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邹坞一中 李琦
初中物理《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研说教材八年级(上)物理教材研说内容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
(一)物理课程的理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一、说课标(二)物理课程目标要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当于以前《教学大纲》的知识点与要求。即:了解 认识 理解和独立操作经历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保持好奇心、有求知欲、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愿与人交流不同的思想观点、认识科技对社会生活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说课标 过程与方法(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说课标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三)内容标准 1、 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
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主要环节。
科学内容含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2、 科学探究是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是一种精神,贯彻了全书;是创造性活动,重在参与、重在过程。
一、说课标八年级上
科学内容热光电
声本单元内容标准1、会区别凸透镜和凹透镜,认识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等概念。
2、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进行作图。
3、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5、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6、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7、会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本单元内容标准8、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物体的。
9、认识近视眼及其矫正方法。
10、认识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
11、知道显微镜的结构,明白显微镜的原理。
12、知道望远镜的结构,明白望远镜的原理。
本章重点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
能区分实像与虚像。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本章知识难点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出生活常用设备的成像特点,能区分实像和虚像。视角的理解。
(一)编排体例
2、生活中的透镜5、显微镜和望远镜二、说教材二、说教材〈一〉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发展理念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好传统。课程标准把它发扬光大,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口号。教材的编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1. 重视学生经验,从生活中引入物理内容
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所有科学内容在引入时都充分考虑学生的经验,列举大量生活中的事例。科学结论也都有大量应用的实例。如《生活中的透镜》《眼睛与眼镜》。
2. 大大加强了“科学世界”和“科学?技术?社会(STS)”的内容
如:眼睛的度数等。(二)、编写特点
〈二〉教材中的栏目丰富多彩,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书内容划分为若干栏目,如“探究”、“演示”、“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科学世界”、“STS”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突出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也便于教学处理。一般说来,课文本身(用小四号宋体字排印),以及“探究”、“演示”是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应该由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完成。“科学世界”和“STS”则属于扩大知识面和进行潜移默化教育作用的栏目,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但必要时应该搞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谈谈读书心得、讲讲自己的看法。
本章的“想想做做”主要启发学生制作模型照相机让学生充满对科学的求知欲,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逐步发展为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材中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一方面诊断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状况同时又涉及实践性、趣味性的内容将物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二、说教材〈三〉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本章以透镜为线索贯穿整章知识,按照学生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先让学生感性认识生活中的透镜及成像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又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二、说教材〈四〉适当降低难度,关注学生发展。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的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许多学生被这方面的习题难到。教材的设计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对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结论没有做硬性规定,学生通过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这种了解完全能够应付对凸透镜的应用的需要,在对凸透镜的应用学习探究过程中,再进一步巩固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将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说教材〈五〉充分体现学生的探究活动。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基本呈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接触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二、说教材 透镜成
像规律
第三章透镜
及其应用
透镜透镜的应用二、说教材(三)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透镜的分类透镜对光的作用焦
点
和
焦
距U>2fU=2f2f>u>fu<f照
相
机投
影
仪放
大
镜眼睛和眼镜望远镜显微镜构造及原理近
视
眼
成
因
及
矫
正远
视
眼
的
成
因
及
矫
正构造和原理三、说建议一、教学建议(一)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
本章中透镜对光的作用、生活中透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都采取学生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一节的教学都要涉及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内容。在探究中逐步发展学生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不清晰怎么办?不调节元件高度对实验有什么影响。另外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接触透镜,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如:眼睛、显微镜的构造与原理可以紧密联系生物学的内容。
(四)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时可以用眼镜进行实验。利用纸筒、塑料薄膜和凸透镜制作模型照相机。利用水滴、玻璃杯观察透镜成像特点。
(五)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本章涉及到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如透镜对光的作用,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特点。归纳法:归纳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归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通过实验归纳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归纳总结出眼睛成像原理。通过交流讨论能归纳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对比法:对比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的成像得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图像法: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原理图。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原理图。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自学阅读法:认识投影仪、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其作用。
三、说建议二 、学生评价建议:1、积极实行堂堂清活动。每一节课进行达标诊断,发现问题及时消除,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扫清障碍。
2、关注过程评价,在教学中应随时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方面有突出的发展。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说建议1、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冰镜取火、魔术酒杯等。
2、积极拓展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更强的感官刺激。
3、关注中考,本单元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为3%---4%。主要考点有(1)透镜的判别,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2)透镜的特殊光路图;(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5)近、远视眼的判别及矫正。如:
(11·枣庄)2.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正确的是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2011浙江杭州,第5题)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
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2011山东省荷泽市,第7题)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
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
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
A. 大于100 mm B. 等于50 mm
C.小于50 mm D. 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
(2011山东滨州,第13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当物体从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向焦点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
B. 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C. 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
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 领会课程标准、用好教材,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目的,努力建构省时、快乐、高效课堂!谢谢各位老师,敬请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