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考点专项突破 复习课件:第二章 第九节 古诗词曲鉴赏(一)(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考点专项突破 复习课件:第二章 第九节 古诗词曲鉴赏(一)(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09 16:0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与默写
第九节 古诗词曲鉴赏(一)
01
考点解读
02
考点梳理
一、如何复习?
(一)理解诗歌词句、内容、情感基调、意境氛围
理解“客路”即“旅途”,清楚漂泊羁旅的背景;理解两句诗的意思,即可明白作者所叙之事,将抒之情。
如何复习?
(二)品味炼字、赏析手法技巧
如何复习?
(二)品味炼字、赏析手法技巧
如何复习?
(二)品味炼字、赏析手法技巧
尤其注意赏析诗歌名句的炼字、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典故、节奏韵律等。
如何复习?
(三)分析形象、主旨、思想情感、哲理等
二、诗歌内容分类及赏析要点:
怀古诗一般以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为主要内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联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一)怀古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形式标志
(1)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内容特点
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方法上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这类诗的题目:
(1)以物象为题
(2)咏(题、赠、赞)+物象
(二)咏物诗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内容特点
物与人的相同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分析角度
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有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三)写景诗
山水田园诗和其他写景诗。
内容范围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写法特点
山水田园诗主题
(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晋升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入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寄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发展起来了,形成一种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四)战争诗
题目中多出現“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
形式标志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多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基本主题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戌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別多,这类诗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行旅诗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宦游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离情別绪,忧愁伤感;三是表宫中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闺怨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別看重离別。离別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別,因此离情別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別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別之情,有的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情别绪,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六)送别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形式标志
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与对友人的担忧思念。
基本主题
二、运用典故的诗词:
三、蕴含哲理的诗句:
四、意象寓意的诗句:
五、表现手法的诗句及分析:
六、修辞手法的诗句及分析:
本 课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