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3-28 15: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科 目
化学
年级

备课教师
单位

教学
内容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实验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教学
难点
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
准备
1.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Ⅰ:向氢氧化铝(含有水)中加入稀盐酸;
学生实验Ⅱ: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学生实验Ⅲ:尝试证明上述实验Ⅱ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学生实验Ⅳ:向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
2. PPT多媒体课件
程序
学生活动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 走 近 化 学
1、仔细观看课件展示: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盐酸,胃酸过多时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的药片。
2、思考、猜测、交流:可能是酸和碱混合以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3、思考,准备学习。
1、课件展示
2、提出问题 导入新课:
①为什么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属于物质分类的 碱 、盐酸属于酸 ,氢氧化铝和盐酸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酸与碱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物质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反应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3、板书: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走近化学。
二、互 动 实 验 , 探 究 新 知
探究活动(一)
1、猜想: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会”或“不会”)
2、实验Ⅰ:氢氧化铝和盐酸的反应)
3、实验Ⅱ: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组内合作完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并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1、提出问题一: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
2、设 问: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3、指导学生完成,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指导。
通过实验Ⅰ得出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反应(不溶性的碱与酸溶液混合)。通过Ⅱ而发现新的问题:酸碱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究竟发生反应了吗?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旨在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探究活动(二)
1、思考问题,同时产生疑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究竟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提出问题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之间有没有发生反应呢?
猜想:“发生了反应”或“没有”
2、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流。
3、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证明实验Ⅱ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4、交流现象及结论,评价实验方案。
2、设问: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一下你的猜想呢?
3、予以引导:
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
?
旨在让学生学会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再次形成问题冲突,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以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精神。
探究活动(三)
1、自主思考,讨论交流:
1)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指示剂?
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实验中实验中是否可以用石蕊试液代替酚酞试液?
4)是否可以向滴有酚酞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5)实验中为什么要缓慢地滴加,且不断搅拌?
2、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有关酸和碱反应实验成功的关键
1、提出问题三:
1)实验中为什么要加入指示剂?
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3)实验中实验中是否可以用石蕊试液代替酚酞试液?4)是否可以向滴有酚酞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5)实验中为什么要缓慢地滴加,且不断搅拌?
2、予以引导、点拨。
3、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形成共识。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得出酸和碱之间确实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证实自己的猜想,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探究活动(四)
1、观察思考, 阅读教材(P59图10-13)
1、提出问题四:为什么氢氧
2、明确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
3、尝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除水外的另一种生成物的构成特点。
4、总结得出概念:什么叫盐?中和反应?
化钠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呢?该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出示课件。
3、指导学生写出酸和碱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分析构成特点。
4、板书:中和反应定义 实质
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材,发现反应前后溶液中粒子的变化情况,再通过OH-和H+结合成H2O分子的模拟展示,总结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由此引出盐及中和反应的概念。
探究活动(五)
1、利用所学的新知,积极思考:
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能解决什么问题?
2、看图片,阅读教材、讨论。
3、联系实际进行交流
1、提出问题五:中和反应在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能解决什么问题?
2、出示图片
3、板书:中和反应的应用
现学现用巩固知识。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教学引向实际生活。体现了立足于课堂,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理念,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三、巩固练习,知识应用
1、巩固练习。
2、交流探究。
1、巡回指导
2、组织交流,适时指导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及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反思,知识梳理
交流自己在这节课的探究过程中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畅谈)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让学生学会阅读归纳总结交流,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增强对学习方法的感悟和关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知识和能力内化。
五、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动手实践:
1、制作松花蛋常用到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因此食用时常有涩味,如何做可除去涩味? 2、用适量的盐酸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说明去垢的原理是什么?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
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完成。
在实践应用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广泛地运用于生活。
板 书 设 计
课题二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定义: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 实质:OHˉ+H+=H2O
应用:农业、工业、医药

学情
反馈
优 秀
良 好
达 标
待 达 标
40%
30%
25%
5%
教 学 反 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本节课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决探究问题,并且通过现象得出结论,进行反思等。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由学生来解决,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充当一个辅导角色,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能够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从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好,如:方程式的书写、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从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强调一下。
2.本节课学生探究的问题,延伸不足。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学生的特点,更多的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多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