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实验学校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4 个选项中只有 1 个符合题意,每题 2 分,共 24 分)
下列估算最合理的是
A.一杯水对桌面的压强大约 100Pa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0N
C.人的密度约为 1×103g/cm3 D.初中物理课本的重量大约 2.5N
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此铁比棉花重B.由热胀冷缩的现象可知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C.将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缩,密度变大,因此其质量增大D.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余酒精的密度将变为原来的一半
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图钉尖很尖锐 B.书包背带较宽 C.铁轨下铺设枕木 D.穿滑雪板滑雪
有 A、B、C 三个用丝线悬吊的轻质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 带正电,则C 一定带正电 B.若A 带负电,则C 一定带正电
C.若B 带正电,则A 一定带正电,C 一定带负电
D.A、B 一定带同种电荷,C 可能不带电
第 6 题图
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左盘,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如图所示,这时他应该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小奕观看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围棋讲座,发现棋子在竖直放置的棋盘上不会掉下来, 如图所示,原来棋盘和棋子是用磁性材料制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棋子受到的重力与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棋子对棋盘的压力与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棋子受到的重力与棋盘对棋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棋子对棋盘的吸引力与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下列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B.在自行车转轴处加润滑油C.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些松香 D.列车的钢轨要铺设在枕木上
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A.雾霾是由于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B.电子的发现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有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荷D.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
八年级物理
) (
第
2
页共
6
页
)
(
第
9
题
)右图是我们常见的图像,这种图像如果在横、纵坐标加上适当的物理量及单位,可以用来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以下选项与此图不.符.的是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与弹簧所受拉力的关系C.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D.物重与质量的关系
2022 年 2 月 20 日,北京冬奥会比赛日收官,中国交出了办赛和防疫双重完美答卷。下列关于冰雪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甲图中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沿弯道匀速滑行时,他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②乙图中
谷爱凌腾空转体时,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③丙图中的冰壶做的非常光滑,是为了减小与冰面的摩擦力
④丁图中花样滑冰做有些动作时会弯膝蹲下,是为了降低重心,避免摔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如图所示,开口容器的底部装有排水阀门,打开阀门后水将从出水口流出。下图中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是
B. C. D.
一运动员从高空落向弹性木板A,如图所示,然后随木板一同向下运动到最低点B。如不计空气阻力,从 A 位置到 B 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运动员刚到达位置 A 时,速度最大
运动员到达位置 B 时,所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运动员从A 位置到B 位置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运动员从A 位置到B 位置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变小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2 分)
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遭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长江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这相当于长江水的密度 ▲ (选填“变小”或“变大”),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长江对堤坝的压强变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大了,加大了防汛的难度,因此堤坝应设计成 ▲ (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更安全。
(
第
14
题图
)如图(a)(b )所示装置都可以用来检验某物体是否带电。图(a)装置是依据 ▲ 的原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图(a)(b)两装置工作原理 ▲ (选填“相同” 或“不相同”)。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 ▲ (选填“引力”或“斥力”);课堂上,李老师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
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同学们发现整杯热水变红的时间要比冷水短许多,这个实验说明了 ▲ .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巡视器被命名为玉兔二号,整体质量为 135kg,是全球目前质量最小的月球车。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 1/6 ,地球 g=10N/kg,则玉兔二号在月球上的质量为 ▲ kg,受到的重力为 ▲ N,该力的施力物体是 ▲ 。玉兔二号的机械臂在地球上最多能举起 10kg 的物体,到月球上它能举起最多 ▲ kg 的物体。
如图是“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现逐渐增大木板 M 与水平桌面N 的夹角α 时,悬线 OA 与桌面的夹角 ▲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通过实验可知,重力方向是 ▲ ,建筑工人经常使用的 ▲ 就是该原理的应用。
重 100N 的木箱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板上,用水平推力 F 推木箱。F=15N 时, 没推动,木箱所受摩擦力为 ▲ N;F=30N 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F=50N 时,木箱做加速运动;撤去 F,木箱做减速运动,它所受摩擦力为 ▲ N。
一位同学体重为 600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 ▲ N,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 ▲ ;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 2×104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 ▲ 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用手边的文具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
丁
如图甲所示,用手指压铅笔尖手感到疼,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
如图乙所示,先用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 圆铅笔,再匀速拉动。对比两次实验可知,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 支持该结论的现象是 ▲ 。
如图丙所示,铅笔笔尖面积是 0.5mm2,笔尾的面积是 0.4cm2,两手指均用 2N 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为 ▲ Pa。
如图丁所示,完全相同的两本书 A、B 叠放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推力 F1=20N 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 A、B 紧靠在一起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 F2 推 A 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 F2= ▲ N。
三、解答题(共 54 分,解答 22、23 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
按要求作图(6 分)
如图甲所示,篮球在空中飞行,忽略空气阻力,画出篮球在空中飞行时的受力示意图。
如图乙所示,一物体冲上光滑的斜面,正在沿着斜面向上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
如图丙所示,用 10N 的力把一个重为 5N 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使其静止,请画出物体所受摩擦力以及墙壁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
甲
乙
丙
)
(4 分)一个质量为 158g 的铁球,它的体积为 25cm3,(已知 ρ 铁=7.9×103kg/m3)求:
通过计算后说明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若把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测得铁球的总质量为 162g,则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
23.(6 分)山地自行车比赛中,质量为 60kg 的运动员小华参加了小组选拔赛,图中的山地自行车为比赛用车,其相关数据见表,小华在某路段匀速骑行,该路段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 0.02 倍,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
/cm
3
2500
车架质量
/kg
4.5
整车质量
/kg
10
每个车轮接触面积
/cm
2
4
)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
他骑行时受到的阻力
小华骑行时对地面的压强。
(
丙
)24.(6 分)小明同学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原来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150g,如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后,天平重新平衡时的情景,乙显示的是倒入盐水后量筒的读数。
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帮小明将表格填写完整:(a)= ▲ ,(b)= ▲ 。
倒出盐水后烧杯和盐水总质量 m1/g 倒出盐水的质量 m2/g 盐水的密度 ρ (kg/m3)
(a) (b)
小华同学的实验方法是:测出空烧杯质量 m1,先在量筒中倒入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V,再把量筒内盐水全部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m2,计算盐水的密度是ρ’,小华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密度与小明的方法比:ρ' ▲ ρ(选填“>”、“=”或“<”)。
另一位同学在测量盐水密度时,用两个空瓶子 A、B 分别装两种盐水,先后测出多组盐水体积、容器和盐水的总质量,并作出两种盐水 m 总﹣V 图像(如图所示),若 P 点是装满盐水时的测量值,则由图像可知:
(以下选填“>”、“=”或“<”)
①比较两个空烧杯的质量:mA ▲ mB
②比较两个烧杯的容积:VA ▲ VB
③比较两种盐水的密度:ρA ▲ ρB
25.(7 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
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在木板上做 ▲ 运动,根据 ▲ 原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
按图甲、乙操作,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 有关;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小明进行了图丙的实验,当测力计示数达到最大值时仍没拉动木块。为了使用现有实验器材顺利完成此实验探究,你建议小明可采取的办法: ▲ ,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和实验 ▲ (选填“甲”或“乙”) 进行比较。
小明在探究后反思:操作中测力计读数不方便;经老师引导后,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丁所示。当他向左拉出木板的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 (选填:“向左”或“向右”),若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仍然不稳定,你认为仍然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 ▲ A.没有匀速拉动木板 B.木块的下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C.长木板的上表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26.(5 分)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甲方案受 ▲ 的影响;
乙同学的实验装置中采用轻小卡片的目的是减少 ▲ 对实验的影响;
在装置乙中,将卡片旋转一定角度(如图丙所示),松手后,发现卡片旋转后又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 ▲ ,物体才能平衡;为了验证上述结论,采用“将卡片往下拉过一定距离(如图丁所示)”的操作方式: ▲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
27. (7 分)如图 1 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将棉布铺在 ▲ (填“斜面”、“水平木板”或“斜面和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再次让小车从 ▲ 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
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 (选填“快”或“慢”)。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 。
通过本实验推理可知 ▲ (填“A”或“B”)观点是正确的。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又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 2 所示,摆球从A 点经 B 点到C 点 的过程中,经 B 点时摆球的重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 ▲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摆球从 A 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 C 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
则摆球将 ▲ (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8.(6 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同学们是根据海绵的 ▲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
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结论是: ▲ 。
小王联想到坦克车履带的设计,这可通过比较 ▲ 两图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来解释。
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忽略受力面积的变化,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 p 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 丁的大小关系为p 丙 ▲ p 丁(填“>/=/<”)。
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用如图几种不同的方法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在桌面上,切割后,桌面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变的是 ▲ (选填“A/B/C”)。
29.(7 分)如图所示,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实验前应检査压强计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 形管中的液体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 形管的两侧液面应该 ▲ ,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 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密度 ▲ (选填“大”或“小”)的。
图甲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 。
要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应选取装置乙和装置 ▲ 来进行研究。
在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是否有关时,同组的小明同学认为也可以这样做:保持图丙中探头所处的位置不动,向烧杯中继续加水,U 形管两侧高度差变大,你认为这种方法 ▲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固定图乙中探头的位置不动,向容器中慢慢加水(未溢出),当 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与图丙相同时,烧杯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是 p 水 ▲ p 盐水(选填“>”“<”或“=”)。