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考点专项突破 复习课件:第二章 第九节 古诗词曲鉴赏(二)(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考点专项突破 复习课件:第二章 第九节 古诗词曲鉴赏(二)(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9 16: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与默写
第九节 古诗词曲鉴赏(二)
03
真题剖析
【2021·北部湾经济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
B.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魄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C.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阕,毫无斧凿痕迹,融经铸史,驱遣自如。
D.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迈奔放。
D
【解析】1.全词整体情感沉郁悲怆,D项“豪迈奔放”赏析有误。故选D。
【2021·北部湾经济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答案】
2. 示例一:“悠悠”一词,音韵和谐,节奏婉转;既写出时间的漫长久远,又表现作者思绪之无穷。
示例二:“滚滚”一词,绘形摹声,律动强烈,富有画面感;写出长江日夜不息奔流不止,透露作者面对兴亡的无奈与伤感。
【解析】本题题干中给出“叠词”的作用,又以《诗经》中的具体内容示例,要求学生从韵律和内容上谈对词作中叠词的理解,不仅考查学生对“叠词”等知识的理解,还进一步要求学生具有对词作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分析能力,是难度较大的一道题。作答此题,首先可结合题干中关于叠词作用的说明,分析题干中示例内容是如何借用叠词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最后结合词作具体内容作答即可。
04
实战提分
【答案】(1)早晨信使
(2)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1.【2021·柳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晓镜但愁云鬓改”中“晓”的意思是①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②____ 的代称。
(2)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晓”的意思是早晨。“青鸟”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这里是信使的代称。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丝方尽”隐指“思方尽”,“蜡泪”隐指“相思之泪”,运用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其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解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是全曲的“曲眼”(点明主旨),“表达的情感”指此曲的思想感情。这道题其实是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听觉地势险要(雄伟险峻,意思相近即可)
(2)作用:这句话点明主旨,升华主题。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朝代兴衰更替的感慨。
【解析】(1)“宫使驱将惜不得”意为“宫里的差役掠夺了老翁的炭后,急着赶走他,老翁百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他的内心并未“充满希望”。故选C。
C
【答案】示例:①“两鬓苍苍”与“十指黑”对比,突出老翁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②“衣正单”与“一尺雪”对比,突出老翁的穷困、生活的艰辛;③“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突出“炭”的多与“所得”的少,揭露宫使掠夺的罪恶;④“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对比,突出劳动者与统治阶层的境遇悬殊等。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对比手法。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出两处对比手法并分析其作用,此乐府诗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任选两处即可,要注意找准对应的语句。对比手法的作用往往是突出某方面的内容、情感、特点等。
【答案】(1) “莫笑”二字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是足够、充足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这一联呈现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诗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回答。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此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答案】
(2)示例: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想到这一佳句。因为此诗句在“山重水复”与“柳暗花明”,“疑无路”与“又一村”的对比变化中,告诉我们“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希望”的哲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走出更开阔的境界。
【解析】
(2)本题考查拓展延伸和运用诗句的能力。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此联写景中寓含哲理——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希望。将此哲理与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回答即可。
【答案】(1)题材:边塞词;
意象:雁、羌管(长烟、霜、浊酒等)。
【解析】(1)第一问:古代诗词常见的题材类别有: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等。《渔家傲·秋思》:上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风景图,属于边塞词。
第二问:明确“意象”的概念即“诗歌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具体形象”,词中表现边塞的意象有“雁”“边声”“长烟”“羌管”“霜”“孤城”等。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由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知,A.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及对故友的思念;B.出自《无题》,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C.出自《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D.出自《送友人》,表达了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故选C。
C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中重点词语和诗歌表达的感情。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答案】
(1)①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
②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
【解析】(2)本题考查句意理解与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突显出心中之块垒,同时展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有效答题首先要分析此题的题干,“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是题目需要回答的问题,“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是题干提供的答题方向和要求。读懂题目、明确要求后再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答案】
(2)此句译为“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表达了词人要像大鹏一样高飞远举,远离黑暗的现实社会,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心愿。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意对即可)的时候引用这句话,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倒,对美好的理想执着追求。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透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深秋黄昏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仿照题目所给示例,从词意、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赏析即可。
【答案】
(1)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2)示例: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上句运用“浩荡”把离愁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写出了离愁的多,“白日斜”是环境描写,点明了时间,渲染了萧瑟的氛围。“吟鞭”为动作描写,“东指”即东方故里,写出了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
【答案】(1)上句用“浩荡”表达离愁之多,用“白日斜”渲染离别的伤感氛围,下句写出了辞官归家的轻松和喜悦。
【解析】(2)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和主题。《己亥杂诗》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作者以落红自比,落花飘落了,还要化为春泥滋养下一代,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但仍要为国家效力、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是借物抒情、移情于物的抒情方式。《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直接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感和舍生取义的决心,属于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答案】
(2)龚自珍的诗:画线句运用移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坚持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感情。文天祥的诗:画线句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舍生取义的决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诗是乐府诗,形式上以七言为主,杂以三言,表现出乐府诗的鲜明节奏。
B.诗的开头两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明理想破灭,前途渺茫。
D.诗的结尾,诗人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表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技法、内容、意境、思想感情等多个方面。C?“表明理想破灭,前途渺茫”有误。“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故选C。
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人形象的把握和诗歌内容的理解。仿照题干中格式,按要求正确引用一句诗句,根据诗句的内容和情感,概括李白的形象,再以词语、手法、内容、情感等角度说说诗句是如何体现人物形象的。可选诗句还有很多,如: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诗句中读出了一个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李白,因为这里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焦急与迷惘。
(2)这首诗的诗眼为“行路难”。请按照以下格式,找出表现“难”的一句诗,谈谈困难中李白的形象。
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示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解析】B?“对即将领兵出征西北为国御敌立功的热切期盼”表述不准确。此时词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故选B。
B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