力,定力与内心宁静的关系,能够证明第①段的分论点“要想有定力,胸中必要有志向”。
15.第一次:父母从深山带回野花花籽,种在庭院里;第二次:祖母将收获来的花籽,赠予路人;第三次:祖母嘱“我”要像传递新花籽一般将爱给予每个人。
16.运用动作描写(或:“一粒粒”“一包包”等量词叠用),生动地写出了祖母收藏花籽时认真与郑重的样子,将收藏花籽形容为收获粮食一般,表现祖母对花籽的珍爱,也寄托了祖母对儿子儿媳的思念之情。
17.呼应文题,解开祖母头发一夜变白的原因,补充交代祖母喜爱花的原因,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18.“花”象征美好品质,“离花近一些”即要向心灵美好的人学习;“花”象征乐观生活,“离花近一些”亦指要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花”象征无私奉献,“离花近一些”指拥有爱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