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天津市五校联考高一历史
合格班考试试卷
本试卷共分两部分,Ⅰ卷选择题 60 小题,共 90 分;Ⅱ卷材料分析题 1 题,共
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0 小题,每题1.5分,共 90 分)
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
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
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阶级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2.下图为古代主要文明分布示意图,据此图可得知古代世界的文明( )
A.多元分散,独立共存 B.相对孤立,毫无交流
C.起源中东,不断扩散 D.欧亚领先,非洲落后
3.古代西亚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古代西亚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
会实践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下列文化成就诞生于古代西亚的是
( )
A.《摩诃婆罗多》 B.象形文字
C.《吉尔伽美什》 D.按位计值法
4.《汉漠拉比法典》序言道:“安努(天神)与恩利尔(大地、空气之神)为
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
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太阳神),照临黔首,
光耀大地。”这部法典( )
A.是用象形文字所刻 B.融法律和道德为一体
C.蕴含君权神授思想 D.宣扬了人人平等理念
5.古代印度和两河流域文化的相似之处是( )
A.曾经创造了楔形文字 B.曾创作出著名的史诗
C.创造了1到9的数字 D.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
6.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
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开放包容,
书写相互尊重的壮丽诗篇。上述涉及的文明不包括( )
A.印度文明 B.中华文明 C.埃及文明 D.爱琴文明
7.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
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这说明大流士一世
( )
A.宣扬君权神授 B.推广希腊文化 C.开创专制制度 D.积极对外扩张
第 1 页 共 8 页
8.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
的新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这说明
( )
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暴力冲突客观上有利于文明
的传播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
争
9.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娱乐日为 66 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
123 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175 天。在娱乐日里,奴隶角斗、斗兽、
戏剧、赛车等活动的费用皆由国库支出。这段材料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
因是( )
A.农业发展的落后 B.工商业出现大衰退
C.统治者奢侈腐化 D.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10.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腓尼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 ②拉丁字母直接由腓尼基字母演
化而来
③腓尼基人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 ④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
马字母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1340年 6月,英国沃尔瑟姆庄园法庭判决,非自由农路斯未经领主同意就
将持有地租给自由人罗伯特,法庭命令他将这块土地和转租收益交给领
主,并罚款12便士。这反映出( )
A.国王的司法权力受到侵犯 B.庄园法庭对领主利益的维护
C.司法判决是庄园主主要财源 D.庄园内部成员不能擅自交往
12.一般来说,封臣的义务就是侍奉,而封君的义务则是保护。封臣必须随时
准备跟随封君进行军事远征,如果封君没了马骑,封臣必须把自己的坐骑
让给他;如果封君被囚禁,封臣必须把自己作为人质以换取他的获释。这
表明( )
A.封臣是封君的私有财产 B.军事远征是封君封臣制度的
前提
C.封臣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D.封君和封臣有严格的权力与
义务
13.在历史上,君士坦丁堡曾经历了两次大劫难。第一次是 1204 年第四次十
字军东征攻陷和屠杀,标志着帝国的衰落,直到 1261 年收复。第二次是
1453年 5月 29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
尔),帝国正式灭亡。请推断,这里的帝国指的是( )
A.拜占庭帝国 B.古代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阿拉伯帝
国
14.伊凡四世(1530—1584)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工商
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
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
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此举使得俄罗斯(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废除了农奴制度
C.缓和了社会矛盾 D.摆脱了蒙古统治
第 2 页 共 8 页
15.“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方面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泛的
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东方文化的韵味,也有西方文化的气
质。”这说明( )
A.阿拉伯帝国瓦解对阿拉伯文化没有影响
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融合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维系了它的统治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版图辽阔民族众多
16.20世纪初,经著名翻译家严复翻译,一部名为《天方夜谭》的文学作品来
到中国,该书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引起了轰动。该书来自
( )
A.古希腊 B.古代阿拉伯
C.古代印度 D.古代奥斯曼土耳其
17.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过程
看,属于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 ②都信仰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都体现政教合一特点 ④都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公元 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改
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
时代”,此次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宗教改革
19.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曾出土了中国的青花瓷器。从史料实证的角
度,它们的出现表明( )
A.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 B.中非间存在贸易往来
C.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 D.非洲制瓷业技艺高超
20.桑海帝国的统治者把帝国分成十个省,各省均委派自己的亲信治理,同时
还指定一些长官负责全国各个方面的行政管理。这表明当时的桑海帝国
( )
A.君主专制强化 B.城市治理先进 C.中央集权确立 D.政治秩序
稳定
21.1986年,撒哈拉以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
化遗产之一。该遗址是( )
A.摩加迪沙 B.阿克苏姆王国 C.桑海帝国 D.大津巴布
韦
22.如图是一件发现于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的瓷器,原产于 15世纪左右的
中国。这件文物可以用于说明东非国家( )
A.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B.手工业生产很发达
C.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D.对外贸易范围广泛
第 3 页 共 8 页
23.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被誉为“新世界
的罗马”。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以库斯科为中心,北达基多,南到智利中部,全长达 1600千米。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接力传送。印
加人重视交通事业的原因( )
A.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B.便利人们出行
C.传递情报调动军队 D.便于征税征兵
24.南美居民中,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了水上“浮动园地”,从而扩大了
耕地面积的是( )
A.玛雅人 B.班图人 C.印加人 D.阿兹特克人
25.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咒语;黄金是
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时,欧
洲人迫切地寻求黄金根本上反映了(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关键因素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影响很大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26.“我向我们最战无不胜的君王们承诺:如果我能得到他们一些小小的授
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还有香料、棉花……都奉送给他
们。”哥伦布的这句话反映了他的远洋航行( )
A.开拓了新的国际市场 B.扩大了教会的影响
C.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 D.得到了王室的支持
27.“他坚信大地是圆形的.盼望做一件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壮举——环绕地
球航行。在他遇难后的第二年,他的船队完成了这一壮举。”材料中的
“他”最有可能是( )
A.麦哲伦 B.德雷克 C.哥伦布 D.哈得逊
28.从全球化的视角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
A.推动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C.不利资本的世界性流动 D.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29.中国古代一部农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
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推断该农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30.据《世界经济史》记载:“16 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 3
倍,相应地,从16世纪 30 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这反映出欧洲
出现了( )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资产阶级革命 D.社会革命
31.人们在回顾文艺复兴时发现,彼特拉克、但丁等是基督徒;拉斐尔创作了
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基罗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哀悼基督》等雕塑作
品。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
A.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B.运用写实手法创作
C.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D.主张延续古典文化
32.下列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是( )
①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②教权应高于世俗统治者的权力
③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④简化宗教仪式,用民族语言进
行活动
第 4 页 共 8 页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3.有人说“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
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34.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这主要缓和了( )
A.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D.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35.对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的正确理解不包括( )
A.由封建专制到共和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C.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
D.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36.1688年,英国某一历史事件“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上改变了英
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这一事件是( )
A.圈地运动 B.“光荣革命” C.内阁制形成 D.工业革命
37.下图可以用于说明( )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B.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 D.法国的人民主权原则
38.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又称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的水晶宫举
办。这是一座用铁和玻璃构建的建筑物,里面有树木、花园、喷泉以及世
界各地的工业产品。下列工业产品有可能陈列其中的是( )
A.铁路设备,电话机 B.铁路设备,万能蒸汽机
C.水力纺纱机,汽车 D.蒸汽织布机,飞机
39.下表是英国城市人口在全国占比数据。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1801 1841 1851 1861
城市人口占比% 33.8% 48.3% 54% 58.7%
A.政府政策的鼓励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自由贸易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40.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
“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
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 19世纪中
期的伦敦( )
A.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B.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C.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D.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41.下表是 19 世纪 70年代到 20 世纪初《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表》。此时
第 5 页 共 8 页
推动世界贸易变化的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 100) 贸易总额 (单位:10 亿法郎)
1870年 24 45.5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
1900年 68 118.2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资本主义向世界扩张
C.世界各国之间联系密切 D.近代工厂的大量出现
42.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女王
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发明了电话机 B.率先进入了“蒸汽时代”
C.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D.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43.下图漫画《下一个!》(1904 年)把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描绘成一只章
鱼,章鱼的头好似储油罐。章鱼的触须不只向工业设备延伸,还缠住了国
会和白宫。画面最前方描绘了企业家惨遭鱼肉的样子。它可用来说明
( )
A.垄断组织的影响 B.三国同盟的形成
C.西方民主的没落 D.跨国公司的蔓延
44.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指( )
A.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5.1848年发表的某著作既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又揭示了资本主
义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必然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
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该著作可能是( )
A.《哈姆雷特》 B.《九十五条论纲》
C.《社会契约论》 D.《共产党宣言》
46.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表述道,“无产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存的国
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近现代史上首次对此进行尝试的是( )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德国统一战争 D.法国巴黎公社
第 6 页 共 8 页
47.19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被瓜分
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贪得无厌 B.亚非拉地区的的贫困
C.无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8.1884年,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该原则
( )
A.承认了非洲国家的主权 B.实现了非洲的民族独立
C.废除了非洲的奴隶贸易 D.加速了瓜分非洲的进程
49.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
被英国控制,中国的门户被打开,亚非拉多数国家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
地。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B.世界各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成熟 D.各国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0.某同学搜集了有关“圣马丁”“提拉克”“墨西哥宪法”“埃塞俄比亚独
立”等资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A.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
C.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D.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51.揭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序幕的是( )
A.古巴 B.海地 C.巴西 D.秘鲁
52.“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 20 世纪初
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以下属于“亚洲的觉醒”的是
( )
A.海地获得独立 B.印尼民族大起义
C.中国辛亥革命 D.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53.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
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提拉克主张“自治”是
要摆脱( )
A.荷兰殖民统治 B.美国殖民统治 C.英国殖民统治 D.法国殖民统治
54.关于一战下列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
B.战争爆发前德国把美国视为衰落的国家
C.一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D.一战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中心转向亚洲。
55.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
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
度”是指(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56.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体
系( )
A.对战败国的严惩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B.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C.促使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D.忽略了综合国力强大的美国的利益
第 7 页 共 8 页
57.下列是某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四月提纲”、“攻打冬
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D.俄国十月革命
58.新经济政策对农民做出让步,允许农民缴纳一定的粮食税之后自由支配余
粮,这一举措( )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是对余粮收集制政策的延续
C.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D.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
59.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多种所有制并存
60.有学者描述某位航海家:“这要感谢他,因为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错觉,
认为到达了马六甲附近,找到日本和中国是指日可待。错觉造成的重大效
益是鼓舞人们继续勘探,寻找向往中的黄金、香料和财富。”这位航海家
最可能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 10 分)。
6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宣言》,同年,经国王和女王共同签署生效,称《权
利法案》,1694 年,议会又通过《三年法案》,规定议会至少 3 年召开一次,每
届议会不得超过3 年。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王位不
得传给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1707年,议会通过《任职法案》,规
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是失去了议员资格。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以上四个法律规定都限制了英国国王的哪些权利?(4分)
材料二
美国权力结构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指出 1787年美国宪法中规定了哪些建立政府的原则?(2 分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美殖民地从争取独立到确立民主政体过程中,都受到了哪些启蒙思想的影响?(4分)
第 8 页 共 8 页
2021-202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天津市五校联考高一历史
合格班考试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60 小题,每题1.5分,共 9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C B D A B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A A B B A A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C D D D A B D A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C C B D B C B B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B A C D D D D A C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C C C A A D C A C
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 10 分)。
61.(10分)
(1)限制:《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立法权;《三年法案》使国王不能停止召开议会;《王位继承法》对国王结婚和王位继承进行监督;《任职法案》限制国王拉拢议员或在议员中培植亲信。(每点 1
分,共 4分)
(2)原则:三权分立原则或分权与制衡原则、联邦制原则(每点 1分,任意 2点,共 2分);
思想: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理性思想、法治思想等。(任意 3点,共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