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存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件、文件夹的基础知识以及掌握相关的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使用电脑存储信息要有一个整体的意识并且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文件、文件夹的基础知识及相关操作
三、教学难点:文件、文件夹的相关操作(新建、命名、移动、复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上一章我们学习了有关计算机硬件的知识这章我们开始学习计算机软件,去探究神秘的操作系统。首先请大家看一张图片
(二)提出问题:
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文件柜,在这个文件柜中可以看到存放东西是很整齐,并且是有秩序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它来存储文件或是办公用品。那么在电脑中是如何存放信息呢?怎样能把信息存储在我们想要的位置并且能轻而易举的找到。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计算机中如何对信息进行存储。
(三)探究问题
1、通过学生自学回答什么是文件和文件夹:文件是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文件夹是组织和管理文件的一种形式。
2、了解一些经常会用到的文件的类型。
3、那么如何创建一个文件呢?
给学生演示,在桌面空白处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选项,并且选择相应的文件类型。
4、新建文件之后一定要给文件进行命名那么文件命名又有那些规则呢?我们共同预习一下P43页的内容然后回答。
文件命名的规则:
a、首先文件名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主文件名、分隔符、扩展名。
b、主文件名的长度不能超过255个半角字符。
c、有些字符不能作为文件名如: / : < > ; *
d、进行文件的命名不能改变分隔符和扩展名。扩展名是用来区别文件的不同格式类型。经常见到的文件的扩展名如:“bpm”是位图图像格式文件,“doc”是Word文档格式文件,“txt”是文本格式文件,“ xls”是电子表格格式文件。
文件夹的命名规则和文件的主文件名命名规则大致相同。
5、如何进行文件的复制和移动呢?简单归纳为指向—选中—击右键—选择(复制、剪切)—目标位置击右键(粘贴)。
(四)反思体验
1.合作探究: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一个题目,题目是新建一个word文档将其命名为自己的名字,然后再桌面上进行对此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有难度的请大家合作讨论一下。
2、总结评价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五)拓展提高
1、单独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事先准备好的题目。
《信息存储》一课的教学反思
教学概况
1.课前准备。认真进行备课,教材分析并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我首先出示图片的引起学生对文件操作的兴趣,然后从最基本的入手介绍相应的文件、文件夹的基础知识,再开始进入本节课的重点演示相关文件的操作,让学会通过合作探究进行难点解决,最后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指导,然后让学生进行独自练习。
教学反思
优点:
1.认真分析教材,并整理出教学重难点大致设计出教学过程。为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引起的学生兴趣,然后从基本的知识的输入开始,再进入重点的介绍,最后让学生探究并独立完成作业。尤其是合作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不足:
1.没有能很好的组织教学。课堂中知识的衔接不是很到位,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正确,导致课堂中出现了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师生互动的效果不是很好。
2.教学方法不是很好。由于缺乏经验在授课环节还是忽略了学生的实情,尤其在讲文件操作的时候不够详细具体,导致在学生独立操作的时候出现了困难。
以上是信息存储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并且在课后教研组的各位老师提了一些宝贵的意见者都将成为今后的一笔财富伴随我的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