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INCLUDEPICTURE"教学目的.TIF" INCLUDEPICTURE "F:\\课件制盘(2017年春下册)\\各年级\\八年级\\(精英)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8人生(下)\\教学目的.TIF" \* MERGEFORMATINET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2.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INCLUDEPICTURE"教学重点.TIF" INCLUDEPICTURE "F:\\课件制盘(2017年春下册)\\各年级\\八年级\\(精英)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8人生(下)\\教学重点.TIF" \* MERGEFORMATINET
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INCLUDEPICTURE"教学难点.TIF" INCLUDEPICTURE "F:\\课件制盘(2017年春下册)\\各年级\\八年级\\(精英)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8人生(下)\\教学难点.TIF" \* MERGEFORMATINET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2.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INCLUDEPICTURE"教学方法.TIF" INCLUDEPICTURE "F:\\课件制盘(2017年春下册)\\各年级\\八年级\\(精英)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8人生(下)\\教学方法.TIF" \* MERGEFORMATINET
多媒体教学、学生亲身参与和练习相结合。
INCLUDEPICTURE"教具准备.TIF" INCLUDEPICTURE "F:\\课件制盘(2017年春下册)\\各年级\\八年级\\(精英)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8人生(下)\\教具准备.TIF" \* MERGEFORMATINET
(一)教师准备: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的教学课件。
2.外出血处理的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的内容。
INCLUDEPICTURE"教学过程.TIF" INCLUDEPICTURE "F:\\课件制盘(2017年春下册)\\各年级\\八年级\\(精英)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8人生(下)\\教学过程.TIF" \* MERGEFORMATINET
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师提前布置任务,发放调查表,交待调查与注意事项,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1.学生收集药物说明书。2.合作小组走访药店,调查“在药店人们是否可以随意自行购买调查表中所列的若干药物”;如果有的药物不能购买,要了解原因,填写好调查表 通过生活实践使学生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较强的病原体,突破了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人患病。出现了让人讨厌的症状。这个时候人们会选择吃药。引出课题。 聆听 内容前后联系
一、为什么要安全用药?1.播放课件,提出思考题。2.听取学生的交流,适当给予补充和肯定。3.引导学生归纳:A.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B.有的药物会使人上瘾。4.归纳并强调:合理应用药物,可以防治疾病;反之,则危害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安全用药!5.设问过渡:什么是安全用药? 1.阅读课件里的资料:A.滥用抗生素,使儿童至聋;B.喝联邦止咳露上瘾。2.分析与交流:(1)两个资料分别体现了药物有哪些方面的问题?(2)关于用药方面,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什么警示? 选用令人触目惊心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高度重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进行学习能力培养,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找到重点,理清条理,理解内容含义。同时培养学生大胆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二、什么是安全用药?A.出发点:根据病情的需要B.恰当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C.目的:发挥最佳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和危害。1.指导读书;2.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要点。 1.阅读书本P87第一段;2.分析把握段落中的关键字词与条理,梳理要点,画记号,对安全用药的含义加深理解。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用药前必须阅读使用说明,以确保用药安全。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会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药效。
三、如何做到安全用药?(一)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1)缩写标志:处方药:Rx非处方药:OTC(2)管理和使用上的区别(3)甲类非处方药与乙类非处方药的区别1.讲述:“要做到安全用药,首先必须对药物的类型有基本的了解。”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3.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 1.交流与汇报课前调查结果,总结得出:“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2.阅读书本P87第二段,分析与交流:(1)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缩写标志是什么?(2)在管理和使用上二者有什么区别?处方药: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凭医生处方才能够买,按医嘱服用;非处方药:不需处方即可购买,按药物说明书服用,适用于自我诊断治疗的小伤病。安全用药:1.咨询有关医务人员,了解常见疾病有哪些,需要哪些常用药物和常用物品。2.了解这些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等。3.将家中常用药品集中存放,如家里有特殊病人(高血压、心脏病等),则他们的药物应放在显眼易取的地方。4.药品要注意防潮、避光,并定期检查有否过期,以便及时清理。 学生通过课前调查,再运用比较法,能清楚地认识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
(二)阅读药物使用说明:认识药物使用说明书中的基本内容。(三)不使用过期、假冒、劣质的药物(四)正确保存药物1.强调讲述:A.处方药严格按医嘱服用;B.各种药物在使用前都要认真阅读药物使用说明。2.组织“解读药物使用说明”的活动,结合课件做到:(1)引导学生分析:说明书中的信息有助于患者对症下药、正确服用、识别过期、假冒与劣质药物。(2)强调:A.不服用过期、假冒与劣质等不合法药物;B.正确对药物进行保存。(3)利用课间简介:中药与西药的常识。四、急救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1.资料分析: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P88内容,学生对说明书有基本概念,然后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阅读自己带来的药物使用说明,并交换阅读,讨论分析以下问题,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结果。(1)你能分辨哪些是中药,哪些是西药吗?你是怎样分辨的?(2)药物的说明书中有哪些信息对于安全用药十分重要?(3)你能否从说明书中概括出一些药物保存的基本要求?(4)关于安全用药,你还有哪些希望与大家讨论的问题? 1.“解读”活动使学生能看懂说明书中的重要信息,训练了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能力;同时激励了学生积极大胆的表达与交流。2.补充中西药的常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医药卫生知识,激发对医学的兴趣。
1.“120”紧急呼救活动一: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活动二: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2.出血和止血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1)内出血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2)外出血教师: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活动三:(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备注:姓名 地址 基本病情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人工呼吸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学生练习 此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愉快而又严肃的心境下,掌握重点。与教师独自讲解相比,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探究,更利于学生深切掌握这项技能。由此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实际应用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关爱他人的意识。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教师以一个参与者的角色,倾听组内的想法,让学生经历生物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获得一个人人参与生物,人人获得体验,人人感觉成功的良好课堂氛围,体现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从而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技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基本操作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一、用药
1.为什么要安全用药?
2.什么是安全用药?
3.怎样做到安全用药?
(1)区分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
(2)认真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3)不使用过期、假冒、伪劣药物
(4)正确保存药物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1)内出血
(2)外出血
检测案
1.合理用药是健康的生活习惯之一。下列有关人们用药的一些认识,正确的是( C )
A.越贵的药物,疗效越好
B.服用的药物剂量越大,疗效越好
C.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D.进口的药物疗效一定比国产的好
2.安全用药事关人体健康,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越贵的药物,疗效越好
B.服用的药物剂量越多,疗效越好
C.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D.处方药在药店可以随意购买
3.当你头疼、流鼻涕、发高烧时,采取下列哪种做法比较合适( C )
A.自行买药 B.根据电视广告买药
C.找医生诊断 D.喝热水,盖棉被睡
4.当你的朋友或家人因病需要服药时,从安全用药的角度考虑,你应该提醒他们注意药品:
①生产企业与日期、有效期、批准文号 ②是不是广告推荐的 ③功能、用量 ④不良反应、禁忌症等( A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药物说明书上印着“有效期至2008年12月30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D )
A.是指该药品2008年12月30日前有效
B.是指该药品2008年12月30日前失效
C.是指该药品2008年12月30日后失效
D.A、C两项皆对
6.感冒冲剂主要用于治疗( C )
A.头疼 B.发烧
C.感冒 D.伤口出血
7.必须凭处方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是( C )
A.特效药 B.较贵药
C.处方药 D.非处方药
8.在观看足球“世界杯”时,某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争夺头球不慎受伤昏迷,此时医护人员会及时赶去施救,其中一个医护人员会用自己的双臂从运动员双臂下穿过,并用双手抱住运动员的头部与他人一起小心将运动员平移到担架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B )
A.便于搬运和施救
B.避免运动员的头颈部再次受到损伤
C.亲切的表现,体现了责任心
D.可节省时间,不影响比赛
9.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除了尽快拨打急救电话,还应采取哪项措施实施抢救( A )
A.人工呼吸 B.测量血压
C.静脉止血 D.测量脉搏
10.高兴同学一家人准备到北京观看奥运会,由于他的奶奶有心脏病、妈妈晕车、爸爸有胃病,为了能够照顾好家人,他的旅行小药箱里备用的常用药必须要有( D )
A.晕海宁、珍视明、咽喉片
B.止痛素、止泻灵、感康
C.乘晕宁、胃安、白加黑
D.硝酸甘油、乘晕宁、胃长宁
11.对病人进行口对口呼吸时,每分钟应进行多少次( B )
A.4~5次 B.15~20次
C.60~90次 D.75次左右
12.晚自习放学回家的某同学,发现房间里煤气泄露,母亲昏迷。这时他不应该采用的做法是( B )
A.关闭煤气阀门
B.打开电灯实施急救
C.打开门窗通气
D.将母亲搬到通风良好的场所
13.遇到触电患者时,以下急救错误的是( C )
A.拨打急救电话
B.人工呼吸
C.摇晃患者,呼叫他的名字
D.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胸外心脏挤压
14.某人因外伤出血,血色鲜红,从伤口处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紧急抢救的方法是( B )
A.赶紧送往医院
B.用止血带在血管的近心端捆扎
C.手指压血管远心端
D.消毒后用纱布包扎
15.当你碰到有病人静脉或动脉出血时,你应该首先( A )
A.拨打电话“120” B.帮病人止血
C.喊人来帮忙 D.让病人自行处理
反思与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