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2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32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08 22: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庆祝获得美国政府2009年度安全奖的当天,该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在美国政府压力下,英国石油公司为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付出了数百亿美元的代价。
这类突发环境事件有什么特点?如何影响国家安全?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
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
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一.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突发环境事件
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
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
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较累积性环境污染更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
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
1.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突发环境事件如何影响国家安全?
“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于2010年4月20日夜间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11名工作人员伤亡。海风和暖流加速了海面油污的扩散,造成近1500千米的海岸受到污染,多种物种灭绝,严重破坏了墨西哥湾的生态系统。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地区进入“渔业灾难”经济状态。
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
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案例:伦敦烟雾事件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不利气象条件
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直至12月9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
二.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案例:莱茵河跨境污染引发的国际争端
一个国家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
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本国产生的废弃物输送到其他国家,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其他国家。
二.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污染物跨国传输
污染物跨国转移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环境污染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
威胁到输入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突发环境事件)
引发输出国与输入国的矛盾和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影响双方国家安全
三.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污染物源头防范
事中风险控制
事后治理
三.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1.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
源头防范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事中风险控制 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
事后治理 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三.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2.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
源头防范 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
事中风险控制 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
事后治理 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国家之间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方式:
环境安全冲突:指环境安全问题的责任国与受害国之间出现
的紧张关系,甚至出现敌对行为或军事冲突。
环境安全合作:指各国均严格遵守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和双边协
定,不以邻为壑,一旦发生跨境的突发环境事
件,联合应对。
应对跨境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减少冲突、加强合作。
活动:分析松花江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
互动过程:
1.中国外交部知会俄方
2.俄方媒体关注,成立应急组织,可能受影响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3.中方向俄通报污染状况和应对措施
4.俄驻华大使关注
5.中国向俄提供仪器和物资
6.俄方在污染河段禁渔
7.中方领导人表态,筑坝拦截污染源
应对措施 作用
及时向俄方通报情况和动态 引起俄方关注并重视,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损失
向俄方通过水质检测仪器和活性炭 有利于俄方及时检测和净化水质,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
领导人表态 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
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 减轻环境污染的程度
课堂小结
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特点
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跨国转移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国家应对措施
跨国环境安全问题的冲突与合作
课后练习
2019年11月,在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发现多处倾倒污染物的场地,污染物体量大,并散发着刺鼻气味。现场照片显示,污染物系黑色液体。该污染区域位于中卫城区西北方向16.5千米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排污的地点离黄河只有10千米左右。据此完成1~2题。
1.该事件的影响主要是
A.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 B.损害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C.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 D.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2.处理该事件应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恢复当地植被 B.清除污染物
C.加强废弃物排放管理 D.将污染物排入黄河进行自然净化
B
D
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外源污染物的输入和污染物的扩散。3月10日,武汉在雨后出现了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下图示意当时武汉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小空气越洁净)及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据此完成3~4题。
3.10日1—9时空气质量指数迅速上升是因为
A.气团移动 B.气压升高 C.降水增多 D.气温下降
4.为减少此类污染,武汉城市群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扩大水域面积 B.增加植被覆盖
C.进行工业产业升级 D.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A
C
1月6日,巴拿马油轮“桑吉”号与我国香港货船相撞,“桑吉”号沉没后,大面积原油密布在我国东海海面上。据此完成5~6题。
5.石油大量泄漏会导致污染海域水生生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①油膜覆盖阻挡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水中缺氧
③水污染严重,鱼类中毒 ④油比水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石油泄漏的油污处理措施中,对水体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油污迅速分解
B.利用吸油毡、麦秆等物质吸收,集中处理
C.直接用燃烧法清除
D.播撒粉状石灰,使油污分解
C
B
3月4日央视新闻消息,从3日晚开始,新疆和田、喀什、巴州多地遭遇沙尘暴侵袭。最大风力达8级,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如黄昏,能见度不足百米。我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源地2/3在国外,我国是沙尘暴最大的受害者。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我国的沙尘暴的沙源大多在
A.西亚 B.北非 C.南亚 D.中亚、蒙古
8.我国为减少东亚沙尘暴的发生已实施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下列措施能有效减少沙尘暴发生的有
①加强国际合作 ②退耕还草 ③建立预报监测系统 ④加强草原生态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D
酸性气体是一种跨越国境的污染物,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1000千米以外甚至更远的地区。挪威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其南部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9~10题。
9.挪威南部成为欧洲酸雨最严重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有
①该地矿物能源使用量大,工业废气排放多
②该地处于工业废气排放源地的下风向
③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
④该地处于工业废气的最大扩散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为有效防治酸雨,挪威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国际合作 B.使用清洁能源
C.使用废气净化设备
D.广泛喷洒碱性化学物质
B
A
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E,38.1°N)的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下图是“福岛核电站泄漏辐射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9.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
B.靠近核燃料产地,运费低
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10.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
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向、洋流
A
D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多个国家后,注入北海,是一条国际性河流。1986年11月1日,瑞士某化学公司仓库发生火灾,导致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排入莱茵河,引发了一场跨国界的环境灾难。为治理莱茵河水污染问题,沿岸国家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委员会,委员会秘书长固定是荷兰人。2000年,沿岸各国又实施了“Rhine——莱茵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计划”。经过共同的综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水体干净清澈,两岸景观秀美迷人。
(1)结合材料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的原因。
沿线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多;
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自净能力差;
流经国家多,相互协调难度大。
(2)为什么保护莱茵河委员会的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
荷兰地处莱茵河入海口,受水污染威胁最大,参与治理的意愿最强。
(3)针对澜沧江—湄公河等国际性河流的治理,我国可以借鉴莱茵河治理的哪些经验 (
加强全流域各国的合作,制定长期计划,共同治理;
控制河流污染源,控制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
建设污水处理厂,研发减排和污水处理技术;
加强综合治理,疏通河道,加强绿化;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