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语文 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四)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自私而无畏的“母爱”
①植物世界是平静而温顺的,仿佛所有植物都会默然顺从、逆来顺受。但一种名叫岩蔷薇的植物,却用“自燃”这种极端的方式,阐释在世界上植物与命运的抗争其实非常惨烈。
②岩蔷薇,是生长在岩石上的蔷薇。岩蔷薇名字里虽有“蔷薇”二字,花朵形状也和单瓣蔷薇很像,却和大家常见的蔷薇没有一点血缘关系,是半日花科的植物。
③初夏时节,深绿、油亮的叶片顶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蔷薇花开始铺在裸露的沙砾或岩石上,红的如霞,白的若云,黄的似锦……五牧圆形的花瓣,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叠压,然后在花芯部位沉淀出深色的晕纹。微皱的花瓣轻薄如纱,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
④很难想象,这柔美的岩蔷薇,拥有着如火般刚烈的性子,她会自燃,而且是故意的!
⑤生长在摩洛哥、西班牙中部山区岩石上的岩蔷薇,生存环境无疑是恶劣的, 在与炎热斗、与贫瘠斗、与同伴斗、与狂风雷电斗的峥嵘岁月里,岩蔷薇练就了自燃的本领——把自己和周围的植物一并烧成灰烬,为下一代赢得宝贵的生存空间。
⑥从种子钻出地面开始,岩蔷薇的叶片里,会持续分泌一种类似于香脂香气的挥发性精油。当岩蔷薇觉得自己的种子快成热时,她会将枝叶里挥发性精油的储量增加到几近饱和。一旦遇上干燥的晴天,外界气温超过320C时,在“导火索”骄阳的照耀下,岩蔷薇就会把自己燃烧成一把壮烈的火炬!
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何况是高温下刻意燃烧的火炬!
⑧在这场蓄意的纵火案中,牺牲的不仅仅是岩蔷薇妈妈,生长在她周围的植物,都无一幸免。因为,自私而无畏的岩蔷薇妈妈知道,岩石上的生存空间寸土寸金,谁能占领空间,谁才能获得生存。因此,在给自己的孩子穿上“防火服”(种子壳外的隔热层)后,岩蔷薇妈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杀式燃烧,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或许,她更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⑨这自私而无畏的母亲,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换来生存空间后,还不忘化作草木灰,滋养后代,从这个意义上看,母爱真是太伟大了!
⑩正应了罗曼.罗兰的那句话: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在母爱的营养中,小小的岩蔷薇种子在来年会率先破壳、发芽、展叶、开花,等轮到自己做妈妈,孩子“长大成人”快要离开自己时,这一代的岩蔷薇也会“重蹈覆辙”,像上一代母亲那样,在骄阳下让自己与周围的竞争者同归于尽,用身体的大火,为孩子圈出充足的生长领地,如此代代相传……
在自然界,不止岩蔷薇敢于和命运抗争,南美洲大森林里的“看林人”杜鹃树、生长在西班牙的自焚树以及我国新疆天山地区的白鲜等,都拥有自燃的无畏本领。
树木的自燃,对森林来说,也不全是坏事。自燃,不仅可以控制森林幼树生长的数量和速度,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为森林中各种树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适合的空间。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森林,在自然状态下,每隔5~20年就会自燃起火一次,但是该公园在得到人工保护后,80年间未发生过火灾。然而,这看似一团和气的背后,却导致了此地森林的生长过缓,新生林减少。1988 年的那场大火,不仅没有毁灭黄石国家公园,反而让公园的森林充满了勃勃生机。可见,草木的自燃,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自我毁灭,而是一种更有意义的重生。
1.文题“自私而无畏的‘母爱’”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4分)
2.找出文中对岩蔷薇的花摹状貌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是什么。(4分)
3.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纸上留香
包利民
①记得多年前,在舅舅家的墙上看到一幅字画,四个篆体大字“梅馨入梦”,虽然当时尚是冬天,我们那里也没有梅花,却依然从四个字间感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香气。那不是墨香,而是少年的心中第一次生发出来的意境和想象,从此那四个字便印在了我的心上。
②读初中时,有一阵子很盛行一种带有香气的信纸。那时我们常常写信,或是给远方的亲友,或是在杂志上看到的作者,而且那些好看且带有香味的信纸,被折叠成不同形状,蕴含着不同的意思。那时也曾收到过这样的信,展读之际,淡香盈然,伴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心儿便无比的宁静和欣喜。
③现在想来,那是纯真年代最朴素的一种香味,却是遥远得不可追溯。回忆那些书来信往的时光,即使是最简单的信纸最简短的问候,也在生命中氤氲着无尽的香气,淡雅悠长,一如那些如月澄澈的年华。那些写满思念与思绪的信,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一去不回。在这个通信没有距离的年代,我们失去了等候的味道,也失去了在小窗前在阳光下,捧读远方来信的芬芳心境。
④后来读书渐多,知道了唐代女诗人薛涛,也知道了她发明的“薛涛笺”。那是一种深红色的纸,可写信,亦可题诗。又叫“浣花笺”,就像李贺诗中说,“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想来就让人神飞无限。我觉得,薛涛制于浣花溪畔百花潭边的红笺,虽美在其色,更重要的,是其所蕴清馨,未题字句而先成意境,所以历来为人所钟爱。
⑤高中时有一阵子疯狂迷恋上书法,因为当时有个老师是书法家,给我们看过他的不少获奖作品,毛笔字各体皆佳,一下子镌进心里。当时有几个伙伴一起练,找来许多旧报纸,闲时便写,乐此不疲。那时满室充盈着墨香,还有我们欢快的笑声。随着学业的加重,书法渐渐地远去。闲来写上几笔,却是无由的烦躁。那么多年过去,有时想起曾经泼墨挥毫的岁月,便有着一种沧桑感,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有那么单纯而无忧的心境。也许,在走过的成长之路上,除了悠悠的墨香,什么也没有留下。有一天,在网上看到当年一起练书法的同学的博文,她却是迥然的心境,她写道:岁月和心情都远去,可是,我却没有辜负当年的那些旧报纸。
⑥没有辜负当年的旧报纸,是啊,那些纸上,曾写下我们多少青春的梦想,留下我们多少稚嫩的情愫,一如初开的花儿,清香满溢。那些香气,那些梦想,那些时光,只有曾经的旧报纸知道。
⑦有一次在一家旧书店买回一箱子书,翻看时才发现,其中竟混有一个古老的日记本,塑料皮儿,中间还有彩色插画。上面的字迹已经变色模糊,就像隔着岁月的尘烟。便饶有兴致地阅读,那是一个女生的日记,记录着少年的心事,多么简单的时光,多么朴素的成长。是的,那个时候,我们就是用笔来和自己说话,对着日记,将满腹之言倾吐。于是想起自己曾经记过的几十本日记,它们就放在故乡的老家里,那一刻,有着一种回头看看的冲动。
⑧前一阵子回老家,翻箱倒柜地找自己的那些日记,却是杳无踪迹。可能父母搬家时,不知失落于何处。满心的怅然失落,那是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日记,现在,想从当年的心事中重温一遍成长也空如一梦。那些年留在日记上的字,也会有着一种香气吧 就像偶然得到的那本女孩的日记,虽隔着漫长的岁月,却依然洇染着我的心境。我希望,我的那些日记,也会偶尔温暖一个人的回望,好能在这个纷扰嘈杂的樊笼里,感到丝丝的清凉。
⑨忽然发觉,似乎已经许久不曾提笔写字了,习惯了触摸键盘的手,对纸笔有着畏惧与陌生。那个夜里,偶然一梦,自己仿佛还是少年时,拿着毛笔在旧报纸上写字,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开出了一朵花,就像当年那些纯真的笑颜,于是梦里一片芬芳。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
4.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3分)
5.“纸上留香”写了关于“我”的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4分)
6.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7.文末写偶然一梦,“醒来时,眼中心上有着浅浅的濡湿”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笺
张 震
①笺,对于现代人而言,这个字有点陌生了。笺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信纸,只不过这种纸用宣纸制成。按种类分,笺可分为素笺和花笺。 素笺即单笺, 如白色、 黄色、粉红的箋。而花笺,又叫彩笺、精笺,是用淡墨或淡彩在笺上画上山水人物、翎毛花弃,等干透后再用重墨书写。花笺自古以来都十分受欢迎,捧在手里,就像捧着一块秀丽的绢一样,既是很好的文玩,又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②笺,最早始于唐代女校书薛涛,她侨寓成都百花潭,亲手制作深红小彩笺,用以录写诗篇,当时世人称之为薛涛笺,非常出名,求者甚众。薛涛之前,肯定也有花笺,只是失了记载,不入史了。所以,这项发明就被后人“注册”在薛涛的头上。
③宋、元、明、清,笺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书牍用具,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载体。据邓之诚《骨董琐记》记载:宋代大画家刘松年就喜欢自制雪松笺,经常用这种笺给朋友写信。之后各朝皆有一些制笺圣手,尤其是晚清的吴南愚绘制的艳景笺,更是让人争相睹阅。他将秦淮河畔的几位名艳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等绘成仕女笺,或执拂,或展卷,或拈花,或凭几,并给每人题诗一首,这种艳景笺美得让人不忍心往上面写字。将这种笺收集起来,雅致至极。
④民国以后,制笺从翻译《茶花女》的林琴南始,他手绘山水笺谱,通过水印技术由十竹斋、荣宝斋批量发行。稍后,鲁迅与西谛(郑振铎)联手,收罗各地有名笺谱藏本进行翻印,一时间他俩的合作占据了笺的消费市场,这也使他俩在这个领域成了那一时代的带头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最辉煌的时期,在那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他们的笺谱被刻制成木版,一直沿用至今。像齐白石的花鸟人物、陈师曾的花卉蔬菜、张大千的灵芝兰草等,都是上乘之作,至今无人可以比肩。
⑤笺是最小的文学形式,不到百字便可以将人情冷暖、陈情抒怀隐含其中。史料记载: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最早就是以笺的形式到达阅读者手中的。在笺上作书,与作家著书全然不同;作家著书吸引的眼球是越多越好,而笺上作书是给特定对象阅读的,是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文字,很少有“饰”的成分,笺上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相对而言,它比公开的著作更真实,也更具个性。渔樵闲话是史诗,凡人亦有非常言,这里面有天下计。
⑥我喜欢制笺,也喜欢笺上作书,这些年来我寄笺无数,遗憾的是大多属单飞雁,很少能收到别人回赠的信笺了,现在的人太忙,还有几人贪恋松下悟道、雨中吟诗 笺不知不觉地也成了传统的东西。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花笺是宣纸制成,用淡墨或淡彩画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干透后再用于书写的信纸。
B.“宋代刘松年自制雪松笺”,“晚清吴南愚绘制艳景笺”,二者都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笺上作书是给特定对象阅读的,因此常有“饰”的成分。
D.对于“笺”这种精致的艺术品渐行渐远成了传统的东西,作者流露出无奈与惋惜之情。
9.第②一④段按时间顺序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请简要概括。(3分)
10.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生命之始,花开花谢
林清玄
1953年,我出生在台湾南部乡下非常偏远的农村——旗山镇。
我的父母都是种田的农民,但在这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们。
我父亲是一个豪放、潇洒、幽默的人。我的母亲细腻温柔,对美的事物有极好的感受力,我印象中从未听到她对别人大声讲话。
父母亲的一生告诉我,一个人无论身份怎样卑微,只要维持灵魂中的细腻和温柔,就保有了伟大的生命。
我从来都认为爸爸妈妈的爱情是伟大而完美的,他们只受过很少的教育,却能相敬如宾直至晚年。我忍不住内心的好奇,想探究原因,可每次总是话到嘴边难以启齿。后来有一天,我们一家人都围坐着看电视,我便偷偷地询问妈妈那个理由。手里打着毛衣的妈妈脸上忽然浮现少女的羞涩,老花镜也遮盖不住她双颊的桃红。
“去问你爸爸。”妈妈说。
我走到爸爸身边,为他斟一杯茶,问出同样的问题。没想到一向很威严的爸爸也会有一丝不自在,他嘴角闪过一抹神秘的微笑,说:“问你妈妈去。”
我迷惑了。
后来的岁月,我终于想通“不能言传”是中国人生活的最高境界,爱情又何尝不是
我还记得我家附近有一个老婆婆,她的头发已似纷纷飘落的雪。她常常以一种极为悠然坦荡的神态,躺靠在廊前的摇椅里摇来摇去。她的手中总握着一根黑得发亮的烟管,她也不抽,只是爱抚着。我急于探究那一根烟管的故事,但她既聋又哑。
于是我跑去问爸爸,才知道,那烟管是十年前他当医生的丈夫健在时抽的。十年中,它总是握在她缩皱的手中。当时我对这件事感触极深,往后的日子里经常一次次地站在她旁边,看她捏弄那根烟管。
我记得爸爸对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眼里有一种异样的东西在闪烁。其实爸爸是深懂得爱的真谛的,只是他和妈妈一样,总是把它们埋在心底。
母亲爱沉默,不像一般乡下妇人般遇事喋喋不休。
这与她受的教育和个性都有关系。
在我们家方圆几里内,母亲算是个知识丰富的人,而且她写得一手娟秀的好字,这一点是我小时候常常引以为豪的。
我出生的时候不大会哭,初知文墨的父亲就随意按“清”字辈为我取名叫“怪”,报户籍的时候又改为“奇”。当时那个登记名册的人对我爸爸笑着说:“最近读武侠小说,清玄道人功夫了得,不如起名清玄吧。”
我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早期的农村社会,一般孩子的教育都落在了父母亲身上。因为孩子多,父亲光是养家就已经够累了,哪还有余力教育孩子。对我们这一大帮孩子来说,最幸运的是有这样一个明智的、有知识的母亲。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把《三字经》写在日历纸上让我背诵,并且教我习字。
母亲常常告诉我:“别人从你的字里可以看出你的为人和性格。”
我们家田园广大,食指浩繁,是当地少数几个大家族之一。父亲兄弟四人在日据时代都被征到南洋打仗,仅我的父亲生还。父母亲和三个寡妇必须养活林家十八个小孩,负担惊人。我是整个大家的第十二个孩子。
我妈妈是典型的农家妇女。那时的农家妇女几乎是不休息的,她们除了带养孩子,还要耕田劳作。为了增加收入,她们要养猪、种莱、做副业;为了减少开支,她们夜里还要亲自为孩子缝制衣裳。
只要家里有孩子生病,母亲就会到庙里烧香拜佛。我每看到她长跪在菩萨面前,双目紧闭,口中喃喃祈求,就觉得妈妈的脸真美,美得不可比拟,与神案上的菩萨一样美——不,比菩萨还要美,因为妈妈有着真实的血肉。妈妈就是菩萨,母心就是佛心呀!
由于我深记着这一幕母亲的形象,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能奋发向上,且长存感恩的心。
这也使得我从幼年起,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忤逆母亲的话。
我的大弟因患小儿麻痹而死时,我们都忍不住大声哭泣,唯有母亲以双手掩面悲号。我完全看不见她的表情,只见到她的两道眉毛一直在那里抽动。
依照习俗,死了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出殡那天,要用拐杖击打棺木,以责备孩子的不孝,但是母亲坚持不用拐杖,她只是扶着弟弟的棺木,默默流泪。母亲那时的样子,如今在我心中还鲜明如昔。
年幼的时候,我是最令母亲操心的一个。我不只身体差,由于淘气,还常常发生意外。三岁的时候,我偷喝汽水,没想到汽水瓶里装的是“番仔油”(夜里点灯用的臭油),喝了一口后两眼翻白,口吐白沫,昏死过去。母亲立即抱起我冲到镇上去找医生。那天是大年初二,医生几乎全休假了,母亲急得满眼是泪,却毫无办法。
“好不容易在最后一家医馆找到了医生,他打了两个生鸡蛋给你吞下去,你又有了呼吸,眼睛也睁开了。看到你睁开眼睛,我也在医院昏过去了。”后来,母亲每次提到我喝番仔油,都还心有余悸,好像捡回了一个儿子。听说那一天她抱着我看医生,跑了将近十公里的路。
我四岁那一年,一次从桌子上跳下时跌倒,头撞到缝纫机的铁脚,后脑壳整个撞裂了。母亲正在厨房做饭,我挣扎着站起来叫喊母亲,母亲从厨房跑出来。“那时,你从头到脚全是血。我看到的第一眼,心中浮起一个念头:这个囡仔没救了。幸好你爸爸在家,他骑着脚踏车送我们去医院。我抱着你坐在后座上,用一只手按住你脖子上的血管,到医院时我也全身是血。从手术室被推出来时,你叫了一声‘妈……’我那时才流下泪来。”母亲说起这一段时,总是把我的头发撩起,看我的耳朵后面。那里有一道二十厘米长的疤痕,像蜈蚣一样盘踞着。
由于我体弱,母亲只要听到有什么补药或草药吃了可以使孩子的身体变好,就会不远千里去求药方。可能是因为母亲的悉心照顾,我的身体竟奇迹般地渐渐好起来,变得非常健康,常常两三年都不生病,功课也变得十分好,很少得第二名。我母亲常说:“你小时候,只要考了第二名就跑到香蕉园躲起来哭,要哭到天黑才回家。真是死脑筋,第二名不是很好吗?”
11.请概括林清玄名字的由来。(4分)
12. 种田的父母却是对作者影响最大的人,请分析其原因。(4分)
13.文章回忆了与母亲有关的哪几件事 (4分)
14.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画线语句进行赏析。(4 分)
五、阅读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以戒为师
郑海啸
①也许只是巧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寿命都很短,莫泊桑只活了43岁,契诃夫44岁,欧.亨利不到48岁。契诃夫死于肺结核,他生活节制,但那时肺结核是绝症,他自己就是医生,也没办法。欧.亨利酗酒,死于肝硬化。莫泊桑死于梅毒,死相最难看。梅毒导致他肌力丧失,下巴等处的皮肤松垮下垂,不受神经支配。他总是张着嘴巴,来回晃动着脑袋。有时他会不经意间撞向墙壁,有时又摔倒在地,甚至去舔墙壁。莫泊桑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几乎是在痉挛、挣扎、呐喊中度过的,凄惨之状令人不忍目睹。何以至此 法国作家左拉在莫泊桑的葬礼上致悼词:“他文思敏捷,成就卓著,不满足于单一的写作,充分享受人生的欢乐。”这“人生的欢乐”,便是指莫泊桑划船、游泳和追逐女人的游戏人生。莫泊桑沉湎于声色,不能自拔。尽管福楼拜多次叮咛告诫:“千万不能把心交给别人,一个人活着,要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和周遭,对圆滑的事情尤其要提高警惕,对那些让人迷失的事尤其要谨慎,吃喝玩乐,特别是女人。”可莫泊桑还是无法控制自己泛滥的情欲。他的悲剧终将无法改变。
②但凡是人,往往都有嗜好,也往往会在这嗜好上耗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如果任其发展,人就成为嗜好的奴隶,一事无成,甚至痛苦不堪。在旧中国,“嗜好”特指抽大烟。见面时对方问:“您有嗜好 ”是问抽不抽鸦片。现在没人这样问了,因为吸毒已属于作奸犯科。但我们的嗜好依然存在。我见到一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时,写的文章还挺有灵气,但慢慢就平庸了,直到很臭很臭。我知道,这大多是因为他们不能节制自己的嗜好。见面时,他们热聊的都是网购、追剧、抢红包、明星八卦、热点新闻。这些事虽然很有趣,但都很耗费精力,无法给内心进补,所以他们的退步在所难免。我深深地为之惋惜,“天地生才有限”啊。
③伟大的才华往往出自伟大的自律。现代诗人当中,爱尔兰诗人叶芝可以说是最有音乐感,也最具神秘感的一个,但他的诗却是逼着自己写出来的。每天上午11点,无论身体健康与否,他都要逼自己坐到书桌前。最富灵感的诗,竟是逼出来的。丘吉尔曾经要求一位年轻作家每天9点钟走进书房对自己说“我要写4个钟头”。作家问:“要是进了书房,发现自己写不出,要是头痛、胃不舒服,怎么办 ” 丘吉尔说:“你得想办法克服。要是坐在那里等灵感、等到头发白了也不会来。写作也是工作,同行军一样,要是等天气好才上路,军队走不了多远。”
④以戒为师,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
15. 概括本文的论点。(2分)
16. 结合文章归纳本文采取了哪几种论证方法。(4分)
17.分析第一段详略安排的用意。(3分)
参考答案
1.岩蔷薇通过自燃,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换来生存空间后,还不忘化作草木灰,滋养后代。
2.旬子:初夏时节,深绿、油亮的叶片顶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蔷薇花开始铺在裸露的沙砾或岩石上,红的如霞,白的若云,黄的似锦……五枚圆形的花瓣,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叠压,然后在花芯部位沉淀出深色的晕纹。微皱的花斯轻薄如纱,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作用:表现其外形美丽,与其如火般刚烈的性子形成反差。
3.列数字,作比较。
4.“梅馨入梦”四个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呼应文题,引出下文对青少年时光的回忆。
5.多年前,舅舅家的字画笔墨飘香;初中时,书信往来的信笺氤氲着香气;高中时,旧报纸上练书法充满墨香;几年后,寻找失落的日记,追忆青春的馨香。
6.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纸上留下的青春的梦想、稚嫩的情愫”比作“初开的花儿”,清香满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春时光的美好,表现了作者对高中时期那段泼墨挥毫岁月的回味和留恋。
7.表达了“我”对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许久不曾提笔写字感到怅然若失。
8.C
[解析]“常有‘饰’的成分”应为“很少有‘饰’的成分”。
9.笺最早始于唐代薛涛(介绍笺的起源);宋、元、明、清,笺依然是文人书信往来、诗词唱和的重要载体;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制笺业最辉煌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绘制笺谱的大家。
10.作比较。把“作家著书”与“笺上作书”相比,突出说明了笺上书这种特殊的文学更真实,也更具个性的特点。
11.我出生时不会哭,父亲取名为“怪”,登记名册的人根据武侠小说起名为“清玄”。
12.父母亲的一生告诉“我”,一个人无论身价怎样事做,只要维持灵魂中的细腻和温柔就保有了伟大的生命
13.母亲教“我”背《三字经》和习字;母亲到庙里烧香拜佛求孩子康复;“我”误喝番仔油后母亲送“我”去医院,“我”撞伤头后母来送“我”去医院;大弟出殡,母亲扶着棺木,默默流泪。(回答出任意四件即可)
14.动作描写。“掩面”“抽动”生动传神地写出母亲丧子时的压抑而悲痛的情态,表达母亲爱得深沉。
15.以戒为师,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
16.事实论证,举短篇小说巨匠的事例,论证生活中应有节制;对比论证,将叶芝、丘吉尔等自律的人与前文不懂节制的人形成鲜明对比,论证“伟大的才华往往出自伟大的自律”。
17.示例:略写契诃夫和欧.亨利,详写莫泊桑。因莫泊桑最能体现因无法控制自己的嗜好,而导致痛苦不堪、甚至死亡。给读者以强烈震撼,从反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以戒为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