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与默写
第十一节 课外文言文阅读
01
考点解读
02
考点梳理
03
真题剖析
【解析】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2. 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译文】(贾岛)伸出手来做推与敲的姿势,看到的人都很惊讶。(意对即可)
在
想要
【答案】 “敲”字既有动作,又有听觉效果,以动写静,凸显月夜荒园的寂静,韵味醇厚;“推”字只有动作,在韵味上略有不足。(意对即可)
【解析】3.考查从“炼字”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看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2021·北部湾经济区】
马说
韩愈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紧接着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然后进一步揭示千里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B.文章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C.文章每段末句都用“也”字收结,但这三个“也”字表达的语气各有不同。“不以千里称也”的“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深刻嘲讽的语气。
D.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不平和悲愤,作者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文意的理解。主要涉及内容理解、写作手法、语言特点、行文特征等,复习时对这方面的知识点要尤为注意。C项“不以千里称也”的“也”表达的是作者无限痛惜的语气,而不是嘲讽的语气。
【2021·北部湾经济区】
马说
韩愈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答案】(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04
实战提分
只
回去
过了很久(庞仲达)说:“任棠是想让我明白(道理)啊。”
仲达到郡/先候之/棠不交言
【解析】2.本句重点字词:良久,过了很久;欲,想要;晓,使……明白。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庞仲达到任,先去拜访他,任棠不和他说话。故断句为:仲达到郡/先候之/棠不交言。
4.庞仲达从任棠的行为中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水者,欲吾清,拔大钵薤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者,欲吾开门恤孤也。
5.读完本文,你认为庞仲达是一个怎样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水者,欲吾清,拔大钵薤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者,欲吾开门恤孤也”的意思是:水,是想让我为官清廉,拔一大钵薤,是想让我打击豪门大族,抱着孩子站在门口,是想让我开门救济弱小。据此回答即可。
他虚心求教,礼待贤才,求贤若渴,同时智慧过人、悟性强,也是一个想要励精图治,造福百姓的清廉官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概括。由“仲达到郡,先候之”可知,他虚心求教,礼待贤才,求贤若渴。由“棠是欲晓太守也……叹息而还”可知,庞仲达智慧过人、悟性强,也表明他想要励精图治,造福百姓。
另,另外
说
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本题重点词:是以:因此;恤:顾及;单身:独身一人;自:自己。A.“单身”的理解错误,单身不是未成家。B.理解正确。C.“恤”“衰老”的理解错误,“恤”顾及的意思,“衰老”指自己年老体衰。D.“恤”“单身”理解错误。故选B。
担心引起百姓抱怨
洁己奉公
书写
结构助词,
的
A
【解析】2.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可断句为: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汉朝兴盛以来,才开始设置谏官(的职位)。
①担心时间长了刻在木板上的谏官的名字会磨灭掉。②认为谏官责任重大,为官必须忠于职守,名字刻在石头上便于后人监督。
【解析】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吾恐久而漫灭”得出:担心时间长了刻在木板上的谏官的名字会磨灭掉;根据“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分析,认为谏官责任重大,为官必须忠于职守,名字刻在石头上便于后人监督。
5.“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第二年范仲淹应约写下《岳阳楼记》,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情怀;庆历年间,司马光为警示谏官而写下此文,间接表达了自己与范仲淹相同的政治情怀。请说说这种情怀是什么。
不论是被贬谪还是在位,二人都忧国忧民(心忧百姓),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他们不为名利,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专利国家”,而不在意个人荣辱得失。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根据《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分析,反映了范仲淹忧国忧民(心忧百姓),以治国安邦为己任的情怀。根据本文“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分析,反映出司马光忧国忧民,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他不为名利,不在意个人荣辱得失。据此写出共同的情怀:忧国忧民(心忧百姓),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他们不为名利,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专利国家”,而不在意个人荣辱得失。
于是,就
以……为乐
(1)骈散结合,对偶工整;(2)生动形象;(3)简洁凝练。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