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
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的马永顺曾经是伐木英雄,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手工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纪录,相当于1个人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马永顺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 000多棵树。马永顺写决心还上这笔“砍伐帐”。至2000年去世前,他带领全家义务植树5万多棵,成为植树模范。
伐木英雄和植树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
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转型
“林都”伊春是如何觉醒的?
过度采伐森林
森林资源大量减少
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功能下降
旱涝、火灾等自然灾害频发
影响国家木材资源安全
经济、社会问题
伊春是我国森林生态退化和资源枯竭的缩影。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导致生态退化。
1.类型: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2.特点:长期渐进的、不同区
域表现各异。
一.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生态退化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
3.危害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
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降低
可再生资源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
累积到某种程度
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活动:分析我国的土壤侵蚀问题
1.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
水力侵蚀:黄土高原最严重,第二级阶梯的山区、东部丘陵地区、东北的山前地带(东部季风区)
原因:降水多且集中;
地形起伏大;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
危害:土层变薄;
河流含沙量增加;
淤塞河道,洪涝灾害频发。
风力侵蚀: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内蒙古西部、准噶尔盆地中部等西北干旱地区。
原因:气候干旱;
地表植被稀疏;
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
危害:土壤沙化,更加贫瘠;
引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
冻融侵蚀: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
原因:气温变化导致土壤水分动融;
含水量;
坡度。
危害:土层变薄;
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一个地区的土壤侵蚀可能是多种侵蚀方式的综合。
冬季:冻融
春季:风力
夏秋:流水
冬春:风力
夏秋:流水
广东唯一的沙漠隐藏在粤北的群山之中
“林都”伊春觉醒后是如何做的?
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林场撤并和生态移民等生态修复措施。
二.实施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指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
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自然恢复
人工修复
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类
野生生物类
自然遗迹类
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自然保护区能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课堂小结
生态退化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下降
对区域或国家安全的影响
威胁人民福祉
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
依据退化程度和自然条件,选择治理措施
保护为主,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实施生态修复
自然修复
人工修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